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場好戲
影片一開始那“公元700年,大唐帝國”的字幕已經讓我激動自已,黑暗影院中,期待電影讓人夢回唐朝;那鏗鏘的冷兵器碰撞聲、姜文充滿雄性的吼叫和碩大身軀的定格,更讓人有一種想跟著一起發泄心中野性的欲望:如果,這是在空無一人的荒野而不是人頭攢動的電影院看這部電影,我想我一定會跟著怒吼。
平庸生活的乏味,這一刻就讓何平打造的這場英雄夢來消解,讓我也在雪地里撒點野。
接下來,大小高潮,起起落落,幾乎沒有讓人失望的段落,戲劇張力十足,打斗令人血脈賁張,茫茫戈壁,風光綺麗,卻已讓人無心欣賞,觀影中有的只是對他們如何走出沙漠的擔心,和希冀英雄們都能活下來的善良愿望。
更希望,看到來棲和校尉李的最后“長安論刀”,看何平如何拍出當年《雙旗鎮刀客》的古龍感覺。
于是在我眼中,無情刀,盡是多情刀客在揮舞。天地英雄,該如何被導演判定生死。我期待一個讓我久久不愿離開影院的結局。
然而,當安響馬看著噴涌而出的暗河水,喃喃自語:天意!我要哭了,因為從這一刻起,我知道我期盼的決斗已不會發生,因為這一刻,影片開始了判若兩戲的下半場。
影片從說人話開始了講神話,我感覺:我的善良愿望落空,我的美好感情被欺騙。因為,有了下面這個題目,我還需對人物的命運擔心什么呢?——
上蒼保佑沒水喝的人民
其實,在“老不死的”的死用了大量慢鏡遠近特寫全方位表現的時候,我就有了一種預感:這個并非主要人物的死被如此不惜代價描寫,必有用意,結果還沒等我把這個念頭轉完,暗河之水如泉噴涌,上蒼開始保佑沒水喝的人民。
其實在這之前,校尉李的一個手下去拿那兩袋水已讓我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事實上,那注定是送死。而安響馬此舉用意何在也令人費解,如果說是為了打擊對手的斗志,那他一定應該明白“士可殺不可辱”的古訓,此番殺人射水的舉動只會激起對手的全部血性;如果說是為了誘殺對方一員大將,那更是不必如此麻煩。所以這個沙漠撿水的段落,讓我的腦子一時短路,看著校尉李和安響馬,我忽然想說:這兩個聰明人,莫不是被熱氣熏傻了?
稍后,有高手點撥該段:正所謂,士可殺不可辱,因此校尉李的手下才會明知危險而去撿水,否則對方豈不會笑話我方無勇士。而安響馬也認為,得不到近在眼前的東西,這種對精神的摧毀力一定是巨大的,足以讓對方屈服。
如此,則是一番雙雄斗智的好戲了。
但是,暗河泉涌,一切徒勞。水花飛濺中,校尉李,“把響馬殺出去”的吼聲,忽然讓人有一種“得了便宜還賣乖”的感覺,老天都這么幫你了,你還瞎嚷嚷什么!
當然,這次上蒼保佑,還能讓人接受,畢竟那是“老不死的”以血換來的恩賜,而且前戲也已做好足夠鋪墊。
又一次上蒼保佑,則是此時此刻:來棲死去,校尉李也喪失力量,覺慧和尚橫尸大地,弱女文珠蜷縮一旁,佛祖舍利眼看落入敵手。
刀光一閃,浮屠崩塌。舍利放出萬丈光芒,普照眾生。覺慧竟不可思議復活,擊斃安響馬后,方又橫臥沙場,刀痕依舊。而突厥首領也命喪當場,亦佛光所賜。
這時候,說“天意”的該是我了。
所謂,天地英雄,原來,只是天佑英雄。
只是,天佑英雄,令英雄勝之不武,于是校尉李和文珠最后相識一笑,卻是味同嚼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