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歌女》、《玉潔冰清》歐陽予倩向黑暗勢力宣戰
歐陽予倩是著名戲劇家,早年留學日本,回國后參加“新劇同志會”、“南國社”,為中國話劇的初創做出卓越貢獻。此后又成為京劇名角,“北梅南歐”與梅蘭芳齊名。“半路出家”的歐陽予倩參加了由黎民偉于1923年5月在香港成立的民新影片公司,他為“民新”傾注了生氣和活力,《玉潔冰清》就是他涉足影壇編寫的第一部電影劇本。這部影片體現了歐陽予倩對高利貸剝削者的憎惡和對窮苦漁民的同情,表達了作者的民主主義思想。贊揚的是富家小姐錢孟琪甘于犧牲自己的愛情,成全他人幸福,出于污泥而不染的品質。這樣的藝術典型,在當時是有積極意義的。
其后,歐陽予倩又為“民新”編導了《三年以后》和《天涯歌女》兩部影片。此《天》劇并非是1940年上海“孤島”時期周旋主演的《天涯歌女》該片描寫青年歌女李凌霜寧死不嫁豪門劣紳,踉蹌街頭,倒斃雪中的高風亮節。
與歐陽予倩同時在“民新”擔任編導的,還有在“長城”編寫“問題劇”的侯曜,不過,他已失去往昔的銳氣,多了一份對現實的失望和迷惘。我們從他自編自導自演的《海角詩人》中即可窺視一斑。這部影片的主角是一個披發跣足,神秘孤獨,“視城市為摧殘人性的囚籠”的浪漫詩人,受不了社會上烏煙瘴氣的薰炙,謅諛虛偽的無謂周旋“,而避居荒島,整日舉杯痛飲狂歌:“我離開墜落的文明,回到自然的懷抱。”他拒絕了富家女的求婚,愛上了海濱打漁的姑娘,當他心愛的人被企圖霸占她的土豪從危巖上推入大海時,他在危巖上臨海憑吊,悲痛狂飲,以至雙目失明。最后,他們相繼被燈塔老人搭救,一對愛侶在遠離塵世,充滿詩意的燈塔上幸福結合。在1927年革命浪潮高漲的年代,影片號召人們脫離現實,逃避到“海角”的燈塔中去尋找精神之愛,表現了當時某些知識分子躲避現實的頹廢和軟弱。侯曜為“民新”編導了七部影片,與歐陽予倩的錚錚吶喊相比,他的確是倒退了。
“民新”值得一提的還有黎民偉執導的兩部影片:《祖國山河淚》揭露了帝國主義侵略者的猙獰面目,歌頌了海外僑胞在北伐戰爭時期的愛國熱忱。《蔡公時》以1928年 “濟南慘案”為背景,表現南京國民政府外交特派員蔡公時與日軍談判被害情景,影片還插入了隨軍記者拍攝的日軍大肆屠殺中國人民,釀成“濟南慘案”的實況紀錄數千條。兩片公映后,深得海內外同胞熱烈反響,也引起帝國主義者驚恐不安,在南洋及國內租界均遭禁映。
開中老年女演員上銀幕之先河
除“民新”外,曾對中國早期電影有過貢獻的商務印書館影片部也不甘寂寞,于1926年改組為國光影片公司,并決定拍攝根據程小青小說改編的《母之心》這是一部宣揚母教母愛的影片,描寫了慈母規勸誤入歧途的兒子重新做人的動人故事。沒想在遴選演員時卻遇到了不大不小的麻煩。當時影片中的中老年婦女一般皆由男演員反串,而《母之心》中的母親卻是重要角色,戲分頗重,啟用男演員顯然會起副作用,這就難壞了導演楊小仲。楊導演的母親是位教師,看到兒子為此事食不甘味,夜不能寢,為解愛子之憂,遂自告奮勇,愿意擔綱這一角色。但是,這位突破理念,敢吃“螃蟹”的楊大媽卻提出了十分古怪的要求:首先,影片中的家庭必須姓楊;其次,扮演兒子的演員必須是自己的干兒子;第三,片中的父親一角絕不能出場。于是,編劇只好將主人公的姓氏改為楊姓;劇中的父親改為早已仙逝,僅用張遺像替代,楊小仲生怕母親犯忌,又匆匆趕回鄉下,取來父親的遺像掛在墻上與老母同登銀幕。此外,又動員飾演兒子的演員汪福慶拜楊母為干媽。于是乎熱鬧一場,戲才開拍。沒料想初涉影壇的楊大媽倒很投入,真像自己家中發生的故事,演起來有聲有色,十分感人。影片上映后,頗獲觀眾好評。這段趣事不經意中開啟了中老年女演員走上銀幕的先河。
“天一”始作俑 掀古裝片熱潮
上期談到,明星公司《孤兒救祖記》的商業運營成功,大大刺激中國商人向電影方面的投資,最有代表性的,當數天一影片公司。“天一”的創始人是浙江寧波的邵醉翁。1925年6月,他聯絡二弟邵村人、二弟邵山客、六弟邵逸夫,在上海組建了天一影片公司。其六弟邵逸夫,后來接愛了邵氏兄弟的電影產業,發展至今,成為香港電影界的巨擘。邵先生身為億萬富翁,個人生活卻十分簡樸,他念念不忘祖國的教育事業,數次捐出巨資,以“逸夫”命名修建的校舍樓圖書館遍布神州大地,素為世人所警仰。
針對國內影片歐化傾向日盛的情況,“天一”創辦伊始,便揭出了“發揚中華文明,力避歐化”的旗幟。甚至影片的片頭,也選擇了一尊佛像為廠標。這種對傳統倫理道德的熱衷,的確迎合了一批中老年觀眾的心理。“天一”最初拍攝的《立地成佛》、《女俠李飛飛》、《忠孝節義》等三部影片,思想內容雖陳舊不堪,但也賣座頗佳,從而奠定了往后的發展方向。
既要注重舊道德,又要力避歐化,“天一”的目標便落在了改編古典小說和民間傳說故事的路子上。于是,《梁祝痛史》、《義妖白蛇傳》、《孟姜女》、《唐伯虎點秋香》、《花木蘭從軍》、《西游記女兒國》等一大批影片相繼問世,盡管格調不高,瑕瑜互現,糙粕和精華雜糅,但還是造成不小的轟動,吸引大批市階層爭相觀看,同時,還打開了南洋市場的大門。
“天一”古裝片的成功,引起電影界群起效尤。如大中華百合影片公司、上海影戲公司、中國影片公司、友聯影片公司、月明影片公司、華劇影片公司等,甚至前文提到的“長城”、“神州”、“民新”等堅持格調高雅的公司,也為經濟利益所驅,被這種潮頭沖得稀里嘩啦。一時間,宣揚“韻事”、“艷遇”、“玄機”、“貞烈”的影片此起彼伏,紛紛登場。這些不倫不類、庸俗不堪,粗制濫造的影片匯成一股古裝片竟攝的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