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思明
由遼寧省殘聯編著的新書《走進我的夢》生動介紹了在廣袤的華夏土地上,活躍著這樣一群大寫的人,如果以規范的名稱命名,他們應該被稱作“中國殘疾人藝術團”。這個由“特殊材料”構成的藝術團體,這支由聾啞人、盲人、肢殘人和弱智人組成的“烏蘭牧騎”,以他們的超常的毅力、可貴的尊嚴、自由的靈魂,上演了一幕幕震魂懾魄的人間壯劇,給人以大大超乎藝術之外的深刻教益和彌足珍貴的啟迪。他們是自由的,因為他們站在用自己的雙手開墾出的藝術沃土之上,為我們捧出浸透血與汗、淚與笑的累累藝術碩果;他們擁有,因為他們的尊嚴、權利和價值,不是經霜的花草等待人們的憐憫和施舍,而是一群自強不息奮翮高翔于宇宙藍天的雄鷹!“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他們,正是這樣一群敢同厄運爭高下、不向挫折讓半分的時代弄潮兒。
面對舞臺下黑壓壓的觀眾,坐在輪椅上的桑蘭用流利的英語,滿懷深情地朗誦了詩歌《我的夢》:“一雙雙關切著我的/黑眼睛,藍眼睛/告訴我,桑蘭,你站起來……我要告訴所有的親人們/我,已經站起來了!”安徒生童話名篇首推《海的女兒》,癡情的海公主勇敢地離開了大海,雖然失去了美妙的歌喉,仍然無聲地演繹著愛的樂章。而中國殘疾人藝術團中一群失聲的聾啞姑娘的前程卻比海公主更光明,她們不僅在舞臺上表演出《千手觀音》、《踏歌》等美輪美奐的舞蹈,而且也開創了自己的快樂人生。盲孩子孫巖三歲起開始摸索玩具電子琴。有一天,他突然告訴媽媽:我要給你彈一個曲子,我在電臺廣播里聽到的。果然,他十分準確地彈出了一首中國歌曲《媽媽的吻》。不等他彈完,媽媽已經淚流滿面了。如今,作為中國中央音樂學院附中高材生的孫巖,憑著堅強的毅力,靈動的感悟,已然能夠在他的雙眼始終看不見的琴鍵上,風馳電掣、行云流水地演奏許多中外名曲了。舟舟是個先天愚型兒。他也許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個背書包的文盲。他不識字,智商不到30。24歲的舟舟,智力只相當于三四歲的幼兒,看去也像個天真可愛的小頑童。在他的書包里一直裝著2+2=4的作業本。他不會數數。但當醫生拿出五線譜中的七個音符,他卻能模模糊糊認出其中的四個。他弄不懂球是什么形狀。常常會走失,找不到回家的路。他不知道自己的年齡,不認識鈔票上的面額,世界上健全人所熟悉的絕大部分生活,他都不知道。但他知道《卡門序曲》、《新大陸交響曲》、第五交響曲《命運》、《匈牙利舞曲》等等。站在舞臺上揮舞指揮棒的舟舟,與舞臺下的舟舟簡直判若兩人,他神采飛揚,風度優雅,充滿了藝術家的氣質。在節目錄制過程中,著名藝術家丁建華幾次感動得眼含熱淚。她說:“我聽到盲人歌唱家楊海濤唱的《天堂》,那是一種奇妙的感覺,我也聽到過其他歌唱家對這首歌的演唱,但那只是一種美的享受。而海濤的《天堂》使人聆聽到一種來自生命深處的呼喚,一種真正從《天堂》飄出來的歌聲。”她還動情地說,“作為母親,我要對這些孩子說,‘你們太可愛了!作為觀眾,我要說的是,‘這是真正的藝術。”說話的時候,她一直含著熱淚。
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在神州大地上制造了一個神話,這是一個關于人的精神的神話,她以一種精彩絕倫的藝術形式,向世人講述著一個關于人的尊嚴、人的價值、人的權利、人的自由的生動故事。這個故事,不僅僅屬于殘疾人,也不僅僅屬于藝術,她屬于整個中華民族,也屬于向往幸福、追求美好的全人類。
《走進我的夢》遼寧省殘疾人聯合會編寫遼寧人民出版社2002.7定價: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