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錦東
正常的心臟先有電的激動,后有機械性收縮和舒張,從而有節奏地泵出血液,供應人身臟器的代謝需要。心臟電活動的起源點是右上方的一個微小結構──竇房結。在正常成人休息時,竇房結有規律地每分鐘發出60~100次電脈沖,向整個心臟傳布。當人運動時,竇房結也會根據需要及時調整,使發出電脈沖頻率加快。如果竇房結之外的心臟組織,如心房或心室,在竇房結以正常節律發出電脈沖之前搶先激動,控制心臟的電活動,就會使心臟在沒有充分被血液充盈之前,提前收縮一次,我們稱這種情況為期前收縮或早搏。如果搏動的產生部位在心室,即為室性早搏;如早搏產生在心房,就是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比房性早搏更多見,為臨床上最常見的心律失常。早搏常見于各種心臟病,例如室性早搏在心肌梗塞、心肌病的病人中十分常見。但早搏發生在正常心臟也并非罕見。因此,單純的早搏不能與心臟病劃等號。
發現有早搏的病人應當到醫院檢查,明確有無心臟病。主要檢查手段包括醫生問診和體格檢查、X線胸片、超聲心動圖和運動試驗心電圖。沒有心臟病的早搏稱之為良性早搏,見于心臟正常的人,或至少使用現有的檢查手段不能發現心臟的結構和功能有異常的人。良性早搏的發生隨年齡增長而增加。許多有早搏的人本無自覺癥狀,而是在體檢時無意中發現的。有些病人可覺心悸、胸悶、類似坐電梯快速升降時的感覺或心臟偶然的有力搏動。需要說明的是,有無癥狀或癥狀輕重并不與早搏的數量或頻發程度成正比。有的人每天發生數千次早搏而毫無癥狀,有的人每天幾十個早搏卻癥狀很多。同一個人的早搏頻度和癥狀也會隨時改變。
在各種體檢的心電圖上對查出早搏的結論往往為“不正常心電圖,室性(或房性)早搏”。當這種報告單交給病人,醫生又沒有耐心對病人解釋時,這些術語會給病人造成很大的精神壓力。而事實上,如果仔細分析后,證明是良性早搏,則大可不必過分擔心。因為之所以稱為良性早搏,是因為它不會給病人帶來猝死的風險,也不會對心臟造成損害,它的預后良好。對于沒有相關癥狀者,不需使用抗心律失常藥治療;對有癥狀者,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治療方法。
在使用藥物治療時應盡量選用副作用小的,例如用心得安、慢心律、心律平、莫雷西嗪等治療室性早搏,用心得安、心律平或莫雷西嗪治療房性早搏。而不應使用對臟器毒性大的胺碘酮(也叫乙胺碘呋酮)。一般口服給藥即可,不必靜脈用藥。評價療效的標準是癥狀的減輕或消失,而不是早搏的數量與頻度變化。即只要癥狀減輕或消失了,就說明現在使用的藥是有效的。常有不少良性早搏病人,每日不停觸摸自己的脈搏,盡管沒有任何癥狀,卻因早搏的存在而終日憂心忡忡。也有不少醫生或病者反復使用收費很高的24小時動態心電圖記錄分析早搏的多少,不但浪費醫療資源,也增加了病人的精神負擔。
還有一些人把年齡作為早搏的病因診斷依據,這也是缺乏科學根據的。如有人把年輕人與兒童的早搏歸因于心肌炎,當沒有任何心肌炎的證據時,便歸因于“心肌炎后遺癥”,把老年人的早搏歸因于冠心病。這種臆測性的診斷使得大量預后很好的良性早搏病人長期不能正常工作和生活,丟失了心愛的事業和家庭的幸福,甚至貽誤終生。
所以,當您或您的家人被診斷為“早搏”時,請不要緊張。而應在醫生的幫助下,仔細查找病因。如果證實為良性早搏,則只要根據癥狀的有無進行治療即可,完全不必背上思想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