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年初開始,青年農民張玉明就來到縣城經營報刊。盡管他的報刊亭地處縣城繁華地段,但每隔幾十米就有一家報刊亭,賣同樣的報刊雜志,因此頭一個月張玉明的生意并不好。后來經過幾天的走訪與觀察,他發現:幾乎所有的報刊亭都是等客上門,銷售手段單一、呆板。根據這種現象,他調整了經營方式,決定主動出擊。他把《農村百事通》等農業技術雜志拿到種子公司、農資經銷商那兒推銷,把《現代營銷》、《商界》等商業性強的雜志拿到公司、商場及個體老板那兒推銷,將《醫學美容》、《服飾文化》拿到美容廳和服裝店推銷。幾天奔波,沒想到效果竟然出乎意料的好,許多顧客都買了他的書,一部分人還成了他的固定客戶。為了吸引回頭客,他特意定制了優惠卡,向前來購書的顧客每人發送一張,規定凡累計購書達20本者,贈送一個月的電視報或其他雜志一份。為了方便讀者和路人,他從銀行兌換了大量零錢,并在亭前豎起告示牌:\"本亭有零錢兌換\",一些坐公交車或買小商品沒有零錢的人便來這里兌換,人們往往會順帶買份報紙或雜志,不僅增加了報刊的銷售,而且還在人們心目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短短數月,他的報刊亭的日均營業額大增。由于他的銷量大,幾家書報批發商為了爭取他來進貨,競相以優惠價格向他銷售。
你養豬他賒料
自從我縣的養豬戶與雙匯公司合營后,養豬的勢頭就有增無減。正當仔豬價格不斷上漲,人們爭相購買仔豬,準備多賺一點的時候,本村的小王卻向銀行申請了十幾萬元貸款,自己辦起了豬飼料加工廠。他的工廠一開工他就通知鄰近幾個村的所有養豬戶,只要到他的飼料廠去加工飼料,加工廠免費為加工戶送飼料上門,并允許在賣豬之后再付飼料加工款。養豬戶都認為這樣挺合算,都愿意去他的飼料廠加工。加工廠加工1公斤料掙1角錢,每天有5000公斤飼料要從小王的飼料加工廠送出,所以一年下來他就發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