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運昌
牛皮癬”在現代醫學上稱為“銀屑病”,其病因較復雜,遺傳因素被認為是一個重要的發病因子,其他如感染、某些維生素缺乏、精神創傷、內分泌和代謝障礙、免疫功能紊亂、外傷等皆可能是誘發銀屑病的重要因素。
臨床常見的為尋常型銀屑病,皮損特點為表面有多層銀白色鱗屑的丘疹或斑塊,境界明顯,刮去鱗屑后露出發亮的薄膜,再刮去薄膜可見有小出血點,分別稱為“薄膜現象”和“點狀出血”現象。皮疹好發于頭皮和四肢伸側,并可發展到全身,發生在頭部者頭發呈束狀但不脫發。患病久者指甲變成黃褐色并增厚,其表面可呈頂針狀小點凹陷。病程緩慢,大部分病人冬重夏輕,急性期常出現同形反應,即在皮膚外傷或注射處出現于本病相同的損害。銀屑病還有其他較少見的類型,如有的病人在全身或掌跖部出現許多無菌性小膿皰,稱為膿皰型銀屑病;如侵犯各大小關節,致使關節腫脹、疼痛、活動受限甚至畸形者,稱為關節炎型銀屑病;如果銀屑病在進行期應用刺激性強烈的外用藥,或內用免疫抑制劑、皮質激素而突然停藥,導致皮損急劇擴散,全身皮膚潮紅,有大量脫屑,常伴發熱、關節痛等,稱為紅皮病型銀屑病。
本病的防治:應避免飲酒,食酸辣、發物或其他刺激性食物,注意查明可能的誘發因素,并盡可能去除。勿濫用藥物,特別是急性進行期應避免強烈刺激性藥物。治療可選擇內服藥物,現在較常用的有維甲酸類、迪銀片、復方青黛膠囊,銀屑靈沖劑等;皮質激素不作為本病的常規治療,但可考慮用于紅皮病型,關節炎型或泛發性膿皰型銀屑病在用其他藥物無效時使用。以往用白血寧,乙雙嗎啉、氨甲喋呤等,免疫抑制劑治療有效,但因其有較大的副作用,現已少用,如必要時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局部用藥應根據皮損情況來選擇藥物。在尋常型進行期及膿皰型、紅皮病型患者,禁用刺激性強的藥物,應以安撫保護為主;在靜止期的皮損可選擇或交替使用硫磺水楊酸軟膏、5%—10%黑豆餾油、糠鎦油、松鎦油、煤焦油軟膏、0.1%蒽林軟膏或萬分之一芥子氣軟膏,也可用恩膚霜或氯氟舒松霜、喜樹堿軟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