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曾經,”知識改變命運”這句口號不知激勵了多少人,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只要你儲備了豐碩的知識,便肯定喻示著你在社會序列中處于前位。
而走到今天,當我們不得不面對“就業寒凍”,當教育由”精英型”快速轉向”大眾型”,當每個人都擁有了優先權時,其實誰也都喪失了優越性。此時,知識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改變著我們命運的狀態,這句口號是否應該重新加以省察?你肯定有話要說,我們期待一個話題,多種聲音。讀者左貞
“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偶像?”在思考這個問題時,正巧央視在播關于“感動中國”的節日。我在班上做凋查:到目前最令你感動的人是誰?回答千種萬種,但有一個是共同的:這個人是他(她)的偶像。我的父親說,最令他感動的人=他的偶像:焦裕祿。那么,我們需要的偶像是什么樣的?第一,他(她)應當誠摯,不要故作姿態電不必虛情假意。第二,應當會奉獻:無論物質或精神。第三,應當是令人感動的。勇氣,榮譽,正義、奉獻、勤勞……無論是因為什么,都應當令人感動。這是我心中的“偶像”定義的不可或缺的要素。第四,他(她)只有你也有的或你恰恰沒有的東西。那些明星們的揮金如上、奢侈豪華恰恰是很多人沒有的,因而他們迷戀明星;同樣為官,為人民辦實事的官自然會被后人敬仰崇戴。這個世界上的人很多,明星天天在變,不變的是精神。偶像是中性的,在各人的眼中有所不同。所以,只要符合這四個條件,就可以被當成偶像。我們需要的不是完全正義,完美無暇的指向標,我們需要的是一個依托,一個參照,一種感動。遼寧郭元玉
如今,沒有“偶像”的舞臺似于注定寂寞,于是成全了這個“偶像”橫行的世界,而“偶像”們所走的路似乎也越來越窄(雖說從一棲、二棲又到三棲),逐漸蛻變成光鮮無比的明星,大眾的胃口卻反而越來越差,于是“偶像” 一不小心便成了“嘔吐的對象”。
出生干70年代末的我,在小學政治課本中讀過黃繼光、董存瑞的光輝事跡,鏗鏘地唱過“學習雷鋒奸榜樣”,當然也曾沉醉于小虎隊的“青蘋果樂園”、伊能靜的“十九歲的最后一天”。我敬佩英雄,他們給了我人生的坐標,我喜愛歌星,他們為我童年的歲月渲染了最美的顏色。那時,我沒有為需要什么樣的偶像煩惱過,時至今日,他們都已成為我生命痕跡中的一部分,同樣令我難忘與珍惜。
我們或許并不需要所謂的“偶像”,我們需要的只是多元化的,人性化的榜樣,人類身卜眾多的閃光點足夠我們受用一生,何必非在塵貶巾尋那具體的“偶像”,一味把希望寄寓于某個人身上,那樣你必定會失望,因為這世亡并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完美的人。河北杜文娟
偶像是信仰的縮減。
誠然我們是該需要偶像,叫是,茫茫人海,淮主潮流?據說在中國被奉為齊天大圣的孫悟空在日本已被改得面目全非,這也難怪,兩個差別甚大的民族怎可共用一個“偶像”。偶像有界嗎?也許。
看過“2002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大典以后,我對偶像的理解清晰透徹廠。那一刻,相信在每一個華夏兒女的心中都升騰起了一種神圣的敬佩與由衷的信服。這大概就是偶像效應——次心靈的洗禮及由此引起的強烈的社會推動力。
我們需要的正是這樣的偶像。
它不是風流倜儻,嫻娜多姿,也不是名牌闊氣,身名顯赫。
它是一顆善良的心,一雙明亮的眼睛,一臉溫柔的笑容。
它是—種堅持的力量,—套與時俱進的思維,一腔為人民服務的熱忱。
它是一種能讓13億中國人都感動的精神。新疆馮艷
—、引用
余秋雨:“偶像有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顏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上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
二、對比
假偶像:大家知道我是誰吧!我是最可愛的、大家都喜 愛的《嘔吐對象》中的馬菊花。人家想死你們了!
偽偶像:我愛我的崇拜者,你們是我的驕傲、我的生命、我的一切!請大家繼續支持我!謝謝,謝謝,謝謝……
半偶像:在我的這本書中加進了一些以前從未嘗試的東西,大家買了一定不會后悔的!我會親筆簽名作為紀念。
偶像:你們可以不喜歡我,但請喜歡我的歌。
三、結論
世界上總有你不喜歡的人,也總有不喜歡你的人,何必改變自己去迎合別人?我們所需要的偶像就只是保持自我,等著喜歡她的人入座。而真正的偶像就是王菲——彼岸花。不用懷疑,我們所需要的偶像,就是我們發現真正喜歡、崇敬并銘記的人。四川TiTi
曾以貝克漢姆為偶像,除精湛球技更重要的是俊美面孔;
曾以比爾·蓋茨為偶像,除聰明才智更重要的是巨大財富;
曾以施瓦辛格為偶像,除美國大片更重要的是結實肌肉。
而“偶像”這東西我認為與自身和所處環境有著巨大關系。
因為沒有貝克漢姆一樣帥氣的男朋友,也沒有比爾·蓋茨一樣有錢的老爸,更沒有施瓦辛格一強壯的哥哥。
后來,又以韓寒為偶像,除《三重門》外更重要的是自己處身于應試教育之中。
很多次在無意中得到偶像,又很多次扔掉“過時”的偶像,很多次期待更加完美的偶像。
有這樣一句話:“曾經有一種期待變期待為領悟。”
在期待的最終我找到了真正的偶像——我自己;
領悟到了一種存在的價值——絕對的獨一無二。浙江王柯
爺爺的偶像:列寧、斯大林:一切致力于人類解放事業的優秀領袖。
父親的偶像:雷鋒、焦裕祿、所有為社會作出貢獻的平凡人物。
我們的偶像:F4、邁克爾·杰克遜,完全時尚與流行的代表。
時代變遷不斷地闡述人們心目中的偶像。偶像逐漸趨向于物質、財富與享受,是新生活的象征,是一叨先于我們人類所不能接受的產物。偶像的行為、舉動,被多少人所追從、效仿。要是你沒有偶像,同學們一定會大罵之“菜鳥”!
“偶像”在變味,盛放精神的那個天平托盤在不斷地提升,何也?有一天在我峰處困境中,得到了八方的資助,當別人落魄時,我伸出了援助的手,我為老人讓座,更小的孩子給我讓座……那我們下代人的偶像還會是誰?當然是具有崇高精神境界的他們,并且他們會瞬息萬變豪的說:“我們的偶像就是我們自己。”而這,也許只是烏托邦似的夢。
我們需要的是具有崇高精神的標榜,不要看別人,也許你就是他們的偶像。廣西 陳軍
偶像曾是人類創造出來的一種用來敬奉的神像,一般用泥或木雕成的。
久經滄桑,偶像一詞已被延伸成了對活人的崇拜……
對于曾經的神像,人們稱之為盲目的崇拜,而面臨著今天的“活”偶像,我們也稱之為盲目崇拜的對像嗎?
“你的偶像是誰?”我問。
回答為4種。一是爽快地說出自己的偶像,如文人、歌星之類。看來他已經選擇了自己的所愛,堅定了自己的傍樣了。第二種是“我的偶像是隨時間變化而變化的”。這種回答是人生目標在不斷變化。的確,人總是在不斷前進的。第三種是“哪方面的?政壇上?娛樂界中?……”愛好的廣泛使這類人的崇拜對像很多,自我塑造力也會加強。最后一種回答是“我自己”。這類人對自己是非常有自信的,以自我為目標,雖然豪邁但未免狂妄。
今時今日的偶像是不定性和多樣化的,甚至有自我崇拜。這也許是我們現在生活的環境所引起的。
但無論如何,偶像是擁有魅力的,是崇拜者心中的“人上人”。需要澄清的是,現在的偶像不是神仙,可敬可拜而不可及,不是膚淺的追星,而是作為崇拜者心中的自我目標、自我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