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在妊娠期間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水腫,特別到了臨產前,水腫更加明顯。有人說孕婦的水腫是“胎氣”所致,這話是否對呢?
這首先要弄清水腫是怎么回事?
一般來說,水腫是血管內的液體成分流出血管,而積聚在組織間隙中造成的。水腫常出現在人體的最低部位。早期可于中午后在下肢的踝部出現水腫,休息后稍退。以后水腫逐漸增加并向上蔓延,可隨體位變動而改變其水腫部位,如立位時雙下肢的踝部明顯,而半臥位時以腰骶部、陰唇部明顯,嚴重者也可引起全身性水腫。有的水腫按之有凹陷,有的雖皮膚腫脹透亮,但按之并無凹陷。
各類心臟病、腎病、肝病、營養不良、過度站立是引起水腫的主要原因。但大多數孕婦是由于增大的子宮壓迫下腔靜脈,使靜脈血回流受到阻礙,因而下肢出現輕度水腫。這種水腫一般在休息后能較快消退,屬于正常現象。如果在妊娠后期出現下肢水腫,經過6個小時以上的休息,水腫仍不能消退,而且下肢水腫逐漸向上發展,就屬于不正常了。有的孕婦表面觀察雖無明顯的水腫,但體重每周增加超過0.5千克,這即為隱性水腫。如果除水腫外,孕婦還合并有心臟病、腎病、肝病、高血壓、營養不良等疾病,就應引起高度的重視。因為這些并發癥對孕婦和胎兒都會產生嚴重的后果,需要注意觀察和及時治療。
盡管妊娠引起的水腫對于孕婦來說已是司空見慣,但也不應麻痹大意。一般的治療措施是調整工作和日常生活的節奏,不能太緊張和勞累,保證孕婦能有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時間。每餐后要休息半小時,每日下午最少休息2小時,每晚應有9~10個小時的睡眠。特別應該指出的是,心臟功能不佳的孕婦,應在妊娠28~34周時,延長午后休息和晚間睡眠的時間。如果心臟疾病比較嚴重,應在家完全休息或住院。一般在臨近預產期1~2周時住院待產,以保證其產前更好地休息和熟悉醫院的環境。平時要防止情緒激動和避免較劇烈或長時間的體力勞動。
孕期水腫的人還要適當注意營養,最好攝取高蛋白和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體重不宜增加過多,最好整個妊娠期體重增加不超過18千克,以免因體重增加過多而使心臟負擔加重。有人說少吃咸的就可以了,其實并非如此。水和鈉的潴留是妊娠期生理性的再調整。而血容量的增加是為了滿足胎盤血循環的需要。所以適當而不過多地增加血容量還是必要的。妊娠后期體內還增加了排鈉的激素,所以母體內相對地缺少鈉離子。如果孕婦長期吃沒有滋味的飲食,還會影響食欲,這不但影響孕婦對蛋白質的攝入和鈉離子的補充,還會影響胎兒的發育。因此盲目的禁鹽,實則有弊無利。當然,任何事物都是物極必反,適當而不是極量,才會對孕婦和胎兒的健康有利。
孕婦的水腫并非胎氣所致,重視和預防孕期水腫,才是孕婦的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