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強
人們對下崗現象已經習以為常,但其中有個問題值得關注,那就是下崗的差不多全部是平頭百姓,而領導干部卻基本上沒這個后顧之憂。是不是領導干部不存在冗員過多、人浮于事的問題呢?并非如此。在領導干部隊伍中,這個問題即便不比職員嚴重,至少也跟他們持平。我知道有個經濟條件還不錯、人口不足八十萬的縣級市,大大小小竟然設了十一個副市長,另外還有一個市長助理。也許這個市的工作頭緒就是多,任務就是繁重。但再多再繁重也比不過全中國吧。中國地方這么大,人口這么多,國務院才多少副總理?四位。只有那個縣級市的三分之一。
讓人下崗一般是著眼于經濟壓力。正如那個熟悉的說法說的,減員增效。從這個角度出發,削減領導干部數量的必要性與迫切性更強。因為他們對財政造成的壓力比普通人大很多很多。多一個公務員,最多增加兩萬塊錢的工資,而領導干部就不同了。像上文中的那個縣級市,多一個副市長財政每年至少要多付幾十萬。這樣說并不意味著那個副市長是腐敗分子,事實上前提還必須要他比較廉潔比較克制。
這幾十萬從何而來呢?直接費用是副市長自己的工資福利至少四萬;一個秘書、一個司機,每年的工資又是四萬;養一輛豪華轎車,每年的費用與折舊,再怎么說也要幾萬。逢年過節,各個鄉鎮、有關局委都要跟市長同志意思意思吧?市長本人,也要跟上級機關和領導意思意思吧?市長的親戚朋友多,來了也得招待吧?這幾項加起來,沒有十萬絕對打不下來。這些錢從哪里來?當然是各級財政。最要命的,還是差旅費。市長是領導,必須適應"入世"的新形勢,必須跟國際接軌。怎么辦?出國考察。城市化考察新加坡,農業結構調整考察日本,工業考察歐美。本屆世界杯期間,有個市組織各鄉鎮、市直各部門的一把手去韓國和日本招商。別人看球他們招商,只有公仆才能有這樣的境界和定力。出趟國,花幾萬塊錢那還不是小菜一碟。國際先進的東西要學,國內先進的東西也要學呀。冬天到海南島,夏天到哈爾濱。幾趟下來,又為拉動內需貢獻了幾萬。
下崗是改革必然要付出的代價,這一點大家都沒有異議?,F在的問題是平頭百姓要承受經濟轉型期的陣痛,領導干部就沒這個義務。這是什么道理?他們不是人民公仆嗎?世上哪有這樣的道理,主人失業了而仆人還照樣逍遙自在的?形式上的公平是最基本上的公平。如果一個社會連形式上的公平都不能保證,肯定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因此那些需要裁員的機構,應該先從領導層開始。所謂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讓他們也真正率先垂范一回,給思想境界和理論水平都相對落后的老百姓們,做個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