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清嫣

30歲前的王文華相信,只要努力,人生就會更美好。因此,他努力讀書、努力工作、努力生活。但是,30歲后,成為知名作家,王文華深深領悟到,人生可以不必太匆忙;有時不妨停下腳步,聞一聞身邊的花朵,和朋友喝一杯下午茶,陪家人聊天散步。
“TakeItEasy”的生活態度,就是放下身段,不虛矯,不膨脹自己,不計較功名,不在意排行榜,心情放輕松,行動也自如。
王文華現任博偉電影公司行銷經理,并在臺灣大學講授行銷課程,同時在電臺主持節目,在報章雜志開辟專欄,生活十分忙碌,名利也堪稱雙收。但是,他廣為讀者熟悉的是愛情小說家的頭銜。
2000年,王文華因出版小說《蛋白質女孩》風靡海峽兩岸。在此之前,他已勤耕小說多年,是少數身兼文藝創作的商業行銷高手。每天在愛情故事的編撰與影片銷售的利潤中,取得感性和理性生活的平衡與滿足。
和大多數在臺灣出生成長的青年一樣,王文華從小就有多樣的興趣,不止于文學。就讀臺大外文系時,他是“學生議會”的學生代表,也是議長,對公共事物的關心,和文學同樣懷抱熱忱。因此,大學畢業后,他雖考上外文研究所卻未就讀;他想到,自己鐘愛的是人的問題,是創作而非學理,所以他先去當兵。退伍后,又循著大多數年輕人追求的目標:出國念書、在美工作。
每一步,王文華皆努力地走;尤其是1994年至1999年,在紐約工作的五年間,生活步調非常急促,白天做金融,晚上進電影制作訓練班,零星的時間用來寫作,一分一秒都在與時間賽跑。那時候的他認為,成功似乎當如是也。
從建國中學、臺大外文系到美國斯坦福大學企管碩士,頂著一流學府的光環,王文華不諱言,過去那種“犧牲今天,只為明天”的努力過程,在他成名前,確實被視為生命中的必要。直到1999年返臺,游走于電影、寫作與教學三個領域,并在經理、作家和老師三重身分間得到肯定與掌聲后,他赫然發現,汲汲營營的人生,不再那么重要。他開始過濾什么是生活中真正需要的事物、什么是過眼云煙的東西。
有了需要與不需要的界限,他不再把自己看得很嚴肅,也不因外界的贊美,而把自己看得無限大。當過多的榮耀冠頂,快要讓自己墜入自滿中時,他就會趕緊煞車,告訴自己:“TakeItEasy”。
王文華說,成名可能使人變成驕縱自得,自命不凡。“放輕松”的生活態度,是在時時提醒自己,以一顆質樸的心,看待生命的無常。他會去想:“今天,我的小說寫得不錯,但是過兩天,或許我寫不出來了。”
“成名前,我為明天做萬全的準備;事情做不好,便自責斯坦福出來的人,怎么這樣無能。成名后,我渴望把握現在,不計較成敗。”王文華強調,放輕松的另一個好處是,可以看到世界的真相,不離真實太遠。放輕松,是王文華在創作與行銷生活中歷經種種體驗,才悟出來的道理。但是對百般忙碌的人來說,“放輕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王文華如何實踐他的放輕松哲學?
“首先,是專注于自己所愛,剔除生活中我不愛的事;學習推辭、放棄。其次,要懂得割舍,行事不照單全收。第三,要廣泛運用時間,讓所忙的事融合在一起。”
這些聽起來都還是屬于形而上的技巧;王文華說,形而下的對策是,他買了一只馬克杯,杯身上寫著:“TakeItEasy”,借視覺提醒自己:放輕松、放輕松,做真正的我,不做媒體的我。現在,在繁忙公務與寫作之余,他最開心的是,還有閑情陪家人喝碗綠豆湯,陪侄子學九九乘法。
——作家出版社推出王文華最新力作《吃玻璃的男孩》
2002年,王文華在大陸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蛋白質女孩》,此書一經上市,便掀起了一股閱讀風潮,連續三個月蟬聯全國文學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王文華隨之成為風靡兩岸的暢銷書作家。
今年8月,作家出版社推出了王文華的《吃玻璃的男孩》,完全延續了《蛋白質女孩》刀光劍影、嬉笑怒罵的風格,進一步捕捉男女關系最底層的美麗與丑陋。寶琳娜與佳佳,兩名都市女子的愛情冒險故事,一則則有趣的愛情追尋與兜圈,呈現出女性在愛與性中的各種風情和窘境。厲害如張寶,也會拜倒在她們的石榴裙下。
此外,《吃玻璃的男孩》一書還收集了王文華的五篇愛情散文。
《吃玻璃的男孩》王文華著作家出版社2003.8定價: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