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萊塢共有5萬編劇,他們中只有不足十分之一的人能夠靠編寫劇本維持生計。
爆米花電影[霹靂嬌娃2]前后共有17位編劇參與,他們分辨撰寫了影片的基本故事框架、愛情戲、動作戲……所有對白也被分為愛情類、幽默類、動作類分別撰寫。
1988年,好萊塢電影編劇總罷工持續了22個星期,它把好萊塢逼到了窒息的邊緣。正是通過這次罷工,電影編劇們終于取得了他們應有的權利和得到了應有的承認……但15年后,一切又恢復到過去,罷工變得沒有任何意義。今天,所有人,包括制片公司的人都認為好萊塢電影最大的弱點就在于缺少原創,可以說是這個體系在盡力在打擊創新。制片人害怕創新帶來的風險,因此他們寧愿拍續集或改編一本暢銷書。
隨著共同投資的普及,一個電影編劇總要為多個決策者服務,而這些決策者通常沒有一致的設想。為了使大家都滿意,一部電影往往都起用好幾個編劇:負責動作部分的編劇,負責迎合女性觀眾的口味的編劇,負責情感戲部分的編劇,最后是劇本的總編。電影劇本[紐約黑幫]至少有6個編劇,但比起用17個編劇的[霹靂嬌娃2]來說就不算什么了。“主題是由制片公司確定的,編劇只是執行命令,”老編劇羅伯特·唐恩([唐人街]、[碟中諜1+2])以一種辛酸的語氣解釋道。“現在,整個好萊鎢都在把[角斗士]的成功資本化,每個制片公司都致力于歷史題材,為什么不呢?我們知道這些決定都是由那些在學校里受過正規教育的人作出的……”
如同羅伯特·唐恩一樣,那些知名編劇,如特德·泰利([沉默的羔羊])、埃里克·羅思([阿甘正傳])、羅納德·巴斯([雨人])等,也抱怨被利用了。用特德·泰利的話來說就是:“我們就像井底礦工一樣,制作室從我們行業的失業中獲利。”洛杉磯的50000編劇中,只有10%的人能以寫劇本為生。在這種情況下,制片公司每部劇本的開價在10萬到400萬之間。1999年,哥倫比亞公司除了給他的編劇劇本費外,還給他們電影收益的2%提成。這個做法很慷慨,但是其他任何一家制片廠都不愿意效仿。
編劇這口飯太不好吃了,許多人改行當導演。比如[飛越未來]的編劇加利·羅斯就導演了[奔騰年代],[末路狂花]的編劇卡里·科瑞導演了[丫丫姐妹會的秘密]……當然,只有那些大編劇,往往是獲獎的編劇才可能當上導演。而其他人,只能一輩子埋頭當“井底礦工”。幸虧這個世界仍有童話存在,大衛·本尼奧夫,這個寫[第25小時]的年輕浪漫愛情劇編劇就有幸遇上了,由于斯派克·李采用了這個劇本,他一躍成為編劇行當里的紅人,[特洛伊]就是他的手筆。
以下是這個行業里的三巨頭肖像——

大衛·考普 38歲
[蜘蛛俠]的編劇。他最高的酎金是400萬美元。他能拒絕在同一個主題上做重復的、機械的編劇工作。在25歲時,他就開始和斯皮爾伯格、羅伯特·贊米基斯等大導演一起工作,開始了自己的事業生涯。他是維斯康星州人,有電影、戲劇、電視專業的文憑。90年代他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功,如[侏羅紀公園]。他還為CBS頻道編寫了電視連續集[HACK]。現在他正準備改編并自己拍攝斯蒂芬·金的小說《神秘窗》和《神秘花園》。
查理·考夫曼 44歲
最有創造力、最神秘、最靦腆的大編劇。他是唯一有權監控所有劇本拍攝的編劇!他創造了一種新電影:荒誕喜劇。他的作品有[成為約翰·馬爾科維奇]、[改編劇本]和[危險思想的自白]等。這個紐約人先是在劇院,然后是在電視上放映他的單元喜劇,最后才進入好萊塢。他的最新作品是為米榭·岡德西(Michel Gondry)寫的《曖曖內含光》。
約翰·洛根 41歲
擅長掌握動作片和悲劇之間的平衡,尤其善于編人物傳記,還是個劇作家。他的處女作是和雷德利·斯科特合作的電視電影[RKO 281]。他也是即將上映的兩部大片的編劇——[最后的武士]和[飛行員](斯科塞斯正在拍攝此片)。他的作品還有[星戰啟示錄]、[挑戰星期天]和[時間機器]等。他的最新作品是斯皮爾伯格導演的[林肯],關于美國總統林肯一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