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木天生一副俊俏的臉龐,配上一雙亮晶晶的大眼睛,讓媽媽越看越歡喜。打3歲起,媽媽就把木木打扮得漂漂亮亮,如給他涂口紅,染指甲,穿花衣等。
近來,媽媽發現木木變得越來越文靜、羞澀,十足的娘娘腔,性格也變得孤僻、膽小了。媽媽這才意識到必須及早糾正木木的反?,F象。
木木的這種現象,心理學上稱為“兒童性角色畸形”。
一個人把自己看作是男性還是女性,心理學上稱之為性別角色。大約到3歲時,兒童的性別角色已形成。如果小男孩把自己看作是一個與周圍女孩一樣的人,在打扮、表情、舉止上努力模仿女性,即成為女性化男孩。反之,如果小女孩把自己看作是一個與周圍男孩一樣的人,在打扮、表情、舉止上努力模仿男性,即成為男性化女孩,上述兩種情況均稱為性角色畸形。兒童性角色畸形容易對孩子性格產生不良的影響。這些女性化男孩和男性化女孩在年齡稍大時,容易受到來自旁人的壓力,使他們企圖隱藏自己的異性行為,但常常又辦不到,導致內心十分痛苦。同時他們經常無形中被其他孩子\"隔離\"開來,因而產生內向、膽小及憂郁的性格特點。
兒童性角色畸形的篩查與診斷
凡男孩穿女裝,說話娘娘腔,舉止嬌嗲嗲,喜歡女娃娃,做游戲常扮女人,喜與女孩結伴玩者;凡女孩穿男裝,舉止粗野,喜歡玩汽車、手槍,做游戲中常扮男人,喜與男孩結伴玩者,可作為篩查對象。
心理測驗
1.玩具人選擇試驗:給兒童一組具有性別特征的逼真玩具,包括爸爸、媽媽、男娃娃、女娃娃。要求兒童在4個玩具中選擇一個,然后引導兒童手持玩具編一個故事,手持10分鐘以上者記錄下來。
2.畫人試驗:要求兒童畫一個人,不要畫機器人,然后讓他(她)們說出所畫的是男人還是女人。
診斷:凡女性化男孩選女性玩具或畫女性者,凡男性化女孩選男性玩具或畫男性者,均可診斷為性角色畸形。
兒童性角色畸形的發病原因
1.父母無視孩子的性別特征
這些父母常無視孩子的性別特征,按自己的心愿來撫養孩子。如有一個母親在孩子出生前想生一個女孩,結果生了一個男孩,這個母親就給她的男孩穿裙子、染指甲,并把孩子異裝打扮拍成照片掛在墻上,以向親朋好友炫耀。這樣很容易助長這個孩子性心理偏差的發生。
2.缺乏父母性\"角色\"榜樣
性心理學家認為,男孩在3~4歲以后應多接觸父親等男性榜樣,否則,性心理發育會受到挫折,導致性別認同混亂。如在有些女性化男孩的家庭中,常常是母親作主、父親懼內,這些孩子自幼崇拜女性,處處以母親為榜樣,潛移默化中導致發生性別認同混亂。
兒童性角色畸形的矯治
1.強化孩子的性角色意識。家長應培養兒童從小對自己性別進行正確辨認的意識。男孩應著男裝,玩男孩玩的玩具,從小與男孩一起玩。女孩反之亦然。父母千萬不要出于自己的心愿無視孩子的生理性別,人為地為孩子選擇性別。父母應按孩子的生理性別來教育和培養孩子。對于男孩子來說,父母要明確告訴他長大后是男人;對于女孩來說,告訴她長大后是女人。
2.父母可從當代中外演員、球星中選定男性或女性的典型形象,鼓勵孩子去模仿、學習。對性格文靜、害羞、有女性化傾向的男孩,要注意從小訓練培養其勇敢、活躍、大膽等性格。女孩反之亦然。
3.選擇與性別相應的文體活動。女性化男孩,往往缺少體育鍛煉;男性化女孩,常常缺乏文藝愛好。家長應讓\"假姑娘\"在運動場上馳騁拼搏,讓他們懂得什么是競爭,什么是勇敢。讓\"假小子\"在唱歌、跳舞中追求女性的端莊、乖巧、細致。如果父母能與孩子共同參加這些文體活動,也許會獲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