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
國內生產總值 2001年5033億元,年增長率9%。
財政收入 2001年,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70.7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12.8%。工業產值和增長率 2001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417億元,增長10.8%。
商業 2001年,全省新增連鎖超市1000個。大商集團銷售額75億元,在全國位居前列。大連商品交易所期貨交易額2萬億元,占全國的2/3。
農業 遼寧省是一個農業大省,農業生產力發展水平在中國居領先地位。遼寧大力發展以果樹、水產、畜牧、蔬菜為重點的高產優質高效農業,訂單農業面積1000萬畝,占播種面積20%。肉蛋奶產量422萬噸,水產品產量351萬噸,均有增長。全省商品糧生產基地縣已發展到46個,生豬生產基地縣達到30個,黃牛生產基地縣達到24個,蔬菜保護地面積11萬公頃。
外貿狀況 據海關統計,全年進出口總額123.9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80.5億美元,進口總額43.4億美元。全年對外出口的國家和地區已擴大到159個。 外資利用狀況截止2000年末累計全省利用外資合同額達479.5億美元,新批外商投資企業21,789家,實際利用外資248.19億美元。
支柱產業 石化、冶金、電子信息、機械是遼寧省四大支柱產業。石油化學工業加工能力為2800萬噸,主要產品有汽油、煤油、柴油、溶劑油、石臘及深加工、精加工系列產品。全省有冶金工業企業1100多家,產品種類繁多,有各種型材、板材、帶材、管材和其它專用鋼材及金屬制品。電子信息工業非常發達。機械工業擁有1000多家企業,能生產138類,近2萬種產品。遼寧省可成套提供并生產重型礦山設備、石油化工機械、起重運輸設備、輸變電設備、金屬切削機床、遠洋巨輪、內燃機車等產品。
鐵路 鐵路總里程5000多公里,密度居中國之首。
公路 公路總里程45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68公里。
航空 遼寧有6個機場,通航日本、俄羅斯、韓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及國內100多個大中城市。吸引外資的熱點和項目 重點投資項目有60個。其中機械類11項,輕工類14項,農漁類8項,為遠洋捕撈、海產品加工、農業綜合開發等。
沈陽市國企改革“合、轉、退、減、股”方略
總體思路、主要目標和具體舉措是:首先大力實施主輔分離,減輕企業辦社會事業的負擔。其次,積極推進債轉股,減輕企業債務負擔。沈陽市共有21戶企業進入了國家債轉股企業推薦名單,總推薦額度為64億元,共有65.7億元不良資產實現了劃轉,占國家推薦轉股額的102.6%,實施債轉股的兩大難題即職工股回購和土地作價入股問題已得到解決全市企業債轉股工作已基本完成。第三,協調債務縮水核呆工作減輕國有企業債務負擔。第四,實施社保并軌,減輕企業冗員負擔。截止到今年上半年,沈陽市累計共并軌24.3萬人,涉及705戶國有企業,2003年上半年已完成4.2萬人,預計今年將至少達到10萬人。最后,積極推進破產工作,拓寬劣勢企業退出通道。目前,沈陽市已對137戶企業依法進行了破產處理,依法卸掉債務負擔104億元,盤活近60億元呆滯資產,安置10萬余名下崗職工。
沈陽市政府提出的目標是:大企業整體合資:中小企業轉制;“問題企業”逐步淘汰,退出市場;具體舉措為“合、轉、退、減、股”。
“合”——即通過合資合作對國企實行脫胎換骨式的徹底改制;“轉”——即加大中小企業轉制力度,加大招商引資和合資合作工作力度,明確轉制重點方向;“退”——即圍繞建立優勝劣汰機制,拓寬退出通道,加快推進劣勢企業退出市場,實現退而有序;“減”——即幫助國有企業“減人、減債”為國有企業創造參與市場競爭的平等條件;“股”″——即圍繞建立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加快股份制改造步伐。
吉林省
國內生產總值 1821.19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6842元 ,年增長率9.2%。
財政收入 184.02億元
工業增加值和增長率 2000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498.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3.8%。 全年實現銷售收入1568.6億元,比上年增長22.0%。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107.6%,比上年提高25.1個百分點。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85.55億元,比上年增長2.6倍,創歷史最好水平。全年實現新產品產值210.81億元,占全省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12.5%。農業增加值和增長率 效益農業取得明顯進展。畜牧業和水產業發展較快。全年實現牧業產值286.5億元,比上年增長9.4%。 林業穩步發展。全年實現林業總產值11.0億元,比上年增長7.5%。農業生態環境得到保護,西部地區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加強了7個國家級生態環境重點縣的建設,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積900平方公里,治理荒漠化面積950平方公里,治理“三化”草原95平方公里。
外貿狀況 據海關統計,全年進出口總額25.5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5.2%。其中,出口總額12.42億美元,增長21.8%;進口總額13.12億美元,增長9.6%。外資利用狀況 實際利用外資穩步增長。全年外商直接投資協議金額5.9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2.3%;全年實際利用外資額4.93億美元,增長17.0%。全年全省外商投資企業實現銷售收入317.1億元人民幣,創利稅61.4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9.9%和163.7%。
支柱產業 汽車行業、石油化學工業、食品工業、醫藥工業、電子工業
鐵路 吉林省的鐵路網大體可分為西北——東南和西南——東北兩個走向。全國主要鐵路干線京哈線貫穿吉林南北。
公路 截止2000年末,全省公路總里程達到35216公里,公路密度達到18.8公里/百平方公里。6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544公里。
水運 吉林省主要通航河流有嫩江、松花江、圖們江和鴨綠江。全省內河航道1789公里,有內河港口3個(大安港、吉林港、扶余港),年吞吐能力140萬噸。航空 航空以長春為中心,以吉林、延吉為補充,可直達北京、上海、海口、昆明、香港、深圳、韓國漢城、日本仙臺等地。
六大基地壯大吉林經濟
規劃目標是:要在2010年,通過建設六大基地、傳統產業和基礎設施等重大項目,累計新增就業崗位360萬個。
汽車產業基地:重點依托一汽集團,發展整車,建設長春、吉林兩個汽車工業園區,發展配套零部件、專用車兩個系列產品,帶動其它產業發展,到2010年,銷售收入超過4000億元,工業增加值達到1400億元。
石油化工產業基地:投入800億元,建設100個重大項目。到2010年,實現銷售收入1200億元,增加值400億元,年均增長17%左右。重點壯大吉化、吉林油田兩大集團,實施“四個一批”工程,發展精細化工和特種合成材料,進入國內同行業前列。
綠色農產品加工基地:到2010年,實現銷售收入2000億元,增加值500億元,年均增長18%以上。投入1000億元,建設100個重大項目,培育和壯大20個大型龍頭骨干企業。現代中藥及生物藥基地:到2010年,銷售收入達到50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20%,實現增加值200億元。投資500億元,重點建設110個重大項目。
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建設國際知名的光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到2010年,銷售收入超過2900億元。總投資800億元,重點建設130個重大項目。
接續產業示范基地:建設資源型城市和地區接續產業示范基地。投入400億元,建設70個重大項目,對森工和以煤炭為主的礦業等資源型城市和企業,實行“分類實施,轉型替代,主業接續,多業并舉”,使資源型城市和地區逐步形成主導產業突出、資源綜合利用、采煤沉陷區全面治理、下崗職工得到安置的良好發展局面。 黑龍江省
國內生產總值(GDP) 2001年,國內生產總值3561億元,增長9.3%。
工業產值和增長率 全省工業實現增加值1767.8億元,比上年增長9.5%。
農業產值和增長率 2001年,全省糧食總產量達2545.5萬噸,比上年下降17.2%。
財政收入 2001年,全省財政收入213.6億元,比上年增長12.8%。
外貿狀況 2001年全省進出口總額實現33.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3.3%;全省完成外商投資8.6億美元。
商業與人民生活 2000年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13元,比上年增長6.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3%。200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148元。農民人均生活費支出1540元。城鎮人均居住面積9平方米,農村人均住房面積18.3平方米。社會保障事業取得迅速發展。全年參加養老保險職工有457.7萬人,參加失業保險職工有526萬人,參加養老保險的離退休人員有156.6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職工人。
支柱產業 黑龍江省有汽車、化工、食品、電子、醫藥等5大支柱產業。 2001年,工業加大機械、石化、食品三大支柱產業和生物制藥、電子信息、新材料三個新興產業的投資力度。旅游業取得長足發展。全年共接待國內旅游人數達271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0.9%,創造旅游收入121.2億元,增長20.3%。
鐵路 黑龍江省境內目前有60條鐵路干線、支線和聯絡線,鐵路營運里程超過5300多公里(其中地方鐵路超過492公里),鐵路專用線超過1030公里,均居全國第1位。綏芬河經哈爾濱至滿洲里鐵路是連接歐亞兩洲的“大陸橋”的重要組成部分。
公路 2000年,公路總里程5萬多公里,有國道8條,省道26條,縣道216條,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達到671公里,二級以上公路達到5313公里。99%的鄉鎮和96.5%的村屯通車。
民航 現有航空線路58條,其中,國內航線51條,國際航線6條,特殊管理航線1條。哈爾濱機場是全國八大民航機場之一。 黑龍江省向民營企業重點推薦88個改造項目
黑龍江省省長助理胡祥鼎說,全省已改制的146戶地方國有大中型企業,多是封閉式內部改制,66%仍是國有獨資公司或絕對控股。此次改制要普遍實行開放式招商,一般不允許原企業沒有戰略投資能力的自然人以承債方式收購企業,這將為民間資本進入國有企業敞開大門。
遴選的老工業基地規劃項目主要集中在裝備制造業、石化工業、能源工業、綠色特色食品和醫藥工業等領域,其中88個老工業基地改造項目總投資510億元,部分已列入國家老工業基地改造首批專項。還篩選了40項總投資353億元的基礎設施項目與民間資本對接。總計產權招商項目達166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