葉家嚴
關于經期同房的問題,現在各方面的看法仍然不很統一。有一種觀點認為,經期同房沒有什么禁忌。前幾年,國外有專家就說過,經期同房沒有問題。而且在實際上,經期性行為的確增加了。這可能與他們的文化有關。過去,西方人甚至認為,來月經的女人做的香腸都不能吃,因此,打破傳統后他們來了個“矯枉過正”。但這兩年他們又回頭注意到限制,講傳染性病的危害,特別是艾滋病,對“毫無禁忌”似乎不那么“熱”了。
經期同房除了感染性疾病的發生機會增多以外,會不會還有其他什么影響?比如,會不會導致女性生殖器慢性充血?其實,經期女性生殖器本來就呈充血狀態,同房時也會充血,基本沒有什么不同。另外,充血情況可能還使女性性欲增強。曾碰到這樣一位女性,她只在月經期才有性欲,才愿意同房。當然,這還有激素的影響。
應當說,經期血量過大時,經期女性有頭暈、困乏不適、煩躁等,還是避免同房為好;有的女性本人非常反感經期同房,男性也就不應勉為其難。除這些之外,只要注意衛生,也就沒有什么妨礙了。比如上面講到的那位女性,她覺得只在經期才有性欲,又沒有感染性疾病,做好性愛衛生,在經期時同房也未嘗不可。
經期禁忌,本是一種文化禁忌。今天的人一般不在月經期同房,自有一些現代醫學的道理。甚至,在西醫傳進中國之前,中醫亦講到經期禁忌,說過“月事未絕而交合,令人成病”的話。但是,實際上,經期同房的禁忌起源于醫學之前,本屬于一種文化禁忌。
有人至今亦把月經稱為“倒霉”,這是人所共知的。這個說法其實有兩層意思,一層是對女性而言的,表示麻煩、骯臟、見不得人;另一層是相對于男性而言的,意思是說,同房“撞紅”,不意沾到了女性的月經血,男人就會倒霉。類似的情況其他民族也有,如日本的一部小說寫到:一個女侍應被一個商人灌醉后,被扒光了衣服。商人正欲行非禮,不巧那女子在那一刻來了月經。商人認為“不吉利”,立即沒了興趣,放過了她。這好像有點戲劇性,但說明了日本人也有這方面的習俗。
但女性的月經也有過它的“輝煌歲月”。在原始時代,人們不理解女性為什么會生育,為什么會每月流血而不死,而且毫發無傷(他們也發現了月經與生育有關),于是他們認為女性具有神性,而月經就是神性的一種表示;同時原始人本來就敬畏紅色,從那時起,經期同房禁忌就開始了,但這時的禁忌表示的是一種敬畏。非洲有一個民族,男子在成年時,會用刀割傷自己的會陰部,流出鮮血。這就是對月經的模仿,企圖將女性的月經的神性也分上一杯羹。
后來,女性的生殖神話被打破了。人們懂得了精液在生育中的重要性,于是認為經血只是對男性的精子起到“灌溉”作用,如果沒有懷孕,經血就成了“廢水”而排出來。隨著封建社會女性地位被貶低,經血由神性的東西墮落成為廢水,地位一落千丈。經期禁忌仍然繼承下來,但已不是表示敬畏,而是表示鄙夷,于是才有了后世的“骯臟”、“麻煩”、“見不得人”,以及“倒霉”。縱觀歷史可知,月經的“榮辱”與女性的地位息息相關,除了禁忌未變,其內容已截然相反,只不過后世的醫學又給禁忌提供了新的證據而已。
傳統文化的豐富性就在于,有時它會將矛盾的事物一并傳承。在中國有的地方,民間過去曾流傳著“迎紅見喜”的說法。有些地方的人對經期同房的態度出人意料,說是“得福”,與其他地方的“倒霉”正好相反。如果經期同房那么容易引起不良后果的話,這“得福”與“迎紅見喜”的說法怎么會流傳下來呢?可見,經期同房禁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文化禁忌。
(編輯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