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陰陽相諧的摩梭母系制

2003-04-29 00:44:03和鐘華
尋根 2003年3期

和鐘華

存在于當今滇川交界處的摩梭人(劃歸納西族)社會中的母系制,以其特殊的婚姻家庭形式及與之相適應的親屬制度、生育制度、喪葬習俗、倫理觀念、宗教信仰、居住格局等等,吸引著中外學者,于是有關的論文、專著、文藝作品、影視作品見仁見智,對摩梭母系制作了不同的詮釋。本文無意于對不同觀點的辨析,僅就筆者十余年的跟蹤調查所及,從社會性別的視角對其中的核心問題略抒管見,以就教于同仁。

與中國傳統的父權制及其與之相適應的一套社會機制相比,摩梭母系制貫穿著性別平等、兩性和諧的內核,并外化為一種平等和諧的社會機制,從而塑造著那里的女人和男人。

家庭

母系家庭是摩梭母系制的核心。這種家庭血統以母系計,財產由母系繼承,一個母親所生子女全部生活在母親身邊,由同一母系血緣的幾代親屬共同組成一個大家庭。

這種大家庭,遵循著“男主外,女主內”社會性別分工,但它不同于中國傳統的父權制下兩性不平等的社會性別等級制度。

母系家庭有一套自己不成文的管理制度,遵循“舅掌禮儀母掌財”的準則:有一管理內務的當家人,稱為“達布”,一般由母親或長女或家庭中最精明能干的婦女擔任,達布主要負責安排家庭的生產生活、財產保管、經濟開支、家務勞動、接待賓客等等,實際上起內當家的作用;舅舅或有本事的男性成員,則主持家庭的吉慶祭典、較大的買賣、對外交往等,實際上起著外當家的作用。因此,有人稱摩梭母系家庭有兩個內外當家人。家庭中男女平等,民主空氣濃。家庭內的重要事務,如建蓋房屋、大牲畜買賣、借貸、土地典當(昔日)、從事大的經營活動等,須經全家成年長輩一起商量決定,內外當家人都無權自作主張。家庭財產系家庭集體所有,繼承權屬本集體(母系群體),男女皆有權利。顯然,這是一種兩性均衡的家庭權力分工,它既不行母權(女權的象征),也不行舅權(男權的象征),帶有相當濃的兩性平等的性質。

在生產勞動方面,母系家庭的男女成員們有明確的年齡和性別分工:成年男子擔負犁田耙田、起蓋房屋、趕馬運輸等活計,青壯年女子承擔栽種薅插、收割送肥、家庭手工業及飼養業等生產活動及家務勞動。老年人及小孩子進行些力所能及的輔助性勞動,如放牧牲畜、割草、帶小孩等。而今,隨著經濟的發展,男人們擔起了開汽車、開拖拉機、開辦家庭旅社、做大宗買賣的工作;女人們則做小買賣,進行糧食機械加工、管理家庭旅社等工作。傳統的家庭勞動分工,是基于自然體力及性別特征的分工:需付出較重體力或需離家遠出的活計,由男子承擔;消耗體力相對較輕、然而較為繁雜的活計,由女性承擔。這是男子體力較女子強壯,而女子體力相對弱于男子并需育兒理家的性別特征所使然,并未帶上性別歧視的內涵。然而,從整體勞動時間之長及負擔之重而言,女人甚于男人。除農忙季節外,男人空閑的時間比女人多得多。這是我們在調查中感覺很深的一點。難怪一位在摩梭家庭生活、作長期觀察的香港人李先生,不無感慨地告訴我們:“他們這種大家庭,女人最苦,男人最輕松,并不像書上吹的那樣。我住的這家,第一個勞動力是獨瑪,她干的是勞力最強的活,挖土豆、背土豆、種田、收包谷、砍柴都是她。她的姐姐生孩子剛滿月就出去干活了,小孩就由大媽媽管,大媽媽在做事時,由老奶奶管,老奶奶76歲,背一個,抱一個,還要切豬草,掰包谷。男的看不見。”但從總體來看,它還沒有本質上的高低貴賤之分。這種兩性平等的社會性別分工,在傳統的摩梭社會中是作為母系制的本質特征之一,鞏固和維系著母系制。

然而,面對改革開放的大潮,在外來文化強有力的沖擊下,一些經濟發展較快的社區正在不知不覺中起著微妙的變化。譬如旅游業發展得最快的落水村,今天村民們仍遵循著“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模式,但內涵已經延伸,男人們的對外交往中,經濟活動已成為重要內容,比如對外聯系客源、信貸等。而女人的“主內”,除理家外,接待游客已是一項重要的內容。

不容忽視的是,隨著業務的發展,家庭重大決策中男性處于主體地位的情況在逐漸增大。我們曾對幾個辦得較大的家庭旅社作過調查,在一些重大的決策上仍保持了全家商量的傳統,但提出和實施的關鍵人物是男性。比如,全村辦得最早、規模最大的一戶家庭旅社,主持者是一對兄妹,在重大事情的定奪上,主導者是哥哥,妹妹則忙于在家主持接待和安排旅客的食宿。顯然她干的是具體的服務性的工作,而哥哥干的則是主持和管理性質的工作。還有一戶家庭旅社,主持者也是一對兄妹,如提出要開辦這個旅社、旅社規模的擴大等,都是由哥哥提出,經全家人商議后決定的。至于業務聯系,則由他一人決定,因為這是他份內的工作,妹妹只管具體的安排旅客食宿及家務等。另有一戶家庭旅社與前面兩家有共同之處,也是男性處于主導地位,然而最大的不同之處是:這位男性是外地外民族來上門者。總的講來,摩梭男人的經濟頭腦不如外地漢族、白族等。所以一旦這些民族的男人進入摩梭家庭之后,由于善于經營,獲得了家人(男女皆然)的信賴,重大決策權就不知不覺地落入了他們手里,這帶有一定的規律性。我們在永寧的納哈瓦村也碰到過類似的事例。上述情況的出現,就摩梭人內部而言,這是在家庭與社會擴大了聯系、家庭生產與社會生產緊密相連的情況下,促成了長期活躍于社會大舞臺的男人們的優勢的發揮,從而擴大了他們的權力;而女人們,傳統的性別分工練就她們的是“主內”的能力,難于走上社會大舞臺,在社會化程度加大的今天,她們仍只能在“主內”范圍內增強自己的適應力。至于那些外來民族的男人,他們從小生活于父權文化的氛圍中,加之經營能力及經濟頭腦較強,必然會不自覺地以自己的文化對摩梭傳統文化進行改造和潛移默化,這也是摩梭文化當前面臨的一種危機。

另一方面,由于旅游業發展以后,隨著服務內容的擴大,兩性從事的工作門類也相應增多,而家庭人口資源卻相對穩定,故男女兩性從事旅游服務工作的機會均等,這樣,促成了兩性勞動性別分工及勞力負載的差異在縮小。如果說,昔日男女勞動力性別分工依自然體力而分為男干重活、女干相對輕一些但需付出時間的活計的話,那么,在今日的旅游服務工作中,有些項目如劃船、牽馬、歌舞等,已無性別界限的限制,男女都在從事。而家務勞動仍是婦女的工作,所以閑暇時間婦女仍比男人少。至于傳統的上山拉松毛等,如今男人也在干了。不過,不管打柴還是拉松毛,男人都是用馬馱或用拖拉機拉,而婦女則仍用人力背,這也是普遍的現象。盡管如此,在決定重大事情時,還是要全家成年男女共同商量,“掌權”者不獨斷專行。這一民主理念和行為一直沿襲了下來,這是與中國傳統的父權制文化最顯著的區別。

母系家庭有一套協調各代、各成員之間的倫理道德規范。尊老愛幼,相互體諒,相互關心,相互禮讓,已形成個人自覺的行為準則;長幼有序、團結和睦,維護大家庭的團結和富裕,成為家庭倫理道德的最高準則。老人是全家的尊長,舅祖父或年長的舅舅,曾經是家庭的供養者和對晚輩的教育者,外祖母或母親是孩子們的生育者和教養者,他們都受到特別的尊重,要坐尊位,吃飯(此地習慣吃分飯)先遞送給他們,在他們面前不能說不禮貌的話。孩子們作為家庭的未來,受到全家人的愛撫,全家人對他們承擔起了撫養教育的責任,不分己出或他出,一視同仁。家中若有殘疾人,他們被視為“菩薩派來守家的人”,備受關懷和照顧。完成好各人份內的工作后,主動去幫助其他人,碰到利益相關者,相互謙讓。吃飯依長幼次序坐,待客依賓主位坐,兄弟姐妹之間不能說過頭話,等等。這一套母系家庭倫理道德規范,同樣體現出了性別平等的內核,它維系著母系家庭的團結與和睦,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它已突破血緣的紐帶,泛化為一種社會風尚、文化傳統,并以其泛化了的力量維系和鞏固著母系家庭。

婚姻

與母系家庭相輔相成,摩梭人盛行走婚的婚姻制度。這種婚姻的特點是:建立同居關系的男女不組成自己的家庭,白天各自勞動和生活在自己原屬的家庭,夜晚男到女方訪宿,次日凌晨又返回母家。雙方建立同居關系,以性愛、感情作為基礎,就其傳統而言,性愛是先決條件,無建立共同的家庭及共同的經濟關系之需求,結交和離異都較自由。女方懷孕后所生子女由女方撫養,屬于女方家庭成員。

摩梭青年作家拉木·嘎吐薩在《走婚的情人們》一文中,作了這樣的介紹:

男女之間的戀愛,除了在山上勞作中,興之所至以歌交心的以外,大多數憑生產生活中相互產生好感,更多的是一見鐘情,雙方通過目光的交流,互有吸引之后,男方送點小禮品,若被女方接受,就可以直接提出約會的時間。到夜間,家人入睡后男方就去女方那里借宿。第二天女方家人還未起床,男方就悄悄溜之大吉,回到自己的母親家里。

據了解,這是建立走婚關系的開始階段或臨時偶居的時候,也就是隱蔽的階段。一旦感情成熟,女方征得母親的同意后(主要是要符合婚姻規范),正式建立走婚關系,男方就可公開往來于女家,并幫助女方家里干些活兒,社會也正式認可他們的婚姻關系。這種婚姻關系,對絕大多數人而言,主要建立在感情基礎上,一旦雙方感情不好,男不來訪或女不接待,關系即算中止,以后雙方根據自己的感情趨向,再去尋找意中人。

在對摩梭人的婚姻進行考察時,若用一般的模式來框套,必然會得出兩種結論:或曰不婚,或曰原始。但這不符合實際情況,實質是摩梭成年男女兩性的結合,采取了走婚的形式,它得到社會的認可,并反映了婚姻的本質:社會所承認的性關系。所以不是不婚,只不過他們的這種婚姻關系更直截了當、更簡單一些。

一位摩梭干部不無感慨地告訴我們:“關于我們的婚姻,外面的人說得多了,好象主要是維持性關系。其實我們也是有感情的人,我們決不會隨便找一個異性結合,走婚關系的建立,要雙方自愿,雙方喜歡。我們也是結婚的,只不過夫妻不住在一家。”他說的結婚,更多的是側重在心理上,社會規范和輿論上,而不是法律上。這種特殊的婚姻形式,無須考慮財產、金錢、門第、等級,排除了傳統婚姻關系上種種人為的桎梏,乃至情之所鐘,土司家族(一夫一妻制)成員可以娶女奴為妻,土司家姑娘,可以與奴隸建立走婚關系。我們曾采訪過土司家族成員阿少符之妻松巴·嘎吐,她告訴我們,她家是農奴,她在為土司家干活時認識了阿少符:“他喜歡我,我也喜歡他,我就嫁給他了,他待我很好,他家里人也不嫌我。”

當然,這種婚姻形式雙方關系的穩定性較差,父子(女)之間的感情淡漠,婚姻關系的建立或解除比較簡便,即使解除了關系,雙方也無需背負經濟上和倫理上的負擔,去了一個,又可以找另外的;孩子是屬于整個家庭的,家庭會撫養。他們沒有“貞節”、“從一而終”等倫理觀念,有著更多的性自由(決非那種時髦的“性解放”),而這種自由是基于人性、生存、繁衍后代的需要,決非“淫亂”之舉。勿庸諱言,由于性關系較寬松,所以那種被稱為“群婚殘余”的現象才每有出現,但這只是個別,何況在其他民族中也不乏其例。對絕大多數摩梭人而言,他們在這種較為寬松自由的文化環境中,尋找著純真的愛情和伴侶,一旦找到如意的人,他們就會把關系相對固定下來,形成固定走婚,這就是有的學者所稱的“長期阿肖”。

走婚婚姻關系,配偶雙方穩定性相對較差,一般來講,年輕時變換的多些,昔日還有以配偶變換多者為榮耀的情況,故有的人曾先后有若干個配偶。所生子女非同一配偶所出。但一旦中年以后,配偶就相對固定下來了,有的乃至終身固定。誠然這與婦女生了孩子以后盼求安定的意愿及隨著年齡增大、性愛要求隨之減少的生理現象有關。

通過對走婚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這是一種兩性平等的婚姻關系,具體表現為:

第一,兩性平等的選擇權。走婚關系的建立,是男女雙方自覺自愿選擇的結果,非一方而定,包括昔日的統治者、今日擁有較大權力或財富者,或是家族、家庭中的尊者、長者,皆無權決定他人對婚姻生活的取舍。當事男女采取的是非常自然的、無拘無束的態度,合得來就同宿,合不來就分手,想過婚姻生活就過,不想過就不過(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有為數不少的青壯年男女未過婚姻生活,我們曾對溫泉村瓦拉片自然村220名18~45歲的男女婚姻狀況進行了調查,結果未過婚姻生活的62人,占總人數的28.18%),不一定非要強制實行某種形式不可,也不一定非與某人固定婚姻關系不可,同時也不一定非要一生與數人建立婚姻關系不可。總之,完全根據自己的意愿,任何人也不能強求,也無一定要遵循某種既定模式的強制行為,一切任其自然。

第二,婚姻的自主權。建立走婚關系的男女,決定與誰相好、同居,完全由當事人決定,只是在決定正式建立同居關系前,要征求女方家長輩(主要是母親)的意見,主要原因是需弄清是否符合婚姻規范,如同氏族不走婚、姨表不走婚、血親不走婚等。一旦符合規范,長輩就不會提出異議。若當事人在相處中合不來,自行決定分手,家里不會干涉。這些行為規范,男女一視同仁,沒有性別偏見。

社會觀念

母系制的長期存在,決定了摩梭人在觀察、處理事物時的特殊的倫理觀、價值觀等,具體表現如:

一、崇母尊舅的倫理觀。如前所述,母為大、舅為大這種倫理觀念,在摩梭社會中表現得十分突出。摩梭人有一種超乎尋常的崇母觀念,一種特別厚重的戀母情結。母親成為他們生活的依托,成為一種尊嚴的象征,凡大或神圣的事物,都冠以“母”的稱謂,神圣的瀘沽湖和格姆山,被稱為母親湖和女神山,祖房被稱為母屋(“以美”即母屋)。民間故事及民間歌謠中歌頌母親、眷戀母親的特別多,比如:

一切煩惱的事情都可以忘記,

惟獨忘不了我母親的恩情。

聽到媽媽慈愛的呼喚,

就像喝了一杯香醇的蘇里瑪。

對于舅舅,摩梭人也有一種外界人所難具有的尊敬之情。作為一家人的尊者,舅舅在摩梭母系家庭里承擔起了撫養教育自己的走婚姐妹們的孩子的責任,因而受到孩子們的尊重。一旦他們年老喪失勞動能力,孩子們會盡心盡力孝敬,伺奉至終老,所以在摩梭社會里沒有鰥寡孤獨者。至于父親,并非孩子們的撫養人和教育者,在傳統的父系家庭中父親所擔負的職責,是由舅舅(他們叫阿烏)們來體現的,父親則以自己家庭(即自己所屬的母系家庭)的舅舅的身份,來對自己的甥男甥女盡責。所以舅舅與孩子們的感情,超過了生父與孩子的感情。如果說孩子們把父親視如路人(過去)的話,則把舅舅當成自己的至親。這種舅舅與父親的權利和義務的互換,在中國傳統的父系制家庭中是沒有的,它正是母系制的特點之一。由于舅舅在母系大家庭中與母親享有同等的至尊地位,乃至有的實行了父系制的摩梭家庭或社區,母親的喪事、弟兄分家、家庭糾紛等,都要由舅舅來主持、評判、解決,這不能不歸結為母系制的影響力之深、之大。

二、尊重女性的平等觀。這是由母系文化特質所決定的。婦女在家庭中受到尊重,與男子享有同等的土地使用權、生產資料擁有權和支配權、家庭財產繼承權、婚姻自主權,乃至排座位也是對等的(女右男左,依長幼次序而排)。對此,生活于男尊女卑社會中的人,用男性中心的視角來看,必然得出“女兒國”(意謂女性為主導)、“女性中心”之類的結論。然而就筆者的觀點,是兩性平等,女人并非“女兒國”的“國中之王”,男人也不是二等公民,她們與他們都享有人性的尊嚴、自由。兩性之間和睦相處、互相尊重,各自自覺地干著份內的事情。我們在長達12年的跟蹤調查中,極少發現過兄弟姐妹反目之事(僅兩例且系家有娶嫁者),相反,卻發現不少這樣的事例:由于哥哥娶了妻或姐妹招了婿,弟弟妹妹主動上門或外嫁或過走婚生活,以避免家庭發生矛盾。甚至在生育方面,如果姐姐(妹妹)孩子生得多,妹妹(姐姐)主動少生或不生,以避免人口增多而影響家庭利益。如此等等,用他們的話來說,就是“方便些”。總之,一切從維護母系家庭這一群體的利益出發。

三、重女不輕男的生育觀。由于母系制血統以母親計,家庭的承嗣由女性來延續,當家人達布一職主要由女性承擔,故女性成為家庭傳承、延續的決定因素,所以女孩特受重視,猶如父系制家庭對子嗣承襲的重視。故一個家庭如無女孩,就抱養母系家族中的女孩(也有娶妻者)承嗣,這在昔日較為普遍。但對生男孩也不輕視,用他們的話說:“一個家庭中不能沒有女孩,但也不能沒有男孩。”這在基本保持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濟的摩梭社會來講,無論從勞動力的需求,還是家庭結構的完整來看,都是不可或缺的,更何況性別平等、崇尚自然的文化氛圍的存在。故女孩男孩在成長過程中受到同樣的關注和對待,無論是初生的禮儀,還是成年禮,男女皆然,沒有厚此薄彼。

母系文化所塑造的兩性特征

寬松和諧、性別平等的母系文化及社會機制,塑造著男女兩性,他們各自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

摩梭女性有著較強的自主意識和自立能力,沒有依附感,也少有弱者意識。在母系家庭中,她們作為母親、女兒,用自己辛勤的汗水,耕耘著腳下的土地;她們用深沉的母性之愛,聚合著全家大小。她們無需依傍男人的庇蔭,也無需依賴男人而生活,相反,家庭中的男人對她們有一種依賴感。艱苦的生存條件、繁重的家庭重擔,磨煉了她們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的性格,寬松和諧的社會文化心理、團結和睦的家庭氣氛,陶冶了她們豁達、謙讓、平和、開朗的氣度。凡是到過瀘沽湖畔摩梭地區的人,都對婦女們的開朗和能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改革開放條件下的今天,她們的活動舞臺從家庭到社會,比過去更廣闊了。根據1996年的統計,永寧街注冊資金1萬元以上的7戶摩梭工商戶中,婦女竟占了5戶。改革開放的浪潮把一些摩梭女推向了市場,改變了她們原有的一些生活方式及觀念,她們的自立自強的精神也得到了新的發揮。當然,對大多數婦女來講,她們依然進行著傳統的農業生產及持家理家的工作,哪家豬膘肉多,哪家糧食多,哪家生活安排得好,都體現著當家婦女們的精明能干。

母系大家庭適合于群體的發展,包含了女性群體的發展,故女性的群體意識特強。同一母系家庭的女性“抱成一團”,形成了相互依靠、相互信賴的關系。有隱私,可以交心,有衣服,可以共用(昔日),乃至生育,也可以互相替代。就這樣,她們以群體的力量為了家庭的興旺,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而奮斗著,體現著自身的價值。女性群體維系和推動著母系家庭,母系家庭維護著女性群體,促進著女性群體的發展。女性們考慮問題和行事,其著眼點就是母系家庭和自己的群體,往往是“我們”,而不是“我”。直至今天,那些投入經濟大潮的婦女們,也仍以這種價值觀和思維方式拼搏于商海里。

從女性自身發展的角度看,群體意識較強,個體意識較弱,自我發展的觀念也就相對較差。對母系大家庭的依賴性、非同尋常的戀母情結,使她們難于跨出家門、難于離開自己的群體。我們曾問過不少年輕女性:外面世界大、生活好,想不想出去?絕大多數人的回答都是不愿出去:“外面再好,離開了家,一個人去干,多苦。”“在家里有什么事,有媽媽及兄弟姐妹們互相幫忙,什么事情都好辦,外面就只孤孤單單一個人。”在她們看來,要離開這個家,簡直是不可想像的。1994年時,我認識一位年輕的摩梭姑娘,據說她要被招到深圳去工作,家里怕她會像離群的小雞,她自己也怕孤身去闖,未能出去。在今天,隨著改革開放的社會大氣候,越來越多的摩梭姑娘走出了家門,走出了云南,桂林、深圳、北京等等大城市,都有她們的足跡。由宣傳和展示民族文化開始,再進而進入商界的也不乏其人。還有一種是以婚姻為紐帶,去到外省的,當地人稱“出去當媳婦”。當然大多數摩梭婦女,仍然不愿離家。

從對男性的角度看,與其他一些民族女性相比,摩梭女性的自我意識、自主意識又是強的。她們可以選擇自己的婚姻形式和配偶,可以決定婚姻關系的維持或離異。她們有較強的自我保護意識,如在經期或孕期,可以拒男人于門外(不過走婚生活),在產期可以受到家庭特殊的照顧,自己的權利受到異性侵犯時,可以借助氏族、鄉鄰得以伸張等等。今天她們當中有的人已開始利用法律手段來保護自己,要與走婚對象離異,就到政府部門辦理離婚手續,并取得補償。女性在走婚問題上,是積極主張者,這也是一種自主意識的體現—不愿附屬于男人,要保持自己的獨立性。

總而言之,在母系文化熏陶下的摩梭女人,她們的自我意識表現出一種矛盾狀況:對母系家庭這一群體而言,表現較弱;對男性群體而言,則表現較強。

那么,摩梭母系文化又塑造了怎樣的男性呢?

寬松和諧、尊崇自然的社會文化環境,鑄就了摩梭男性直爽豪邁的性格和尊重他人、心胸豁達的氣度。他們很有主見,一旦決定了什么事,八頭牛也拉不轉來的。他們很講究信譽,話一出口,必定辦到。記得有一次我住在山區的一位摩梭人家,主人說一定要打只野雞招待我,結果兩三天都不見主人回來。后來得知他沒有打到野雞,食言了,不好意思見我,就跑到山上的開荒地窩棚里住去了,我十分歉然。一位鄉里的干部,曾答應幫我作問卷調查,沒辦到,同樣好久見不著他,我領悟到了個中原因。不光如此,他們那很強的自尊心,更使你瞠目結舌。聽見或看見外界人貶損自己,他會以仇相待,決不妥協。我親眼目睹了這樣一個場面:一外來人用相機拍攝了他們認為有辱自己的鏡頭,幾個小伙子上前去當場把照相機鏡頭摔在地下,并扣下膠卷。一位年青人曾幫我做問卷,見他的做法不合要求,我要親自下去作示范,他誤認為我不信任他,再三解釋也無用。然而,一旦他認準了你是可信賴的,他就會全心全意地幫助你,不講任何條件。

摩梭男人有他們的自尊,也有對他人的尊重,時時體現出一種自然的平等意識。在母系大家庭中,他們是作為“掌禮儀”的舅舅,處于與母親一樣受全家人尊重的地位;作為親骨肉的弟兄,他們與姐妹一樣相互敬重;作為兒孫,他們與女孩一樣受到全家人的愛撫。同樣,他們也以自己的全付身心,尊重、愛護著自己的長輩、同輩和晚輩,不分男女,全然一樣。這種自尊和尊重,形成了摩梭人的性格特征,包括男人和女人。這在身處男尊女卑文化氛圍的我們看來,尤為可貴。

與女人們一樣,摩梭男人們的群體觀念特強。維護母系群體利益,是他們的行事準則,所以也才會出現姐妹招了夫,兄弟就主動出去上門的情況,因為這樣做,有利于大家庭的團結和睦,同時家里已不缺男勞力,不必掛心了。也才會有自己在外面掙錢,心甘情愿地奉養一家老小,而不是自己的妻子兒女的情況。我們曾問過好幾位常在外做生意的摩梭漢子,自己在外面苦,值不值得?他們大都回答說:這是在為自己的家,值得。不難看出,摩梭男人們把供養自己母系大家庭的老和小,看成是自己的天職,他們說:“我們摩梭就是這樣,侄兒侄女就是自己的兒女。我自己的兒女他們的舅舅會去管的。”當然,今天也有變化,他們也開始管自己的兒女了,但比起家里姐妹的孩子只是次要的。有個別的男子,已開始萌生“劃不來”的感覺,于是出現了分出來組成夫妻小家庭的情況。

摩梭男人由于生活在特有的家庭和婚姻形態中,顯得氣度特別大、特別寬容豁達,這突出表現在兩性問題上,他們幾近沒有父權制那種占有欲,能容忍別人奪己之所愛(女人亦如此),也能對所鐘愛之人的“不接待”泰然處之。一切自然而然。對待孩子的己出和他出,也體現出這種氣度。譬如,一個從女方居的男子,他可能面對這樣一群孩子:自己親生的、女方與另外的男人同居生的、女方的姐妹們生的等等,然而他對他們都一視同仁,都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決不厚此薄彼。我們在里格島的爾烏阿瑪家、在落水的汝亨家、在拖支村的達都家,都親眼目睹了這種情況,它具有普遍性。而在母系大家庭中生活的男人,在往昔,他們與自己的走婚對象及同居期間所生子女,幾近沒有經濟聯系,而今這種聯系開始加強了。就此問題,我曾問過不少人,回答差不多相同,還是用茨爾庸都的話來說吧:“我們有錢給對方一點,給不起,對方也不在乎。兩邊孩子(即我家和他家:我姐妹的孩子和我的孩子—引者注)一樣對待。”一切都那么自然。

摩梭男人的感情世界和感情經歷,也具有與父權制下生活的男人不同的特點。他們有一種特別厚重的戀母情結,它濃到高于一切,包括戀人。母親是他們心目中的偶像、尊者、長者、避風的港灣、生命的依托、生活的靠山……特別是那些趕馬的漢子們,當他們浪跡天涯、手搭涼棚回望家鄉方向時那一段段揪心的自白,令人蕩氣回腸:

爬過了一座高高的山梁,

我已見到故鄉的容貌。

翻過了一個個高高的丫口,

卻忘不了母親的笑容。

路呀,越走越遠了,

想起我恩深的母親呀,

就想把路折斷。

戀母,這是人類的共性,然而如此深、如此濃、不隨時間的推移而有所變化的始終如一的這種情感,惟摩梭男女最為突出,尤其作為男子,實屬少有。我們在摩梭地區深深體察到了它的強固、它的深沉和執著,且不論普通百姓,就是當年的土司、總管,在母親面前也是畢恭畢敬、視若神明。今天,當了官或當了大老板的在母親面前也仍是那么溫順、敬重,提起母親,深情無限。

除了母愛,摩梭男人的感情世界里還有兩性之愛—對戀人之愛。他們這種愛是直截了當的、大膽的,未加上除了愛之外的附加條件,更表現出了一種本能的意識(當今在個別人身上有了某些變化)。

總之,摩梭男人有自己的性格特征和生活方式。從人的發展的角度看,較為接近自然,少有人為桎梏的心理和性格,行事較為果敢。對母系家庭的依戀,較之女性程度輕些,盡管在生活上他們對母系家庭依賴性大,但思想和事實上他們那“離不開”的感覺遜于女性,加之“主外”的傳統模式鍛煉了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所以一旦有適合的氣候,他們可以在外面闖蕩,干出一番事業來。客觀上他們沒有女人們那樣多的拖累和牽掛,可以說,他們是孑然一身:無妻兒的拖累、無家庭事務的拖累,扶幼贍老之職,姐妹及其他家庭成員支撐著,所以他們可以輕裝上陣。

社會文化塑造了摩梭的男人和女人,傳統的、現代的都在不斷沖撞、交融和重新整合中充實、重塑著這些人—這就是社會轉型期所施予的特點。

勿庸諱言,在性別問題上,摩梭社會也存著不同程度的不平等現象,摩梭婦女的家庭地位高,但社會地位并不高。從歷史上看,當大頭的婦女僅那么個把,迄今為止,當干部者、進入中學以上讀書者,絕大多數為男性,至1997年,永寧鄉有6個行政村,竟無一個正副職女領導,鄉政府8位正副書記、正副鄉長中,竟無一位女性,即可說明問題。在現實生活中,男尊女卑的觀念已有所表現,集中體現在一些宗教場合對婦女所施的禁忌:不能入經堂,不能主持宗教祭典,不能給死者洗尸,就連火化場上婦女也只能站在下方等等,顯然是外來文化影響所致。

(題圖:寧靜的瀘沽湖)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软件 | 午夜成人在线视频| 2020久久国产综合精品swag| 久久视精品| 成人一区在线| 免费观看精品视频999| 国产亚洲精品97AA片在线播放| 伊人久久久久久久| 狼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亚洲日韩中文| 国产在线自乱拍播放| 欧美精品色视频| 国产黄色爱视频| 亚洲一区免费看| 欧美第九页|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影视 |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孕妇大杂乱|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久久男人视频| 一级成人a毛片免费播放| 婷婷亚洲视频| 国产在线一区视频| 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 国产粉嫩粉嫩的18在线播放91| 天堂网亚洲系列亚洲系列| 日韩最新中文字幕| 无码在线激情片| jizz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2021最新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5388| 青青网在线国产| 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提莫| 91无码国产视频| 欧洲成人在线观看| 免费看a毛片| 国产黄色爱视频| 日韩欧美国产中文| 72种姿势欧美久久久大黄蕉| 婷婷午夜天|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91久草视频| 制服丝袜国产精品| 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成人一级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一二区| 一级毛片不卡片免费观看| 青青青亚洲精品国产| 高潮爽到爆的喷水女主播视频 | 就去吻亚洲精品国产欧美| 免费国产黄线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一区| 亚洲天堂自拍| 亚洲免费福利视频| 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 亚洲娇小与黑人巨大交| 欧美日韩导航| 久久综合成人| 制服丝袜在线视频香蕉| 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香蕉922 | 欧美一级视频免费|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AAA| 欧美在线观看不卡| 91精品国产情侣高潮露脸| 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午夜影院a级片| 亚洲欧美不卡视频| 国产美女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动漫| 欧美 亚洲 日韩 国产| 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日韩人妻精品一区| 国产一级毛片yw| 无码精品国产dvd在线观看9久 | 欧美性色综合网| 国产高潮视频在线观看| av免费在线观看美女叉开腿| 人妻夜夜爽天天爽| 欧美一级大片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