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二利 陳 育
一、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內涵與基本特征
(一)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內涵。企業核心競爭力可以界定為“企業借以在市場競爭中取得并擴大優勢的決定性力量。”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指企業在長期的經營實踐中所積累起來的知識體系,是企業在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營銷、服務等某一個或多個環節上,對于競爭對手有明顯優勢和差異,且不易被競爭對手模仿,并能給消費者帶來超值效用的獨特能力。企業核心競爭力本質是企業特有的知識和資源。它包括四大要素,即產品競爭力、科技競爭力、營銷競爭力和管理競爭力。實踐證明,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建立在企業競爭優勢基礎上的,沒有這四大要素的優化組合就形成不了企業的競爭優勢,也就形成不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因此,由這四大要素構成的核心競爭力對企業保持持續的競爭優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基本特征。企業核心競爭力與其它類型競爭力之所以不同,是因為它具有以下特征:(1)價值性。核心競爭力富有戰略價值,它對顧客所重視的價值有關鍵性貢獻,能為顧客帶來長期性的關鍵性利益,為企業創造長期的競爭主動權,為企業創造超過同業平均利潤水平的超值利潤。(2)獨特性(或競爭差異化)。企業核心競爭力為企業獨自擁有,使競爭力獨樹一幟。(3)延展性。核心競爭力必須能夠不斷推出一系列的新產品,具有旺盛和持久的生命力。(4)持久性。核心競爭力作為戰略資源或資產,具有持久的屬性,但不妥善培育和保護的話,核心黨爭力就會枯萎并最終喪失。(5)擴張性。作為核心競爭力,它對外能促進消費需求的增加或商品市場的擴大;對內則能提高自身的綜合實力,增強自我發展能力。顯然,核心競爭力較低的企業在競爭中處于劣勢。因此,提升企業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二、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構成
(一)獲取構成核心競爭力所需資源的能力。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形成,必須依賴相應的資源,這些資源主要包括技術、人才、組織等。企業的技術能力是構成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中心,這是形成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前提條件。技術不但決定企業的生產效率,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產品的成本、價格、質量與更新速度。在市場競爭中,以獨特技術作支撐的產品能夠在競爭中處于相對優勢地位。
(二)整合構成核心競爭力要素的能力。企業核心競爭力是由不同的競爭力要素有機聯系起來的一種整體競爭實力,因此,企業僅有相應的分散的技能、專長等競爭力要素是不夠的,還必須按照企業追求的目標將這些要素整合成相應的核心競爭力。這種對資源的整合是以知識為基礎,主要是員工的知識與技能。競爭力整合能力是企業核心競爭力形成的關鍵。擁有同樣技術、人才與知識產權結構等要素的企業,而核心競爭力差異懸殊,其主要原因在于整合這種形成競爭力要素能力的大小不同。
(三)創造核心產品的能力。企業之間的競爭實質上是核心產品的競爭,核心產品是介于最終產品之間的中間性產品,它是企業最終產品形成的關鍵基礎。培育企業核心產品劉增強企業整體競爭能力是至關重要的。一方面,企業核心產品的發展,可以借助下游合作伙伴的銷售渠道和晶牌來實現,使企業回避最終產品市場的激烈競爭,獲得可觀的市場收益。另一方面,在最終產品市場上建立壟斷地位會面臨政府法律方面制裁的風險,而核心產品市場份額則不受這方面的限制。因此,無論是從短期利益來看,還是從長期發展來看,培育核心產品應成為企業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點。
三、培育和提高我國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途徑
(一)政府職能重新定位。政府要從給企業“輸血”向促使企業“造血”轉變,造就統一大市場。深化企業產權改革,培育企業競爭力。政府要營造競爭環境,提高政府影響因素上的競爭力。政府要轉變職能,按照政企分開的要求,減少行政性審批,把國有大中型企業應該具有的自主權放給企業。同時,加大對國有資產的監管,保證其安全與增值。
(二)制定核心競爭力的發展戰略。企業在制定核心競爭力的發展戰略時,一是要把目標定位于未來核心競爭力的發展水平和發達程度,在認真考察企業當前核心競爭力情況的基礎上。二是在繼承和發揮現有經驗和競爭優勢的基礎上,全面審視自身的產品、核心技術、組織管理和市場知識四方面的能力狀況。三是要適應國內外本產業的發展趨勢和企業自身的特點,并與企業整體發展目標相一致,體現統一性和連續性。四是要把企業構建和發展成一個創新型的學習組織,在不斷學習、積累經驗的過程中,增加企業所特有的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形成競爭對手難以模仿和超越的競爭能力,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三)競爭力要素的整合能力。培育核心競爭力關鍵還在于企業自身。企業要挖掘內部不易被模仿的特殊資源或能力,建立相應的組織和機制來識別、開發、利用和更新。要重視基礎研究,加快從基礎理論研究到實用產品的轉化率。具體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給予企業研究與開發的資金投入支持,以保證科技成果的質量;二是在產品試制與新產品試銷過程中給予支持,以協調科研部門與生產銷售部門的關系;三是建立科研部門、生產部門、營銷部門之間的信息反饋系統,使研究開發與市場需求保持一致。
(四)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的形成過程,是建立在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競爭優勢基礎之上的。作為核心競爭力的產品必須符合以下特征:(1)智能化。(2)市場化。(3)獨創性。(4)卓越性。
(五)構建企業文化競爭力。對于企業來說,找準企業文化建設的切入點非常重要。企業戰略調整與企業文化的變革往往是聯系在一起的。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不斷變化的競爭對手、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與不斷變化的經營環境,企業的發展戰略也應不斷調整。這種企業戰略的變化就是企業文化建設的切人點。而積極創新則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重點,具體包括思想觀念轉變與行為方式的變革。新思想、新觀念、新思路、新策略、新技術與新方法、新工藝等的產生,將給企業帶來新的活力。而這最終將會促使一種企業精神的誕生。企業精神不斷激勵員工創新,而員工的創新又會豐富企業精神,這就是企業文化的動態發展模式。
(六)加強管理,提高組織的學習能力。一是強化企業組織結構。二是提高企業的學習能力。三是加強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企業要營造好的環境,建立一支穩定、具有多學科知識、多方面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人才隊伍,從而形成企業自身的知識積累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