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還膚淺、簡單地重復著前人的語句,而不把精力放在研究不同行業(yè)乃至具體某個企業(yè)的影響和對策,豈不臉紅
Silver Bullet(直譯銀彈)最早是指能用來射殺傳說中狼人的特殊子彈,后被引用形容那些能產(chǎn)生奇效的解決方案。在醫(yī)學上,曾指諸如青霉素、胂凡納明(也稱“606”)等風行一時的“靈丹妙藥”。而在管理中,Silver Bullet經(jīng)常指那些企望治愈主要流行問題的新技術或?qū)嵺`。
時下的物流界里也盛行著不少“靈丹妙藥”。從百寶箱里胡亂一抓,撈上來一把VMI(供應商管理庫存)。不靈?伸手再一抓,Cross Docking(接駁式運輸,或譯越庫、過棧操作)、Milkrun(牛奶取貨)……君不見,但凡有個角兒的物流/供應鏈研討會,便有人不厭其煩地抖摟出陳年的HP打印機,抑或貝納通毛衣之類的芝麻谷子,以試圖演繹牛鞭效應以及延遲戰(zhàn)略。
早在1958年,麻省理工學院的佛里斯特在《哈佛商業(yè)評論》上便發(fā)表了題為《工業(yè)動力學》的文章,第一次提出了“牛鞭效應”在供應鏈上下游中的影響,即需求信號會被逐級放大。而幾乎在同期或更早,安德森便在其著作《市場的行為與執(zhí)行動作》中提出了延遲戰(zhàn)略。40多年過去了,如果我們還膚淺地、簡單地、喃喃地重復著前人的語句,而不把精力放在研究不同行業(yè)乃至具體某個企業(yè)的影響和對策上,豈不臉紅?
就拿貝納通的延遲戰(zhàn)略案例來說,當我們眉飛色舞地論述著把那些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的毛衣生產(chǎn),通過采用延遲戰(zhàn)略,改為先生產(chǎn)白色毛衣,再根據(jù)隨后的市場需求染色的時候,是否也請考慮考慮它的代價?就連貝納通自己都承認,采用延遲戰(zhàn)略的代價是,生產(chǎn)制造費用增加了10%,而且需要改進生產(chǎn)工藝并添加設備,新的運作流程也需要不斷完善。
VMI是最近另一個比較時髦的術語,曝光的頻率快趕上街頭電線桿上的小廣告了。雖然當年凱瑪特、沃爾瑪與寶潔搞VMI至今已近20年了,但遺憾的是,目前在我們的物流圈里卻發(fā)展了3個版本,大有“桔生淮南則為桔,桔生淮北則為枳”的態(tài)勢。版本一,貨在供應方,貨權也屬于供方;版本二,貨在采購方,但貨權屬于供方;版本三,貨在采購方,貨權也在采購方。
有朋友曾在網(wǎng)上跟我討論,有必要分得那么清嗎?第一種,本來就是供應商的庫存,他不管好,孰忍?其變種還有,不少公司為減少自身的原料庫存壓力,強行把庫存放在供應商處。這種方法雖然幾年前就被我口誅筆伐,但萬不得已時我也這么干!
第二種,說白了就是“寄售”,明白了?真沒必要再取個諢名。我個人認為,主流應該是第三種。第一種,供應商郁悶得臉色鐵青,但敢怒不敢言;第二種,供應商假裝勤快,但心里卻噘著小嘴;而第三種,供應商肯定會孩子般地歡呼:“歡迎,歡迎,熱烈歡迎!”看著供應商天真燦爛的笑臉,采購方會心地笑了:“他們真是最可愛的人啊!”
但是,即使是標準的VMI(第三版)也會有它的問題,勢必增加供應方的管理費用,而且也無法使用諸如批量價格的銷售手段;而對于需求方,如何控制信息的保密,采用何種技術與不同的供應商系統(tǒng)進行數(shù)據(jù)交換,什么類型的采購適用等,都是要事先謹慎考慮的問題。
VMI的核心思想就是提高供應商的可視性。曾有人問我:“如果采購方能夠做到及時準確的信息收集和發(fā)布,并具有管理庫存決策的能力,是否還需要大張旗鼓地搞VMI?”換句話說,其實誰來控制庫存的補貨都可以?
同樣,Milkrun作為支持JIT的一種手段,也有它自身的問題。曾有一個世界著名的3PL在給某汽車合資廠商提供入廠物流解決方案時,居然對上千公里的供應商還建議采用Milkrun!其結果可想而知,“趨高郵、至海陵、如高沙,……凡三百里……”。因此,在考慮用藥時,請一定同時考慮它的副作用:比如,多遠的距離適合Milkrun,Milkrun的風險及庫存安排,料箱的管理以及供應商裝貨的破損尋責等。如果忽視了這些,JIT也可能是Just In Trouble (及時麻煩)的代名詞。
同理,無論是選藥還是給別人推薦藥,物流管理者都請三思,世界上從來就沒有什么靈丹妙藥,而且--是藥三分毒啊!
胡珉
北京樂思門咨詢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