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 崇

“西歐文明”是以西歐為主要地域生長起來的一種文明形態,一種廣義的文化共同體,在整個歐洲中,除了斯拉夫文明涵括的歐洲東部之外,都是西歐文明的涵蓋范圍;而在歷史上,小亞也曾是西歐文明的搖籃,西歐文明曾擴及北非、近東兩河流域。所以,西歐文明歷史跨度大,覆蓋地域廣,眾多地區與國家曾參與創造這種文明,內容相當豐富。由姚介厚和李鵬程、楊深三名作者合寫的《西歐文明》是“世界文明大系”叢書中的一部力作。全書約90萬字,分上、下兩卷。除緒論外,按照各階段性文明的歷史演進論述,分為五篇。上卷三篇,即西歐古典文明,西歐中世紀文明,西歐文藝復興文明;下卷二篇,即西歐近代文明,西歐現代文明。共有21章。這部書兼有普及性與學術研究性的特點,力求深入淺出地展示西歐文明演進的歷史畫面,同時探討一些有關的重要理論問題。此書的作者都是長期從事哲學研究的學者,因而本書理論上的厚重和視野的宏大便尤為突出。
總體而言,此書具有以下四方面特點:
第一,以合理的文明觀,探究西歐文明的本質與特征。
“文明”是指人類在實踐中所創造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與精神文化的總和,是特定歷史階段的經濟結構、政治結構和文化精神的綜合形態。西歐文明歷來是多民族、多國家的,這些民族與國家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經濟、政治、文化各具特色,也不平衡,但它們都秉承共同的歷史文化傳統,經歷相似的階段性文明的結構形態,在特定歷史時期都具有相似的主流文化價值。并且自文藝復興以來西歐文明更躍居世界文明的前列,成為一種保持強勢的文明。對此,曾有不同的立論解釋。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提出西歐的“地理環境決定論”,20世紀英國歷史學家阿諾德·湯因比提出西歐文明的“逆境生成”說,較多的西方學者則持“文化決定論”,認為是理性與自由的精神文化價值鼓舞了西歐人創造出最旺盛的文明形態。
此書則認為,西歐文明之所以有深厚、持久的歷史文化傳統和創造性活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它的四個基本特征:(1)它經歷了約2500年的奴隸制社會,1000多年的封建制社會,近400年的資本主義社會,這些社會形態及其歷史階段都得到比較充分的發展,這種深厚、成熟的社會歷史基礎,使西歐文明持續進展,積成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創造出瑰麗多姿的文化成就。(2)科學理性和人文精神,是貫穿西歐文明的優良傳統,也是西歐文明的充沛文化活力所在。(3)西歐諸多民族與國家集中在同一地區,既有文化同一性,又有創造的多樣性,歷來相互交往密切,易于相互傳播、分享各自的文明成果,形成合力,凝聚共同智慧,推進西歐文明整體性持續進展,西歐歷史上的偉大文化成就是西歐各民族集體智慧的結晶。(4)西歐文明不是自身封閉、單獨生成與發展起來的,它在各歷史階段,和世界上的一些主要文明,如埃及文明、巴比倫文明、猶太文明、伊斯蘭阿拉伯文明、拜占庭文明等,都有多種形式的交往與融合,從中獲取文明成果、吸取文化營養,甚至獲得文化推動力,才使自身得以發展、壯大。西歐中心論的歷史觀和文化觀,就西歐文明自身的發展而言,也是不能成立的。
第二,將西歐各階段性文明作為經濟結構、政治結構與文化精神的有機整體來剖析它們的總體特征,而又更著重于對各種精神文化的論述,展示它們的基本文化精神。
這種著眼時代精神的對文明的綜合論述,不同于一般的歷史或文化史的寫法。例如,此書論述西歐古典文明本質上是一種奴隸制社會的文明形態,又有不同于東方奴隸制文明的特色。它歷經2500年左右,充分展開了從城邦奴隸制到帝國集權型奴隸制為基礎的不同的文明形態,依次由愛琴文明、希臘古典文明、希臘化文明、羅馬文明等四個次階段性文明所組成。
此書對各階段性文明的哲學、科學、宗教、文學、藝術、歷史學等等精神文化形式,不是作羅列、割裂式的描述,而是力求從哲理的高度探究貫穿其中的基本文化精神,揭示各種精神文化形式的思想聯系及其體現的時代特征。
還有,此書將西歐各地區、民族國家的文化與社會發展,納入西歐各階段性文明的整體加以考察,既剖示西歐文明演進的同一性,也注重研究各地區與民族國家的文化與社會發展的多樣性;注重論述各階段性文明之間既有質的飛躍,又有社會歷史與精神文化的連續性,以求系統把握西歐文明傳統的由來與發展。
第三,以歷史主義觀點,既論評西歐文明對人類文明與進步作出重大貢獻,也注重分析各階段性文明所包涵的復雜的社會與文化矛盾,總結歷史教訓,這對觀察與研究當今世界文明可起“史鑒垂訓”的作用。
例如:此書肯定在近代西歐資本創造了巨大文明,理性的啟蒙運動和走向成熟的資本主義經濟與政治結構,為西歐的現代性奠立了基石;并概述揭秘資本主義經濟規律的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法國啟蒙運動和法國大革命中的空想社會主義,德國古典哲學的智慧,都是西歐近代文明的重要優秀文化成果。但此書也具體論述了:西歐近代文明并不是光輝燦爛的平順之途,而是充滿血與火的曲折斗爭歷程,西歐文明所產生的現代性,使西歐得以通向現代的工業文明,但它在社會機制與精神文化(包括主流倫理價值)上也潛伏著后來顯露的種種矛盾、弊端與危機,所以至今西方的現代性問題成為國際學術界探究與爭論的一個焦點。
此書還以較多章節論述了現代西歐異彩紛呈的各種精神文化,指出:自由主義、民主主義、社會主義和民族主義是貫穿于西歐現代文明發展的全過程之中的最為重要的四大思潮。后現代主義思潮如今在西方世界方興未艾,它已超越單純的精神文化范疇,逐步滲透到經濟、政治和其他社會領域,并與環境保護、女權主義和多元文化等社會運動相結合,因而極有可能成為影響西歐文明未來發展方向的主流思潮之一。
第四,探究西歐文明的一些歷史、理論和現實問題,以求深化對西歐文明和世界文明理論的認識。
西歐文明的研究中有許多值得探究的問題,主要有四方面:(1)歷史評價性的問題。如怎樣評價西歐中世紀文明。此書認為:將西歐中世紀看作只是一個橫亙在光燦的古代希臘羅馬文明和近代西方文明之間的一個“黑暗時代”,是一種“非歷史的觀點”;長達千余年的中世紀文明不是死水一潭、黑暗深淵,而是一個動態的、上升演進的歷史發展過程,它開始形成了在全西歐的真正完整意義上的、相對統一的階段性文明;可以說中世紀文明是聯結古希臘羅馬文明和西歐近代文明的重要歷史環節。(2)哲學與其他精神文化的理論問題。如對于希臘化文明中自然科學思想系統化與重大創新的原由,基督教和希伯萊文化、希臘古典哲學的復雜關系,早期基督教取勝的原因及基督教在西歐文明中的地位與作用,宗教改革運動與文藝復興的關系,西歐近代啟蒙運動的歷史貢獻與缺陷,等等,都提出作者自己的看法。(3)對文明史研究中有爭論的重要理論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如對于文明的起源、生長與衰落問題,羅馬文明盛衰的原因包括如何評價早期基督教和羅馬文明衰亡的關系,西歐現代性中的理論問題,西歐現代文明中現代主義與后現代主義文化的關系等等,作者都介紹西方學者的不同觀點,并發表自己的見解。(4)對當今世界文明理論研究中的重要問題,發表自己的論評。如:從西歐文明自身的歷史研究角度,論評文明沖突論,指出不同文明的合理交往才能推動文明的進步;指出在當今經濟全球化背景中,西歐文明融入人類和平與發展的主流,會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西歐文明》姚介厚李鵬程楊深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