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在一家國有大企業做老總,每天忙于開會、批閱文件、吃飯談判、找人談話、出差考察,的確日理萬機,忙得很。但是,近半年來,他常常無緣無故地感到緊張、擔憂、心慌、胸悶,胸部有緊壓感,頭暈、容易出汗、口干,睡眠也有困難。為此,他到多家醫院看過,做了各種檢查,吃了不少藥,并不見效。為了明確診斷,他要求住院檢查。結果,醫生診斷他患廣泛性焦慮癥,給他做了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一星期后,病情明顯好轉,很快就出院了。出院后繼續門診治療,兩星期后他就上班了,再也沒有出現那些惱人的癥狀。
廣泛性焦慮癥是一種缺乏明確對象和具體內容的以提心吊膽及緊張不安為主的焦慮癥。這種病人常有明顯的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癥狀,如心慌、胸悶、出汗等,還有肌肉緊張和運動性不安。患者常常因上述癥狀感到難以忍受,又無法解脫,十分痛苦。
其實,廣泛性焦慮癥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的精神科疾病,其特征是過度的焦慮和擔憂。根據流行病學和調查資料證實,此病在普遍人群中患病率為1.6%,女性多于男性,其比例為2:1,且中年人患病率高于其他年齡的人群。
從外表看,廣泛性焦慮癥患者的臉往往因焦慮而拉長,眉頭緊縮,姿勢緊張,皮膚蒼白,手、腳、腋窩經常出汗。患者表現得緊張,對光、聲音過敏,容易激動、發脾氣,常擔憂壞事情即將發生,災難即將來臨。擔憂的內容常涉及健康、安全、事業等方面。這種把不可能發生的危險看做是即將發生的,不停擔憂、思考,非常痛苦。由于持續地肌肉緊張,患者常有頸、肩、背部肌肉疼痛、疲勞和緊張性頭疼。患者因焦慮而坐立不安,出現心率加快、胸部不適、呼吸困難、頭暈、耳鳴、手心發冷、惡心、腹瀉、尿頻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癥狀。
另外,患者因焦慮而出現睡眠障礙,具體表現為人睡困難、睡眠淺、常做夢。還因焦慮不愿外出見人,回避社交。這類患者常伴有抑郁、社交困難、驚恐發作等。
確認患廣泛性焦慮癥,必須排除軀體疾病,還要排除過量服興奮性藥物、精神藥物或精神活性物質(如酒精)的戒斷反應,以及其他精神疾病(如強迫癥、恐怖癥等)伴發的焦慮癥狀。
得了廣泛性焦慮癥不必害怕,是可以治好的。具體治療以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為主。常用藥物有抗焦慮藥,包括多慮平、阿米替林、阿譜唑侖、氯硝西泮、賽樂特等。心理治療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療、放松訓練、認知行為治療及精神分析治療等。通常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相結合療效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