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夏末,經過兩個多月的精心裝修,小騫夫婦頗有成就感地喬遷新居。邀友人來做客,環顧一圈后,朋友不住嘖嘖夸獎,不錯,很有風格。停頓兩秒鐘,轉頭又說,怎么看起來有點冷?這話真是點到了小騫心思的機關,喜的是,看!跟其他人的家居風格不一樣吧,要的就是這份“獨”。皺眉頭的是,家里是有些整潔有余,溫馨不足。特別是石材地面,給人的視覺沖擊便是一個字——涼。不過,這是錯覺。事實上,石材不僅打掃方便,導熱性還特別好,真正的冬暖夏涼。當然,為了不讓眼睛“受涼”,小騫最初的考慮也是白楓實木地板,刷的是白色鋼琴漆,真是漂亮得不得了。可是,冬天里的暖氣管道才不會管你白楓木地板有多精貴呢,用不了一季,便會讓它們統統翻翹,破了臉面。石材再怎么優秀也比不過木質的東西與人貼近。可小騫還是不想為了追求溫暖的質感而將家居統統“木化”。顧慮一是環保,為了杜絕甲醛這類害人的毒氣在家中恒年破壞,還是多多采用玻璃,石材的好。另外,在小騫看來,木本色的家居風格有些老套了。不過,可以假想,等到了滿頭銀發的年齡,老夫老妻相守著,住在古樸而寧靜的木質家居里,倒是享受。可青春尚在,不妨讓家居風格走現代的路子。說到底,一個人家里的物件都是有靈性的,從它們的顏色、氣味、材質上完全嗅得出主人的喜好和品味。裝修新居時,小騫最先定下的原則便是“簡潔”。為此,天花板和墻壁之間的石膏線不要,地面的提角線也由寬邊換窄邊。原本這是許多家居裝修中的慣例,可在小騫看來,它們就像特別長的襪邊,如果不是用作搭配衣飾的審美考慮,便是多余。除此之外,主照明絕不采用那種“里三層外三層”的吊燈。看起來很奢華,并且繁瑣。也是為了簡潔,家居的顏色以黑、白、灰為主。小騫特別信奉一位設計大師的理念,簡意是,一個家庭的主色調最多不能超過三種,否則就嫌亂了。從家居的細節處,足以看得出心細的主婦在貫徹這一原則時的執著。大到各屋用作主照明的自制燈飾、書架、電視柜,小到不繡鋼的垃圾筒、傳真機、細微到黑色沙發的邊框與支角,一律的銀色調,絕對讓你挑不出破綻來。不過,家居裝修畢竟不是解算術題,“小于等于三”就絕不能出格絲毫。若照搬死理,就顯單調了。為了不讓家里看上去冷,小騫特意選了帶毛毛的紅色沙發靠墊、同樣長著“卷毛”的白色地毯、綠色植物、鮮花、時令鮮果、包括居家服飾也盡量挑顏色亮麗的穿。怎么樣,有了這么些活潑的點輟,難道你還覺得小騫的家看上去有點冷?

圖注:
雕塑:
這是依照摩爾雕塑原型按比便縮小的青銅鑄作品。因為體積小,平放在家具上不足以凸顯它們的藝術效果。為此,小騫特意定制了兩個方柱。看上去像迷你展臺,其實,很實用,里面藏有好酒。
臥室:
小騫的梳妝臺看上去像是從墻上“長”出來的。本是節省空間的考慮,倒也符合小騫一貫的“簡約”原則。最好玩的還是梳妝凳,仔細看看,像什么?
陽臺一角:
這是新房裝好后,設計師朋友送給小騫夫婦的禮物。“金銀的枯枝”插在剔透的玻璃瓶中,一種有距離的美感,與整個家居氛圍很吻合。
小騫坐在客廳的沙發上:
拍攝那天,小騫的丈夫,“北廣”的同窗,現是北京臺的新聞主播譚江海一直在廚房忙碌。提及家庭生活,小騫開玩笑地說,老公沒有大男子主義,脾氣特別好,倒是她稍有“大女子”傾向。道理都寫在臉上。只消看看女主人在家里的笑容是否由衷,便足以判斷出她是不是感覺幸福而滿足。

小騫戴手鐲個人照:
每每出差外地,小騫除了狂淘當地工藝品,最上心挑選還是手鐲。瞧!將家中手鐲全副“武裝”的小騫是不是看起來嫵媚動人?
臥室一角的窗戶和黑色柜子:
一次去江西的古村拍片子,小騫花60元買了一把銅鎖。很是喜歡,又不想將鎖放進抽屜當古董擱淺,就特意請設計師定制了黑色調的柜子,專門配這把銅鎖,放在臥室一角。柜子上的木雕作品名為《疲憊的馬幫》,在小騫看來特別有一種“長河落日圓”的味道。是在麗江拍片子時買下的。
餐桌:
餐桌放燭臺的位置原本日日有鮮花開放,不巧的是,拍攝那天,花已謝,葉已枯萎。還未等小騫來得及去花市,我們已敲開了她的家門。
敞開空間:
書房實則連接客廳和臥室的敞開式空間,天花板的吊頂是為了給裸露的中央空調的室內機穿件漂亮的“外衣”。洗手間的門用的是高密度板,噴上閃銀漆后,看上去全然不像木頭了。門面挖三個圓洞是小騫的想法,最初許多人都反對,有朋友看了雛形說,小騫,做完了不知道會不會像歌廳的包間。當然,后來上了鍍銀格的玻璃后,朋友見了又說,有創意!比平板一塊好看多了。
書房全景:
書房全景。留意細節,地板隔層的彎曲黑邊是為了與天花板吊頂的弧度相協調。可參見圖N。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