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臉散發著靈氣。
即使這只是一張印刷在扉頁上的臉,因為精瘦而顯得線條分明,卻讓人不可遏止地想到了“靈氣”,自然而然地,就好像書頁也因此而擁有了靈魂。
那雙眼睛必定就是靈氣的源泉。
看到那雙仿佛能穿過任何阻隔,直直地射入到心靈最底層的眼睛時,或許就不難明白,為什么人們會把眼睛稱為心靈的窗戶。
不錯,恰恰就是透過這雙眼睛,斯特凡·茨威格打開了每一個人的心靈之窗。而藏匿在每一扇窗戶后面的故事,都流經了他的筆端,注入了他的思想,化為一篇篇告白,赤裸裸地呈現于世。
的確,茨威格的許多作品,與其稱之為小說,倒不如說是心靈的獨白。他是一位心理描寫的大師,有著超乎尋常的洞察能力,再配合高超的文字技巧,通過對心理活動的精彩描摹,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就躍然紙上了。而他的作品,就像他本身那樣,氤氳著靈動的光輝。
一個是一名不文的飯店跑堂,一個是高貴美麗的伯爵夫人,就像是兩條在不同平面的直線,看起來永遠不會有交點。甚至,當法郎索瓦對伯爵夫人的愛情不期而至的時候,那也只不過是把兩條異面的直線,變為了兩條平行的線,或許距離很近,卻也只能永遠地相望。這個時候,對于法郎索瓦來說,是否要向她表白已經變得沒有任何意義了。于是,毅然決然地,他選擇了殉情,然后,換來一生唯一的交匯,釋放出燦爛的光芒。
應當感謝《森林上空的那顆星》。
這位行將殞命的人,用他最后灼燃的無言的目光,擁抱了那顆孤獨的星,把他對愛情的全部熾熱和絕望,所有憧憬和痛苦,注入了那顆溫柔撫慰他的星星。于是,在他生命結束的那刻,伯爵夫人終于抬頭看見了那顆森林上空的星,她終于從那顆晶瑩的淚珠中,感到了從未有過的哀傷,一種充滿激情和渴望的哀傷。那是他留給她的,雖然她可能永遠都不知道緣由,但他的確成功地在她的心里留下了永恒的印記。
沒有任何言語的交流,甚至連一個眼神的相遇都沒有,有的只是法郎索瓦的心理旅程。但是,無法否認,這就是最完美的結局。
不由得想到了老舍先生。如果說老舍對于人物的語言有著特別的偏好的話,那么,無疑,茨威格對于心理描寫也有著不同于其他所有人的沉迷。就是這樣的文字,才會有穿透靈魂的力量,有懾人心魄的魅力。
大凡,只要是讀過這能夠撥動心弦的文字,每一個人都會不由自主地沉醉,隨著主人公內心活動的變化而起伏,就好像那已經不單單是別人的故事一樣。讀著讀著,或許就像在讀著自己的心思,從主人公身上讀到自己的影子。
鄰家的那個害羞的女孩,路邊邂逅的那個美麗的姑娘,夜總會里的那些迷倒眾生的女人。著名小說家R卻是通過《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才恍然大悟,那其實是同一個女子,同一個會在每年他生日的時候送來潔白的玫瑰花的女子,同一個一直默默地愛著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的女子。
然而,當玩世不恭的他第一次感到了愛情的不朽時,同時也感覺到了死亡,那個“陌生”的女子,已經追隨著他們兩個人的兒子而去了。留下的,只有記憶中的片斷,沒有實體的,甚至是模糊不清的。
從這封聲淚俱下的來信中,幾乎可以讀到應當屬于一個女人的,最為獨特而又難以捉摸的思緒。一個無法抗拒的目光,一個充滿暗示的手勢,甚至是一個本能的,連女人自己都不知所以的舉動,如此細致精彩地被記錄了下來。如果說這出自一個女作家之筆,倒也無可厚非。可是,這恰恰是出自茨威格的筆下,讓人不得不嘆服他的敏銳。對此,也只能承認:茨威格,真的是一位很了解女人的男性作家。
可能,從來沒有人會想到,一生中許許多多日子里的一天,對于一個人來說,具有怎樣的意義和力量。然而,C夫人的后半生,那種完全失去陽光和歡樂的日子,就是因為這二十四個小時。
很多事情是沒有原因的,就像C夫人對于那個蒙特卡洛的賭徒的愛與不愛一樣,沒有原因,也根本不需要原因。
終于,滿頭銀發的C夫人,向一個她認為或許可以理解她的人,袒露《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完全可以想象,對于一個給所有人留下完美印象的高貴的夫人來說,敞開自己內心最為緊閉的那雙窗,揭開她一生唯一的污點的重重烙印,是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決心啊!
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人生夢魘的故事中,竟然看不到茨威格對于C夫人的一絲責難、鄙視、恥笑或是諷刺。相反,他給這位勇敢的夫人的行為,賦予了最為高尚的動機,仿佛那是一個令人尊敬的圣女。關于她的描述,飽含了作者真誠的理解和同情。
這就是茨威格,具有連高爾基都為之動容的罕見的溫存。
誠然,嘲諷也是一個作者手中的極好的武器。就像魯迅先生那樣,給所有人以強烈的震撼與沖擊。可是茨威格不同,他習慣于用溫柔的刀刃,穿過人們的靈魂,在心靈上劃下刻骨銘心的一刀又一刀,可能并不見血,卻能讓人在觸摸的時候,帶來隱隱的痛。
欣賞茨威格的靈氣,也欣賞茨威格的柔情,因而,是那樣的喜歡茨威格的作品,以及其中那種靈動的氛圍和讓人欲罷不能的剖析。雖然,在那樣的氛圍中,大多是受到心靈壓抑的悲劇式的人物,卻能夠給人以完完整整的美,是那樣的自然而然,沒有渲染、粉飾或者造作,不需要任何理由的美。而如此溫柔的剖析,又完全不同于弗洛伊德那種勇往直前的探究人類隱私的解析,卻也因此而更具有獨創的魅力。
這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奧地利作家,勇敢而又執著地追求著人世間最美好的東西,他以他的方式,存在于世,即使在他主動離開的那一刻,他也是在以自己的方式——一種在他認為的最為尊嚴的方式——向全世界告別。
真正地了解茨威格之后,再去解讀他的作品,就會變得容易,可能就像他能夠看透人的內心那般,容易,卻又不失虔誠。
上海市曹楊第二中學百年文學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