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上烏鎮有過“富商大賈數千輦萬金而來”的興旺景象。可惜500多年的昌盛毀于19世紀中葉的戰火。原以為“市逵廣袤18里”的盛景一去不復返了,然而,戰火過后,成片椽木重檐的多進住宅重又再現,用料之考究、雕鏤之精細令人嘆服。小橋流水間拱橋如虹,廟宇書院處戲臺高筑,米行、絲行、綢布莊、典當、錢莊、蠶繭房如雨后春筍。烏鎮依然是那么高屋建瓴,富甲一方,而且這批總計18.6萬平方米的百年古建筑至今保存完好。
古街上年齡最大的95歲老嫗仇寶香說:烏鎮實為青烏兩鎮,1950年之前,一條不足20米寬的市河把江蘇浙江分開,北為江蘇,南為浙江。其實,此制沿襲春秋時代的吳越,當時吳國屯兵為抵御越國,“烏戍”便是烏鎮之初。此后幾千年,青烏兩鎮一直臨水而對視,直至解放后的1950年,才青烏合一。
走在這條古街上,你可以看到了完整的漢民族的婚嫁習俗、風俗、民俗及鄉規民約,無處不滲透著泱泱大國之文風雅韻。整條古街無線繞空,無商鋪擾客。“古街古屋老人家,沿河槳聲伊呀呀”。走進居住著烏鎮人的老屋,你仍可看見他們似乎住在文物里,睡著古老的床,掛著百年條幅,吃飯的碗或許也是明清的。但街上百年前的舊商鋪依然敞門迎客,林家鋪子、匯源當鋪、東柵印花布莊以及財神灣的百年德恒隴藥行……這里沒有喧嘩,沒有擁擠。

烏鎮是茅盾的故鄉,游人是必看的,但昭明太子讀書處、修真觀戲臺、翰林第等國家級保護文物也不得不看。界于越劇與黃梅戲之間的桐鄉花鼓戲、全國獨有的江南皮影、拳船表演以及流傳數百年的藍印花布織造技術等等,在烏鎮仍以原汁原味展現給游客烏鎮距桐鄉市13公里。對烏鎮的旅游開發,嘉興、桐鄉兩級政府十分重視。1999年5月動工的市中、東柵地區1.3平方公里區域內修舊如舊工程已完工。別看古屋深宅,居住在文物里的人們用的多是自來水、抽水馬桶,為的是讓市河的水永遠清洌。市河側垂柳依依,小舟游弋于河面,只聞古街上透出的肉香、菜香、酒香,清水之下可見游魚嬉柳。穿過烏鎮特有的橋里橋便來到了傳統商鋪街。
在烏鎮第一高墻的院內,走進已年代久遠的典當鋪匯源當,高高的柜臺顯示了當年窮人和富戶間的差距。在烏鎮最盛期,匯源當鋪的鋪主徐東號在烏鎮發足了財,于1923年“進軍上海”,在蘇州河北岸買下了一條不起眼的小路,起名為烏鎮路,并開起了烏鎮在上海的第一家典當“匯源號”。眾多的烏鎮有識之士緊隨其后紛紛來滬。盡管以后許多烏鎮人敗落回鄉,但烏鎮路仍舊存在。
茅盾先生在1933年回鄉時寫的《故鄉雜記》中也提到了這批進軍上海烏鎮路的鄉賢們。烏鎮距上海僅1個半小時車程,春暖花開的季節去烏鎮看看,很值得。
的木板房和巷子適合觀賞,舒適度大打折扣。

旅游小貼士:
1、去烏鎮旅游可從嘉興前往。票價7元,行程45分鐘。
2、古鎮主要風景為:潭家灣、昭明書館、唐代銀杏、修真觀、文昌閣、茅盾故居、橋里橋、廳上廳、翰林第、訪盧閣等。
烏鎮門票45元,著名景點有茅盾故居門票10元。廳上廳、橋里橋、唐代古銀杏等,慈云寺和石佛寺現在沿在修繕階段,不需門票。
3、在江南六大古鎮中,烏鎮開發較晚,因而汲取的經驗最多,所以旅游資源的保護和開發比較規范,全鎮分為傳統作坊區、傳統民居區、傳統文化區、傳統餐飲區、水鄉風情區、傳統商鋪區。在傳統作坊區,有藍印花布印染、三白酒釀制和姑嫂餅、竹器等制作示范,游客如有興趣,也可當場DIY一番。
4、烏鎮物產豐富,主要特產有:藍印花布、杭白菊、絲綿、三珍齋醬雞、姑嫂餅、熏豆茶、三白酒、曬紅煙等。其中尤以三珍齋醬雞最為出名。
5、一般烏鎮旅游需三個小時,不要在古鎮住宿。如果住宿可住子夜大酒店,標準間120元。另外,烏鎮的夜景非常出色,喜歡攝影的朋友可在烏鎮拍攝古鎮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