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搖滾改變世界?School of Rock(美國)
導演:理查德·林克萊特/主演:杰克·布萊克、瓊·庫薩克 /評分:★★★
隨著[搖滾學校]連續幾周的熱映,它的主演杰克·布萊克已經成為各大明星周刊的風云人物,一位新的“SUPER STAR”又在好萊塢冉冉升起,就和劇中的主人公一樣,開始獲得廣泛的承認。其實[搖滾學校]一如既往販賣的,是好萊塢一成不變的“美國精神”,只不過它以一種較為前衛、邊緣的文化符號,來承載它感染觀眾、教化世人的使命。只能說,好萊塢的技巧越來越嫻熟而不露痕跡,不瞞你說,我看的時候,都忍不住為電影中迸發的激情而感動了。
本片所走的路線是看似奇峰突起的喜劇效果,一個郁郁不得志卻始終堅持自己的搖滾歌手杜威,竟然冒充代課老師去給一班小學學生上課,還煞有介事地組織起了搖滾樂隊,在此過程中當然碰到很多阻礙和困難,主要是傳統的學校教育和前衛的搖滾音樂之間難以跨越的鴻溝,而杜威的作用,是喚起孩子們心中釋放自我、表現自我的激情,當然同時,懶惰不羈的他也被孩子們的純真所感動,從而雙方都觸摸到真正的“搖滾靈魂”,自由地抒發自我來改變他人和世界。和當年[死亡詩社]中羅賓·威廉姆斯扮演的老師相比,杜威更具明顯的喜劇效果,“搖滾青年”的浪蕩邋遢形象也更具現代感,但不變的是蘊涵其中的美國社會價值觀。
杜威深信“好的搖滾可以改變世界”,影片開始杜威表演完往觀眾中一躍卻沉沉地掉在地上,而到了最后他再次撲進人群,被音樂深深感染的觀眾牢牢地接住了他,前后對比表現出人們態度的改變,由此可見杜威追求的其實是獲得人們的認同,包括所有號稱先鋒、另類、前衛的藝術家們,他們實現自己最終價值的方式也莫過于此。這也是美國文化巨大的消化力所表現出的,任何時代的產物最終成功的唯一標志就是獲得最大眾范圍的認可。所以本片對傳統價值觀的肯定是始終能夠觸動觀眾的,好萊塢的偉大之處就是它永遠制造著“你可以改變世界”的夢,并且用無數的例子來不厭其煩地證明,而這種證明或者說激勵永遠都是一劑票房良藥,所有人都迫切需要成功的感覺,當生活中不能擁有時就渴望從電影中獲得,尤其是一個一開始失敗最后通過堅持信念而成功的角色,觀眾永遠都能從這樣的角色身上尋找到認同感,而且欲揚先抑的傳統手法當然也符合觀眾的期待心理。本片整體手法嫻熟,劇情流暢而充滿樂趣,音樂也做得十分具有激情。值得一提的是杰克·布萊克富于個人魅力的表演,為人物的可信度和感染力加了分,整部電影簡直如同他的個人秀,影片隨著他的情緒起伏跌宕、引人入勝。
當然,如果你不想思考那么多影片成功的原因,和背后隱含的內容,你可以僅僅將這部電影當作一個樂子,它絕對不悶,也不說教。可能有點煽情,但很到位,而且自然。這就是好萊塢讓人佩服的地方,它永遠用一種你愿意接受的方式來說它的道理給你聽。
看看那山脈上的積雪
[塵世之間] In This World(英國)
導演:邁克爾·溫特波頓/主演:賈馬·尤丁·塔拉比、恩雅塔 /2003年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評分:★★★
如果你手邊有一張世界地圖的話,不妨展開看一下從阿富汗走陸路到達英國需要多長的路程,須得穿越多少沙漠、大海和雪山,而且一路行程環境極其惡劣,不是與雞羊等動物為伍,就是顛簸的船艙或密封的集裝箱,還要擔驚受怕、提心吊膽,但是這吉兇未卜的旅程,對于成千上萬的阿富汗難民而言,卻是通往天堂的必經考驗,即使明知是地獄之旅,也只能拼死一試。
[塵世之間]是邁克爾·溫特波頓2002年的作品,以紀錄片式真實風格展現小男孩賈馬和表兄恩雅塔的萬里征途,因其對政治敏感題材的把握,以及今年柏林電影節舉辦時緊張的世界戰爭局勢,在一片和平呼聲中獲得了金熊獎。本片可以說就是一次充滿動蕩忐忑和恐懼不安的旅程,導演變換了多種攝影風格來表現兩人經歷的不同環境,比如汽車行駛在平坦的公路上,畫面始終保持陰沉灰暗的冷色調,天際的云層厚重壓抑,顯示出前途未測的沉重感;黑夜中翻越雪山時的粗顆粒畫面,幾乎只能模糊地看到幾個人影在晃動前行,但就是風雪之中的那幾個人影牢牢抓住了觀眾的注意力;進入法國之后的明朗色彩,呈現出與黃沙滿天的中東地區截然不同的氣氛和面貌。這種富于層次的風格變化不僅化解了旅程的簡單枯燥,而且表現出行程的多重艱難險阻,是導演相當成功的一次嘗試。
影片令人印象深刻的一處是賈馬歷經萬險之后終于在難民營中安頓下來,但是腦海中揮之不去的,卻是同行的恩雅塔在集裝箱內窒息身亡前凄慘的呼救聲,如同成千上萬的阿富汗難民無助的求救心聲,然而卻根本沒有任何人來理會。此番行程無疑徹底改變了賈馬的一生,年少的他過早地經歷見證了人世的殘酷,雖然作為一個生存者,他是幸運的,但是他的未來仍然是無可把握的,賈馬只能依靠自己微弱的力量和求生本能在異國他鄉努力掙扎生活下去。

在如此現實性的表現題材上,真實性顯然是導演追求的風格,甚至片中的演員都是在扮演他們自己,導演的角度始終像一雙客觀的眼睛,跟隨著主人公顛沛流離的身影。但是影片之所以并未達到震撼人心的程度,正是因為導演這種保持距離的客觀態度,你很難感受到導演對他片中主人公何去何從的命運有否真正的關懷,似乎只是為了拍攝而拍攝,這種置身事外的態度使得觀眾也始終無法深入影片主人公的內心世界,感同身受他們悲劇無助的命運。過于仰賴真實性而削弱了電影手段所能引起的更強沖擊力,是本片最大的弱點。
本片的所有動人之處也無一保留地都屬于它現實中的主人公們,賈馬在離開家鄉不久的路上與恩雅塔曾有過這樣的對話“看看那山脈上的積雪,多么美好的地方!”如此美好的地方卻無法承載他們的命運,只能寄望于飄渺難卜的遠方。但或許就是這份希望,使賈馬奇跡般地活了下來,也許能夠救他們的還是只有他們自己。
殘破的高墻
[卡蘭迪魯監獄] Carandiru(巴西)
導演:赫克托·巴本科 /評分:★★★☆
“我寫這本書的本意并不是為了揭露大屠殺。111名犯人的死固然很恐怖,但是我在監獄工作的這13年間,死于疾病或被殺的人更多。于是,我決定把自己在監獄里看到聽到的一切都說出來,否則,我永遠不會原諒自己的沉默。”
——《Estacao Carandiru》原作者Drauzio Varella
[卡蘭迪魯監獄]原著《Estacao Carandiru》發表于1999年,這本書曾連續168周名列巴西圖書排行榜榜首,作者Drauzio Varella就是片中醫生的原型。
巴西圣保羅的卡朗迪魯監獄是拉丁美洲最大的監獄,在這個擁有超過7000個囚犯的監獄里,疾病(艾滋病)、幫派爭斗、恐懼肆意蔓延,影片正是通過一位醫生的視角展示了這個人間地獄的現實狀況。如果你看過[上帝之城],對那些“瘋狂青少年”的未來充滿好奇,不妨再看看這部電影,因為答案就在里面。
這是一座破敗的監獄,這里有高墻、鐵絲網、荷槍實彈的獄警,但囚犯們不用穿囚服(可能根本就沒有),在牢房里還可以收看電視、吸毒販毒、做飯和做愛(但除了探監時間基本上是和男人),所以看起來,這里更像是巴西政府收容殺人犯、同性戀、嫖客和神經病的另一個貧民窟(“上帝之城”)。醫生對監獄里的狀況,尤其是越來越多的人因為吸毒和濫交染上艾滋病感到憂慮,他希望控制事態蔓延,于是為每個人驗血,以確認其是否感染艾滋病。在這個過程中,他開始聽到了越來越多人的“傳奇故事”。比如一個頗有幾分丹澤爾·華盛頓風采的黑人流氓和兩個老婆之間的恩怨(拍得很有阿莫多瓦電影的感覺);兩個黑道兄弟險些因女人反目,結果在監獄里相依為命;為被強奸的姐姐復仇,懦弱的少年舉槍殺人。這些在巴西都應該是很有代表性的故事。這段對囚犯們背景的細致描述,想要告訴我們的無非是這些“上帝的囚徒”所犯的罪行都事出有因,這也為后來屠殺的荒謬和悲劇性埋下了伏筆。事實上這正是影片的主體,無論作者、導演,他們的意圖都是突出在圣保羅有這樣一個監獄,在巴西存在這樣一種生活這個事實。這種事實和后來的屠殺事實上不存在因果關系,這正是這個故事的悲劇性所在。
影片具有強烈的紀錄片風格,它不像我們常看到的,如[肖申克的救贖]或[監獄風云]那樣以展示正邪沖突、自我救贖見長,這里揭露真相的意圖更為明顯。因此除了黑人在馬桶里藏毒被耗子咬,胖子被狹窄的地道卡住悲慘地死去,吸毒導致精神失控的大佬被連捅30刀,這樣的情節我們還多少可以看到一些黑色的戲劇性之外,更多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應該就是卡蘭迪魯監獄里的真實生活。這里沒有救贖,基本上沒有,這里只有男人和“男人”之間的愛情,只有所有人逐漸分崩離析的希望。也許在這樣一個混亂的巴西,監獄內外的生活并不存在絕對差別,區別只是在監獄里,政府可以光明正大地開展大屠殺。這讓人感覺,不負責任的巴西政府恐怕正是巴西社會,最大的匪幫。
影片前3/4的部分就是這樣平靜地敘述監獄故事,這種敘述甚至放棄了[上帝之城]式的華麗鏡頭,而這種平靜卻使結尾急轉直下的大屠殺顯得異常恐怖、血腥和荒謬。但由于整部影片缺乏內在的精神線索,這導致大屠殺僅僅起到了揭露真相的作用,它確實很刺激,但卻很難引起更多人心靈的震撼。影片在這個最關鍵,最峰回路轉的地方沒有獲得升華,實在非常可惜。

密林中的愛情之路
[祝福] Blissfully Yours(泰國)
導演:阿皮差朋·維爾拉瑟查庫/2002年法國《電影手冊》年度十大佳片/評分:★★★☆
這個片子看了有一段時間了,一直很難說清楚其中的感覺,留給人印象最深的是泰國密林中疏疏落落照下來的陽光,如同隱秘而直接的情欲;樹林里清澈的溪流,又像年輕戀人不言而喻緩緩流淌的愛情。這是一部關于愛情的電影。
[祝福]以一種很瑣碎的方式展開,日常生活的雞零狗碎,看病、吃飯、買東西,你不知道它會在何時以何種方式拐向何處,但故事的節奏不疾不緩地牽引著你。直到男主人公緬甸小伙要帶泰國女友去他一個很喜歡的地方,他們在樹林入口處的身影,仿佛在進入一個愛情的密林,影片突然呈現出神秘而充滿期待的情緒。兩人在行走過程中的對白始終很少,但是完全不悶,導演精心控制了這一段場景的節奏和情緒,營造了本片最為引人入勝而且值得悠長回味的片段,觀眾幾乎是在一種屏住呼吸的靜默中,跟隨著他們兩人無聲而默契的步伐。熱帶火辣的陽光照在樹林里構成另一種安靜的氣氛,由于小伙在泰國沒有合法身份,而且還患著奇怪的皮膚病,所以陽光對他來說是一種雙重的壓力,只有在陰涼的樹林里小伙才顯得很自在,在無人的靜僻之處才流露出自信的魅力。他們兩人的愛情就像這段奇妙的路程,擁有著不為人知的樂趣和默默相愛的心情,但同時也很難找到幸福的出口。不過電影的神奇在于一段幽深密林的行走攀爬之后,突然就出現了一片空曠的山谷,視野開闊、風景怡人,女友高興地說“想不到你還這么浪漫!”所以愛情道路上的甘苦選擇恐怕只有當事人知道,旁人難以領會其中一二。這片神秘的樹林似乎只為戀人所設,人到中年偷情的阿英只是在樹林的外面與人茍合,而她進入樹林后卻迷失了方向。導演的內斂和細致賦予了影片相當值得深味發掘的內涵。
影片風格十分獨特,無論是在泰國還是亞洲,似乎都很少見到同一類型的。如果說在題材和隱而不發的態度上,以及同是國外留學學習電影的經歷,本片導演稍有些接近越南的陳英雄,兩人作品的藝術氣質都是相當內蘊的。不過不同的是,[祝福]并不像陳英雄的作品那么精致唯美,本片導演是平民氣質中更帶著一絲粗礪的風格。它的畫面你可以想像一下盛夏的竹林,碧綠的樹葉和斑駁的陽光互相映襯的影像,還有不遠處水流的聲音以及爬行的螞蟻,也許就是這份安靜的獨特,使本片獲得了《電影手冊》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