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桂紅
看過《紅樓夢》的人都知道,賈府上的老祖母史太君,一向身體健朗,眉慈目善,恬然自適,活到八十三的高齡才面帶微笑地離開了人世。現(xiàn)在想起來,賈母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值得我們今天的老年人學習和借鑒。
手腳不懶玩心大
從古稀之年的賈母身上,很難看出老態(tài)龍鐘的跡象,她的精力在活動中不斷得到更新,從而獲得老年人中罕見的活力。
去虛清觀打醮(設壇念經(jīng)做法事),鳳姐本只邀請寶玉、黛玉、寶釵等人,寶釵等都懶得動。賈母聽后,卻第一個積極響應:“即這么著,我同你去。”還動員府中太太小姐丫環(huán)們:“長天日久的,在家也是睡覺。”并派人傳話:“有要去的,盡管跟了老太太逛去。”打醮敬佛是借口,真正的目的卻是帶領大家進行一次痛痛快快的郊游。中秋賞月,王夫人擔心夜里冷,風大,認為不宜到外頭賞月。賈母卻堅持要到大觀園寬敞的亭榭中賞月,并興致勃勃地要上凹碧山莊。面對百來步石階,她拒絕坐轎,信步而上,意氣風發(fā)。
賈母對于一切人生樂事,都顯得興味十足:看戲、品詩、觀畫,聽音樂、說笑話、猜謎語,賞月賞雪,品茶飲酒,游覽園林勝景。對于居室擺設、人物服飾,她也頗有獨到見解。
最喜有人陪吃喝
老年人往往對飲食過于小心翼翼,顧慮太多,結(jié)果飲食反而成為一種負擔。賈母卻不這樣,她有獨特的飲食習慣。一是愛吃。她始終保持良好的食欲,想吃就吃,認為飲食是生命的第一需要。二是會吃。只要是適口的食物,她都喜歡。賈母平時的飲食較清淡,以煮、燉、蒸的食物為主。但她不會為了美味而傷害身體。在螃蟹宴中,她沒有忘記此物雖味美,但也性寒,所以她品嘗了一些后,又適時教導興高采烈的孩兒們:“不要因為好吃而多吃,吃多了肚子痛。”三是喜歡與人同吃。最令她心情暢快的事莫過于“看著多多的人吃飯”。寶玉、黛玉差不多每頓都同賈母一起吃,王夫人、薛姨媽、鳳姐、湘云、寶釵也經(jīng)常是她那里的食客。這是值得提倡的飲食方式,大家在一起既可以交流吃的經(jīng)驗,又可以融洽感情,有助于提高食欲,增加食量,促進消化。四是與人分享美食。當賈母吃到自己喜愛的食物時,總想著這個又念著那個。吃紅稻米粥,想著送點給鳳姐吃,吃紅棗餡山藥糕,也差人給秦氏送些去。連演戲的小女孩,都得到過她的賞食。這樣做一方面體現(xiàn)出她對后輩的關愛,另一方面,美食也因“分享”而變得更加珍貴,吃起來更有味道。
巧處關系施愛心
老年人退休后,同社會的聯(lián)系逐漸減少,家庭關系便成為他們?nèi)穗H關系的主體。處理好同兒子、媳婦甚至孫子(女)的關系,減少來自家庭內(nèi)部的煩擾,直接關系到晚年身心的健康與生活的安適。婆媳關系由于血緣的隔閡是家庭中最難處的人際關系。賈母卻以細致的體貼來化解這層隔閡,她對府中大小媳婦多施以母愛。連年輕媳婦羞于啟齒的閨中情懷,她都想得周全,安排妥貼。中秋之夜,尤氏欲陪她一夜,她則讓尤氏歸去與賈珍“團圓”,說“使不得,你們小兩口兒,今夜也要團團圓圓的,如何為我耽擱了”。當然,她也有發(fā)怒的時候。當已蛻化為男權(quán)奴隸的邢夫人為賈赦謀求人財兩得,欲討鴛鴦作妾時,她氣憤不已,避開眾人耳目,態(tài)度嚴肅地數(shù)落邢夫人:“你替你老爺說媒來了?你倒也是‘三從四德,只是這‘賢德也太過了!”看來,賈母的母愛并不是無原則的溺愛,她的愛中既體現(xiàn)出長者的關愛又體現(xiàn)出長者的教育和威嚴。
心態(tài)樂觀不服老
賈母經(jīng)常自嘲自解,笑對人生。她曾對鳳姐說:人都是要老要死的,否則別人死了只留下她們,豈不成了老妖精了。逛大觀園時,賈母受了風寒。王太醫(yī)來替她診病,她就坐在榻上同王太醫(yī)套關系,拉家常,宛如接待一位來做客的親朋好友。
賈母主動和姑娘們打成一片,成為“脂粉隊”里的領頭人。正是這種年輕化的心態(tài)使她身上煥發(fā)出年輕人的活力和魅力。她甚至不能容忍寶釵那種老成持重的“素凈”和“儉樸”,搖頭直言:“那使不得。”游大觀園時,李紈送來一盤菊花,賈母當即揀了一朵大紅色的插在鬢上,又招呼劉姥姥也插上,可見其人雖老心卻年輕。
許多老年人喜靜,甚至離群索居,郁郁寡歡。賈母則不然,她不僅愛熱鬧,而且還主動湊熱鬧。蘆雪廣等眾姐妹雪地吟詩取樂,并沒有邀請她,她不期而至,笑道:“我也來湊個趣兒。”給寶釵置生日酒,湊份子給鳳姐祝壽,元宵節(jié)制燈謎,這些熱鬧聚會的發(fā)起者和組織者都是她。她的生命就在這種熱鬧中自然而然地放出青春的光彩。
她從不作無謂之憂,即使遇到突發(fā)之事,也能從容處之。賈府被抄時,爺們都驚惶失措,一籌莫展,惟賈母于危難之際,挑起家庭重擔,說:“只好我替你們打算罷了。”她發(fā)散自己的積蓄,一一安頓好各家各戶。真正做到處變不驚,從容應付。
老年人一般都怕病怕死,賈母卻有豁達的生死觀,她不像一些老年人把健康寄托在神靈身上,求神問卦討符水;也不主張人命在天,生死由他。她似乎領略到人生的真諦,故能泰然面對生死。臨終前,她將自己的職責作了有條不紊的安排,就像要做一次遠游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