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調查表明,在每日服用鎮痛藥治療慢性疼痛的病人中,將近一半的病人會發生胃腸道的不良反應,包括消化不良或更嚴重的并發癥如胃潰瘍等。
這是在全歐洲進行的一項調查。調查對象為909例慢性疼痛病人,這些人來自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西班牙和英國。這些慢性疼痛病人最常用的鎮痛藥是傳統的非甾體類消炎藥,如阿司匹林、布洛芬、萘普生、雙氯酚酸等。
調查發現,其中38%的病人不知道自己所服用的消炎鎮痛藥與胃腸道不良反應有關,有48%的病人在服用鎮痛藥期間出現了消化道不良癥狀。在這些有癥狀的病人中,近26%的人報告有“胃痛”,7%的人在服藥期間發生了胃潰瘍。
為什么長期服用鎮痛藥會引發胃腸道的不良反應呢?因為這些藥物是通過沒有選擇地阻斷COX(一種產生前列腺素的酶)而起作用的。其中COX-1對胃黏膜有保護作用,COX-2則與疼痛和炎癥有關,故長期使用這類鎮痛藥來消炎止痛,可能削弱胃黏膜的保護層,并增加產生胃腸道副作用的危險性。
問題在于許多病人并沒有對這一藥物不良反應重視起來。盡管使用傳統非甾體類消炎藥使發生穿孔、潰瘍、出血等嚴重上消化道并發癥的危險性升高了近3倍,但2/3以上的調查對象對此問題并不擔心。45%的被調查者意識不到胃潰瘍可能致命,50%的被調查者不知道胃潰瘍的發生可能毫無預兆。
估計全世界每天有3千萬人服用非甾體類消炎藥止痛。在長期服用消炎鎮痛藥的病人中,有些因消化道不良癥狀而不能工作,有些則取消或避開社交活動。有些人通過改變飲食、服用其他預防胃腸道癥狀的藥物來應付胃腸道的不良反應,但大多數人會減少鎮痛藥的劑量或減少服藥次數或完全停藥。
瑞士關節炎協會主席伊麗莎白·舍貝克說:“很顯然,長期服用鎮痛藥的病人會出現難受的消化系統癥狀,從而影響了他們的生活。許多病人選擇了停藥或降低劑量,這使得他們繼續承受疼痛的折磨?!?/p>
加拿大漢密爾頓麥卡馬斯特大學醫學教授理查德·亨特說:“那些經常出現胃腸道不良反應的病人在服用消炎鎮痛藥之前應當先向醫生咨詢。在醫生的幫助下,使用只抑制COX-2而不抑制COX-1的鎮痛藥物,或選用其他醫療方法鎮痛,從而降低鎮痛藥對胃腸道的毒副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