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興初
位于湖南西南部的懷化市,在偉大祖國雄雞啼唱的版圖上,恰似一匹揚鬃脫韁的駿馬,背倚大西南,面對神州腹地,奮蹄飛奔于云貴高原之東麓,凌空穿越于武陵、雪峰兩大山系之間。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隨著時代的列車轟響,它英姿煥發,名聲大振。在這片人杰地靈古老而年輕的熱土上,懷化市中心血站八年來用3256萬毫升熱血為數以萬計患者托起了生命的希望。安全可靠的血液流淌在患者的血管內,無一不凝聚著血站全體員工辛勤勞動的汗水和智慧,充滿了親情,充滿了活力。
嚴把“四關”,確保血液質量
懷化市中心血站成立前,懷化市醫療單位臨床用血全靠個體供血者提供并自采自用,用血單位又未全面進行各項檢測,幾年中,全市因輸血而引發12起醫療官司。
1995年,衛生行政主管部門采取果斷措施,關閉所有單采血漿站,統一規劃設置中心血站、溆浦基層血站,統一管理血源隊伍,所有醫療單位臨床用血統一由血站供給,徹底改變了亂設供血機構,亂采濫用血液的狀況。據懷化市中心血站站長王衛星介紹,幾年來,他們重點圍繞安全采供血嚴把“四關”,保證了臨床用血100%符合國家衛生部頒布的標準。新血站、新起點、新氣象,襯托懷化市無償獻血蓬勃發展,已成為懷化市一道美麗的社會風景線。
“硬件”建設關。根據血站的發展要求,2001年,懷化市中心血站利用國債資金的投入,修建3500多平方米高標準業務用房,添置進口血細胞分離機、進口全自動酶聯系統等先進設備與儀器,固定資產總值500萬元。先進設備的使用,使血站從1997年到2002年參加湖南省臨床檢驗中心血液檢測,生化免疫檢測質量評比,一直保持“先進單位”稱號,熠熠光芒的“雙優”獎牌映照著血站員工的辛勤付出。
人員素質關。懷化市中心血站成立幾年來,大抓上崗培訓和繼續教育,先后選送16批次、33人次到中國輸血協會、北京血液中心、上海血液中心、廣州血液中心及省獻血辦等地培訓,組織主要技術骨干到省內外8個血站參觀學習。血站還根據不同專業,不同層次,舉辦各種形式的長、短培訓班和講座,實行工作人員定期考試,持證上崗。大家都說:“這樣動真格的培訓考試,學到了豐富的專業與血液法規知識,實在是太有用了。”
規范管理關。懷化市中心血站通過幾年的摸索探討,形成了“以宣傳為先導,采血為龍頭,供血為中心,質量為核心,后勤保障為基礎”的目標管理方案。全部實行聘任制。優化組合,各項工作定崗定員,量化規范管理。
這些管理辦法充分調動了干部職工的積極性。修正制訂的《懷化市中心血站2003年目標管理實施方案》、《無償獻血目標管理實施細則》、《懷化市臨床供血管理辦法》等管理方案,使各科工作更為主動,部門與環節間的相互配合更為良好。無償獻血從宣傳、組織、采血、檢測、制備、管理等工作更規范有序。
血液質量關。為確保臨床用血安全,血站對采供血進行全面質量管理,從血源管理、獻血者選擇、血液檢測等各個環節嚴把質量關。站、科、員三級質量管理,工作中自查互查,自檢互檢,確保臨床用血安全可靠。8年來采血10萬余人次,未發生一起因輸血而引起疾病感染的醫療糾紛,體查、化驗項目錯檢、漏檢為零。
全力以赴,急病人之所急
人命關天,急救關鍵在一個“快”字。如何把合格的血液及時送到醫院,保證臨床搶救的需要,是懷化市中心血站8年來追尋的目標。
在政治學習中,書記荊繼義多次強調,血站要堅持“優質服務”,在保證臨床供血需要與安全的同時,要應急處理臨床急救用血、稀有血型患者用血。真正把獻血者和用血者當作采供血服務最高標準和終極目標。
懷化市血液實行統一管理后,中心血站服務范圍越來越大,南北相距近500公里;東西相距近300公里;大到市級醫院,小到鄉鎮衛生院。尤其是給13個縣(市、區)醫院或鄉鎮衛生院供血,用血量少、地區分散、地域偏僻,給送血帶來諸多不便。針對上述特點,血站值班室、送血員24小時值班,只要一接到用血電話,他們就千方百計盡快將血送到用血單位。懷黔公路修建期間,堵車時有發生,送血員經常從塞車地點步行到前方改乘其它交通工具,將血及時送到。為搶救病人,在站里車輛不足的情況下租用出租車送血也是常事。
為了保證送血及時和絕對安全,關鍵時刻站領導總是一馬當先。1997年除夕,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正進入高潮,值班室接到溆浦維尼綸廠職工醫院需立即送O型血1600毫升的電話。站領導立即與司機驅車120公里。當時雨雪下個不停,寒風凜冽,趕到醫院已是凌晨。由于送血車是無防寒設施的柳州微型車,到達時倆人凍得上唇嗑下唇,渾身發抖。望著急盼的血液,病人家屬緊握著他倆的手連聲道謝。
單一血型超量需要是血站常遇到的難題。一天,懷化市內幾家醫院同時急需A型血,12800毫升庫存A型血已盡數發出。晚上9時,懷化市一醫院又來電要A型血1600毫升搶救一位外傷危重病人。血源科立即一邊按獻血者檔案撥打電話,尋找獻血者,一邊號召在家的血站職工獻血,職工一下就獻血1200毫升,解了燃眉之急。2001年6月,一位干部身患血液疾患,經常需要大劑量的血小板對癥治療,而當時臨床用血全面告急,懷化市衛生局立即動員市直醫療衛生單位工作人員獻血。當獻血車開進機關醫院時,現場熱情。感人的氣氛,讓人們看到了白衣戰士良好素質和高尚情懷。2003年7月5日凌晨,懷化市第一人民醫院收治了一位外傷病人,他全身多處被兇器刺傷,命在旦夕,急需大量A型血。而當時血站庫存A型血告罄。值班工作人員立即向主管負責人報告,并通知相關科室,血站上下緊張有序地行動起來,組織血源,向有關單位呼救,采血、檢驗也枕戈待旦。兩天時間為他提供了相當于120人獻出的血液量。一張張送往血站的大紅紙感謝信充分體現了血站全體員工團結一致、齊心協力、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的強大合力,反映出血站規范的管理、靈敏的反應、功能齊全的應急機制。
無償獻血,風景這邊獨好
無償獻血事業在懷化蓬勃發展,與懷化市委、市政府、市人大的重視是分不開的。199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頒布實施后,市政府立即成立了無償獻血工作領導小組。2000年12月21日懷化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懷化市公民無償獻血管理辦法》。市委卜功富副書記在獻血時對懷化市無償獻血寄予了厚望,他說:“我獻血一是為了履行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二是為了還我一個心愿;第三,無償獻血是崇高奉獻精神的具體體現,作為分管書記,我理應帶頭獻血,我們的社會需要大家都獻出一點愛。我希望衛生部門加大宣傳力度,讓無償獻血得到社會各界的理解與支持,成為懷化市精神文明建設一朵文明之花。”
1998年5月26日,山城懷化雨后晴空萬里,一派生機,還帶著懷化市第一次市政協、市人大代表會議喜悅心情的全市人民,迎來了懷化市首次無償獻血活動。經過精心裝扮的原懷化市中心血站五彩繽紛,音樂激蕩。7時30分懷化市衛校50名師生在唐家良副校長的帶領下首批進入采血室,繼后懷化市衛生局局長吳以平帶領局機關17名同志第二批來到血站,每人分別獻上了200毫升鮮血。在外出差的主管副局長楊志偉、副局長劉野也連夜趕回懷化,加入了局機關獻血。獲得消息的懷化市財政局社保科唐卯生科長也來到血站卷起袖子加入獻血行列。首次活動共有342人參加獻血,獻血總量達68400毫升。隨著獻血事業的發展,血站購進了兩臺功能齊全的流動采血車。采血車在懷化鬧市區的亮相,為懷化市增添了一個亮點。每當血站工作人員擺好桌椅,安放好宣傳畫報,便吸引了不少行人駐足咨詢,有的人只是看一眼采血車上所掛的“無償獻血,奉獻愛心”的宣傳口號,就當場捋袖,伸出胳膊。
還有懷化鐵路總公司職工醫院何學進醫師自1998年5月以來,每年堅持獻血2次,每次獻血300—400毫升,獻血總量已達3500毫升,成為懷化市獻血第一人。市衛生局局長吳以平、副局長楊志偉、劉野,每次都主動到血站獻血,獻血總量都已超過2000毫升。懷化學院、懷化醫專自1998年以來,5年間兩所院校分別有2656、1250位莘莘學子的熱血匯入到無償獻血的洪流中,她們當之無愧成了懷化無償獻血的主力軍。
懷化市在城區無償獻血發展的同時,又拉開了13個縣(市、區)開展無償獻血的序幕。每個縣(市、區)都已組織了2余次大規模的獻血活動。
截止2003年7月,我市共26413人次參加了獻血,獻血總量達5282600毫升,無償獻血占臨床用血比例由1998年15.2%上升到2003年二季度的40.5%。
如果說,懷化是一顆鑲嵌在湘、桂、川、黔、渝、鄂六省市邊境地區的璀璨明珠,那么,她所閃爍的光輝中,不也有懷化市中心血站的一束光芒嗎?愿懷化市中心血站借改革之春風,更添騰飛的翅膀,變化日新月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