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麗萍
老年人患慢性病后,除了要進行充分的治療外,病者和家屬還應怎樣進行生活料理呢?
1.不要亂投醫有病應到正規的醫院就醫,不要病急亂投醫,否則對病情不利。如果慌不擇路,連巫婆、游醫也相信,上當受騙和錢財損失是小事,用藥不當、延誤病情或加重病情才是大害。
2.不要盲目服藥要聽從醫生的醫囑服藥,不能心急而隨意加大藥量或增加服藥次數,也不能同時服幾個醫生開的藥。平時服藥如果自我感覺不適,即使是醫生的吩咐,也應向醫生問明情由后再服。
3.小心感冒健康人感冒容易好,可是對于患有慢性病的老人來說就不同了,感冒常會使舊病復發,甚至加重病情。慢性病人由于體弱,抵抗力差,最容易感冒,因此春秋換季節時,以自己感覺不冷不熱為宜;晚間起床,無論冬夏都不要赤身露體;秋天氣候早晚漸涼,衣服要隨時加減。在感冒流行時,少去公共場所,免受傳染。
4.少操閑心,少生悶氣許多病由氣而生,患有慢性病的人,無論是什么病,都不能生氣。遇著不順心的事兒,心胸要開闊,把它看淡一點,想遠一點。自己要會安慰自己,愛護自己。精神少一點負擔,吃飯也就香了,病也會減輕許多。
5.加強營養,不要盲目忌口有的人由于缺乏醫學知識,道聽途說,毫無科學根據地把應該食用的食品忌掉了,不該食用的倒不忌,甚至把一些十分必要的營養品都忌了。加強營養,增強抵抗力,是戰勝疾病的根本辦法,如果長期缺乏營養,不要說是病人,就是健康的人也會出毛病。對日常生活營養品,一定要遵照醫生的囑咐,不要隨便禁忌。但必要的忌口還是要重視的,病人忌口是配合治療不可少的措施,例如,糖尿病忌食多糖,腎功能不全忌食鹽,胃潰瘍忌食刺激食物,高血壓忌飲酒,等等,忌了對疾病治療有好處,不忌口病情可能加重。
6.適當運動適當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幫助消化,改善機能,增強抵抗力。應堅持早晨到室外、公園、田野走一走,散散步。體質稍好的人可以打太極拳、做保健操、慢跑等,這樣對疾病的好轉有好處。當然,不宜下床的病人除外。所謂“適當”,就是量力而行,不要過分勉強。(廣西蒙山縣衛生局郵碼:546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