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有哲學頭腦總是在變革和進步的思想者;一個充滿激情和夢想的企業家;一個經世致用而有自知之明的學者;一個有能力將夢想付諸于實踐的青年才俊,這就是平頂山煤業集團一礦學者礦長涂興子。
壓力造就強者
涂興子認為:在人本主義和人文精神的最高境界下,以天下為己任,具備完整高尚的人格,對社會有所建樹、有所貢獻,并站在歷史的高度總攬全局,推動一個企業乃至一個行業發展的人,才能稱之為優秀的企業家。
平煤集團一礦是新中國成立后我國自行設計興建的第一座大型煤礦,1959年投產,經過20世紀70-80年代兩次改擴建,年生產能力達到400萬噸。礦井投產40多年來,累計生產原煤1.08億噸,上繳利潤10億元。先后榮獲中國煤炭工業一級企業、部特級質量標準化礦井、部級高產高效礦井、國家一級計量單位、國家環保先進單位,被譽為“中原第一礦”。
2000年4月涂興子擔任礦長之際,正值全國煤炭行業總量過剩,市場疲軟,競爭激烈的危難之時。平煤一礦產量跌落到了歷史的最低點,產量大幅度下滑,拖欠職工5個月工資發不出去,虧損達2000多萬,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歷史選擇了涂興子,平煤集團一礦選擇了涂興子。
“絕不能讓平煤集團一礦垮掉”,涂興子與礦班子成員一道,團結帶領全礦萬名干部職工,分析形勢,鼓舞干勁,深化改革,創新管理,大力實施科技興礦戰略,使企業逐步煥發了生機和活力。2000年,全礦生產原煤290萬噸,主業盈7959.23萬元,職工人均收入6915元;2001年,全礦生產原煤334萬噸,主業盈利9611萬元,職工人均收入8813元;
2002年,全礦生產原煤356萬噸,主業盈利10111.3萬元,職工人均收入10800元;2003年上半年,全礦生產原煤185.5萬噸,主業盈利5156.08,職工人均收入5886元。數字是枯燥的,但數字的統計又是最有說服力的。透過這一組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平煤集團一礦在涂興子的領導下,正走向健康而穩定的發展軌道。
深化改革出動力
當今世界,永恒的是變化,學習和變革是對接變化的重要武器。他的勤奮治學、嚴于思考和跌宕起伏的人生閱歷使他完成了學習革命和觀念革命。在我國改革開放的20多年里,出現了許多杰出的企業家,涂興子是其中的優秀者。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想生存、要發展,必須堅定不移地走改革之路,調整、優化企業的組織構架,盡快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經營機制和管理體制,否則只有死路一條。基于這種認識,涂興子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緊密結合一礦實際,按照“調整結構,精干主業,主輔分離,適應市場”的戰略目標,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在把部分單位精簡合并、對井下生產采取優化設計、分類管理、減頭減面,實行合理集中生產的基礎上,對一類采區中的采掘單位一律實行單項工程總費用承包,對二類采區實行“噸煤收購制”或個人承包經營,實現了原煤生產機制和體制的創新。對地面的生產和生活服務單位,分別實行不同形式的承包經營。目前,全礦有40個單位實行了不同形式的承包經營,2108人實現了完全創收自養,生活后勤戰線全部實現了社會化。按照“一廠一策、因地制宜”的原則,對礦屬的9個非煤單位分別實行了股份制改造、資產出售或承包經營,增強了非煤產業的生機與活力。使全礦形成了“原煤生產高效化、生產服務市場化、后勤服務社會化、非煤產業多元化”的“四體同構”格局。穩步推進“三項制度”改革,在全礦推行和完善了采掘一線計件工資制、生產輔助單位包崗工資制、服務單位承包工資制的分配機制,多出煤、多進尺、多創效就多收入。同時,對改革單位負責人一律實行公開招聘,競爭上崗,干部職工雙項選擇,優化組合,建立內部勞動力市場,落選人員進入再就業中心接受培訓,等待時機競聘上崗,增強了全員壓力感和工作積極性。
嚴格管理出效益
一個人的思想高度決定一個人的事業高度。酷愛哲學的涂興子養成了難能可貴的理性思維,因此,他的每一個決策和思路都透射出智慧的光芒。許多企業家在莫名其妙中成功和失敗,而涂興子的成功一切盡在掌握。準確地說,這是覺醒的力量、智慧的力量。
“改革與管理相結合,改革出活力,管理出效益”是涂興子對全礦工作的一貫要求。在積極推進內部改革的同時,為克服過去粗放經營的弊端,走集約化經營之路,他狠抓制度完善和管理創新,推行了“四三二一”精細管理體系。“四”即“四體同構”管理模式,在對各單位進行分口管理的基礎上,建立內部價格體系和市場機制,各單位業務往來按市場化運作。“三二一”為內控系統。“三”即:“三權分離”,是指對業務復雜、程序要求嚴格,對企業的經營運行結果影響權責重大的職能部門或管理崗位,對其業務流程實行三方共同參與管理和制衡的內控形式。“二”即:“二重監督”,指業務平行或交叉,相互聯系密切,監督直接,對企業的經營運行結果影響權責重大的部門或崗位,將其相近的業務劃分為兩個部門或崗位,以便相互監督的控制形式。“一”即:“單一集權”,是指業務職能簡單、情況多變、效率要求高、基本不對外發生業務的部門或單位,實行“單一首長負責制”等。在日常工作中,對各單位、各部門工作業務范圍內準確定位、明確分工、細化責任、量化考核。并制定實施了安全生產和經濟責任追究制,有效增強了各級、各部門的責任心,內部管理做到了責權明確,日益規范,使全礦形成了經營目的的效益化、管理目標具體化、工作落實程序化,有效提高了全礦井的管理水平。
科技興礦顯威力
涂興子常說: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一個企業的興衰成敗,越來越取決于其科技創新能力,煤炭企業能否緊密結合自身實際,不斷提升自己的科技創新能力,對企業的前途命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企業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涂興子堅持把培養高素質的職工隊伍作為當務之急來抓,在全礦廣泛開展“職工素質年”和“創建學習型組織”活動,狠抓職工業務技術培訓。同時,提議在全礦重點崗位特聘“技術大拿”和高級工程師,每月還為各崗位評選出來的技術精湛的技工發放技術補貼,有效提高了廣大職工學技術、鉆業務的積極性。在實際工作中,為了保證全礦科技工作的蓬勃開展,涂興子親自擔任礦科技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指導制定了《加強平煤集團一礦科技工作意見》《平煤集團一礦科技項目實施計劃》《平煤集團一礦科技成果評審獎勵辦法》等措施和規劃,號召全礦科技工作者和工程技術人員發揮科技興礦主力軍作用,圍繞安全生產、經營管理、優化設計、開發新產品等項目進行科研攻關。每年專門劃撥科研經費近400萬元,保證各個科技項目的順利實施。為全礦科技工作者訂閱科技圖書90多種,全礦計算機實行國際聯網,為科技開通了一條特殊綠色通道。另外,實行技術評定工作,使特聘工程師、技術大拿的工資升至該礦一般員工的2至3倍,此項舉措一度成為媒體爭相報道的焦點。
組織全礦科技工作者和工程技術人員鉆業務、搞攻關,并加強與高等院校聯合,開發新技術、引進新工藝,改造制約生產的關鍵環節,有效提高了企業經濟增長的科技貢獻率。2002年,全礦科技投入300多萬元,發放科技獎18萬元,對5名“科技興礦功臣”給予5000元的重獎,大大提高了科技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當年全礦完成科技成果146項,創效1740多萬元,獲省部級二、三等獎4項,并創出了綜采工作面薄煤層年產100萬噸的全公司歷史新水平,顯示了科技興礦的巨大威力。2002年9月,在國家表彰的100處“雙高”礦井(含露天礦)中,一礦名列45位,位居河南省各生產礦之首。一礦科技興礦的美麗畫卷翻開了歷史新篇章。
涂興子是一位學者。大家親切地叫他“科技礦長”。他長期堅持躬身搞科研,并取得了累累碩果。在學術理論研究方面,出版發行了《煤礦創新之路》、《礦業信息及計算機應用》、《厚煤層分層開采技術》等四部專著,在《煤炭科學技術》等國內外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完成科技成果102項,其中獲公司級以上獎勵21項。所完成的“厚煤層分層綜采高產高效成套技術研究”和“采礦工程CAD系統”分獲省級科技成果二等獎,“采礦工程成套軟件的研制與應用”獲部級科技成果三等獎。這些成果為一礦“雙高”礦井建設和科學決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事實證明了平煤集團一礦的選擇是正確的,而涂興子也在平煤集團一礦提供的舞臺上揮灑著自己的青春和夢想,他的精彩在于他能忠誠于自己的信仰和有能力實踐自己的夢想。此時的涂興子正在平凡中演繹著企業家與學者的夢想。
人物檔案
涂興子,1984年畢業于焦作工學院,1996年獲中國礦業大學工學碩士學位,現中國礦業大學博士在讀,2003年獲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職稱,先后被聘為開采專業委員會委員、河南省煤炭經濟學會會員、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理事。先后獲國家煤炭工業局“部級專業技術拔尖人才”、“河南省優秀青年科技專家”、“全國雙十佳礦長”、“孫月啟能源科技獎”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