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前的一天傍晚,我和愛人飯后在機關大院的門前散步。這時,我看見孫家棟從魏公村方向走來。他身材很高,人也消瘦。他穿著一身樸素的衣服,頭發花白,面色慈祥。我跟愛人說:“看,他哪里像個大官?又哪里像個大科學家?”確實,他看上去實在太普通了,如果他站在百姓之中,真讓人看不出誰是官,誰是民,對他不由肅然起敬。
那時,孫家棟是我國航天部的副部長兼五院(即后來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的院長。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以及以后的衛星上天和運載火箭的研制與發射,他都立下了很大的功勞。所以,他作為我國兩彈一星的元勛,于不久前受到黨和政府的表彰。在電視屏幕上,我看見軍委主席江澤民親手將證書和獎章頒發給他。他還是我二十多年前看見的他一樣:憨厚、樸實,面帶慈祥的微笑,只是人有些老了。
二十多年前,我從山西醫大畢業,分配到航天部五院衛生處當助理員。后來才知道衛生處的處長魏素萍是孫家棟院長的愛人。那時,孫院長一門心思忙于我國的衛星事業。而我是學醫的,與衛星的研制和發射根本不沾邊,自然也沒有機會和孫院長接觸。但由于我在魏素萍處長的手下當兵,工作上的來往便十分頻繁。時間長了,就拉近了官兵之間的距離。有時竟能帶著年幼的兒子去孫院長家中作客,因為我們就住在一個機關大院里。孫院長住在南面的一棟紅磚結構的六層高的樓房里,大概是住在四層,三居室的房間。那時,航天部五院有許多著名的科學家,例如中科院院士楊家墀、王希季等。我們天天在一個辦公大樓出出進進,他們來去匆匆,面色深沉,大概和孫院長一樣,滿腦子裝的都是衛星、火箭的事。
有一天,我帶兒子去孫院長家做客。門開后,我顯得有些緊張,因為是孫院長打開的房門。好在魏處長是位很熱心的人,有了她的熱心招呼,我才不那么拘謹了。孫院長對我說:“小楊,你們隨便嘮吧,我得做飯去。”說完,就系上圍裙,在廚房里忙乎起來。我悄聲問魏處長:“孫院長還會做飯?”沒想到這悄聲的問話竟讓孫院長聽到了。他笑著說:“我整天在外面忙,偶爾回來一次,總得將功補過呀!”那時,我是個剛畢業不久的年輕人,還無法理解一位科學家的情感。前不久,我在電視中看見中央電視臺《大家》欄目中采訪了孫院長。他說,他的第二個孩子降生時,他正在基地上,根本不知他的孩子已來到人間。及至他完成任務返回北京時,才看見了自己可愛的女兒。當時,喜悅和愧疚一起涌向他的心頭。所以后來當孫院長獲得兩彈一星元勛的獎章時,他回到家中,就將獎章掛在了愛人的胸前,以表達他對賢內助的尊敬和感激。
孫院長有兩個孩子。據我的記憶,兒子叫小亮,女兒叫小紅,估計現在都是三十多歲的人了。然而魏處長跟我說的一句話,至今仍記憶猶新。她說:“孩子們在學校念了許多年的書,同學們根本不知他們是部長的孩子。我不允許他們這樣說,他們和老百姓的孩子一樣!”難怪她的兩個孩子在機關大院里,總是規規矩矩、老老實實的,原來是家教的結果。
那天,在魏處長家做客臨走時,我的兒子拿著她家的一個玩具愛不釋手。那是一個鑄鐵的藍色小汽車,樣子十分可愛。據說是德國朋友送給孫院長的。孫院長見狀,竟逗趣道:“愛心可嘉,送給這個小伙子吧!”那時,我的兒子剛剛兩歲,對這句話聽的真切,理解得也快,竟緊緊地摟在胸前,大聲說:“謝謝伯伯,謝謝伯伯!”歲月如梭,如今我的兒子早已成了大小伙子了。不久前,他從日本歸來,正巧看見電視臺播放采訪孫院長的畫面。我對他說:“當年,孫院長還送給你一個小汽車呢。”他說:“我怎么不記得了?”我說:“喏,那輛小汽車就擺放在書柜上,你看看吧。”兒子笑了,說:“真不好意思,還要人家的東西。”
我在航天部五院工作了十年。后來調到其他單位工作。一晃,近二十年的時光過去,但孫院長所做的一件小事至今讓我難忘。有一次,魏處長病在了工作崗位上,是心腦血管病。我是她的兵,又在一個處工作,自然要陪她去看病。那天,孫院長正巧沒有外出。得到消息,他匆匆走下樓來。當汽車在機關門前停下來的時候,我和幾個同事將魏處長扶進車里。之后,我向車的后門走去。讓我想不到的是,孫院長竟親自將車門打開,讓我進去。未及我關門,他又將車門輕輕地關上,連聲說:“謝謝,謝謝!”當時,我真的很感動。因為他既是航天部的副部長,又是我們的一院之長,魏處長又是我的直接領導,又是天天在一起做事的同事,無論從哪一方面看,我都是義不容辭的。那么孫院長為什么還這樣客氣呢?我只能這樣猜測:他尊重別人,哪怕是小事,只要別人幫了忙,就應表示自己的謝意。
孫家棟和魏素萍雖然是多年的老夫妻,但為了各自的事業,他們很少能圓家庭的天倫之樂。只有一次,他們患難與共地在一起度過了一段難忘的時光。因為孫院長患了心臟病,魏處長得了腦血栓,不得不同時住進醫院。康復后,他們在一起照了一張相,魏處長的胸前掛了一枚耀眼的獎章———兩彈一星元勛的獎章。他們笑得很開心,大概是覺得無愧于自己的一生吧!
算來孫院長已是七十四歲的老人了。原以為身為中科院院士的他會和老伴頤養天年了。沒想到至今言談自如、思維敏捷的他又擔負著一項重要的使命:中國“嫦娥”航天計劃的總設計師,也就是說,從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的成功研制和發射到現今的神舟號宇宙飛船的研制與發射,及載人飛船的研制與發射,都凝聚著他的一份心血,這就更讓人敬佩這位兩彈一星的元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