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女性抱怨足底疼痛,有些人甚至痛到寸步難移,追根究底,大部分都與穿了一雙不合腳的鞋有關。
近兩年,流行鞋的款式大都是鞋頭尖尖的,尖頭加上高跟,腳痛的女人更多了,看了不禁叫人搖頭嘆氣,唉,這種窄小尖頭的高跟鞋對腳的傷害,與中國清朝婦女的“裹小腳”不相上下!
鞋不合腳腳受罪
大腳趾爬上二腳趾 鞋頭太尖太細,穿的時候必須大腳趾外彎或是小腳趾內彎,久而久之,可憐的腳就變形了。
大腳趾外翻是最常見的后遺癥。當穿著過尖、過高或不合腳的鞋子時,人體會往前傾,五根腳趾全擠壓在一起,造成大腳趾“爬”上第二腳趾的“奇觀”,也使得大腳趾因過度摩擦,出現長繭、破皮、腳痛等癥狀。
長雞眼 皮膚承受重力后會產生抗重力反應,承受重力的局部角質層增生。若是壓力集中在一處即形成所謂的雞眼,若是承受重力的范圍較廣,就會出現一整片的厚皮,又稱為“繭”。
穿上不合腳的鞋子時,重力全傾向腳部中央,腳掌前端的中間就可能長雞眼,若是鞋頭太緊,第五腳趾的外側、第四和第五腳趾的內側和大腳趾的外側也會因摩擦而形成軟雞眼。雞眼愈來愈厚,有可能會壓迫神經,那時,就痛得寸步難行了。
嵌甲 鞋頭太狹窄,還可能引發甲溝炎,即趾甲嵌入肉里面。由于趾甲嵌入肉中,容易造成細菌感染,導致紅腫發炎。
輕微的甲溝炎可自行痊愈,但若是出現紅腫等感染現象,最好立即就醫,尤其是患有糖尿病、長期服用類固醇或是免疫力較弱的女性,更要格外小心。
跖骨不勝負荷 穿3厘米以上的高跟鞋,可導致重力往前集中到跖骨部位,于是,原本只負擔一小部分體重的跖骨,必須負擔全身的絕大部分重力。
鞋跟太高,足部前后高度落差太大,還可能造成跖骨發炎。因為腳弓前傾,患者會感到疼痛,且走得愈久愈痛,若用手壓跖骨的位置,也會出現壓痛點。
扭傷 鞋跟太高則容易站立不穩,踝關節(俗稱“腳脖子”)周圍的韌帶、肌腱易受到損傷,從而導致踝關節扭傷。
腰酸背痛 高跟鞋加劇腰部前傾的角度,增加腰部關節和肌腱的受力,易傷及腰背,所以,如果你長期腰背酸痛、肩頸僵硬,就得重新考慮鞋子的高度了。
愛護你的腳
要年輕女性丟掉高跟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既然高跟鞋是必要之物,姐妹們就要懂得愛惜你的雙腳,只在必要場合穿,而且能坐著就不要站著,更不要穿著高跟鞋走長路,才不會傷腳。
如果上班場所一定要穿高跟鞋,最好準備另一雙方便走路的鞋子。許多歐美麗人都在搭車或逛街時穿著運動鞋,到了辦公室或正式場合,才從手袋里掏出高跟鞋換上。
回家后,可以把腳泡在溫水里5分鐘,每天做一些足部的運動,腳扭傷時一定要讓醫師治療。
挑鞋子的學問
美國足踝關節醫學會與足部護理協會提供幾項挑鞋子的訣竅──
(1)各品牌的鞋子規格不同,同樣號碼的鞋實際大小不一定相同,應實際試穿。
(2)每人的腳長、寬比率不一,應挑選一雙最合自己腳型的鞋。
(3)腳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變化,因此,鞋子的尺寸也非一成不變,應定期量量看。
(4)多數人兩腳大小不一,試穿鞋子時,應兩腳皆試,以較大的那只腳為準。
(5)晚上買鞋最合適,因為這時腳的尺寸是一天中最大的。
(6)試穿時應保留足趾前面到鞋前內緣至少一公分的伸展空間。
(7)不要挑選太窄的鞋子。
(8)不要買尺寸小一號的鞋子,再期望它愈穿愈松。
(9)不要坐著試穿鞋子,務必要穿著走走看,確定它真的合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