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繆爾

巴勒斯坦警察的精英
伯利恒位于以色列首都耶路撒冷市以南10km處,海拔765m,氣候干燥,居住條件惡劣。就是這座在古代商隊運輸路線上興建起來的城市,成為各種文化的交匯地,今天,它更成為永無休止的巴以沖突的最白熱化地區。
伯利恒是一座充滿矛盾的城市。它是基督教的發祥地,又被穆斯林所擁有;伯利恒是約旦河西岸最重要的宗教中心和旅游城市,本應安定和平,然而目前卻成為沖突發生的集中地區,已無和平可言。伯利恒市內居民僅2 4000人,但周圍卻遍布著多達150000流離失所者建立起的村落和難民營。由于該市主要的經濟來源是旅游業,市政府一向重視城內的基礎設施建設,并撥重款為旅游者和朝圣者謀便利。伯利恒是一座令世人矚目的城市,保衛這座特殊城市的則是巴勒斯坦國民警察及其精英特種部隊。
根據1993年9月13日巴以在華盛頓聯合簽署的《過渡時期自治政府安排原則宣言》,伯利恒的民事和公共安全事務于1995年轉交到巴勒斯坦人的手中,公共安全事務委托巴勒斯坦警方主管。原則宣言為巴勒斯坦人提供了在加沙地帶以及約旦河西岸的臨時政府自治權。因此在這些地區的內部安全及公共秩序均由巴勒斯坦公共安全局(GSS)負責。
巴勒斯坦公共安全局是隨著巴以《開羅協定》的簽訂而于1994年5月正式成立的,其下屬的警局和情報局分為兩塊職責區域,即加沙地帶和約旦河西岸。
根據1995年9月簽署的過渡時期協定,巴勒斯坦國民警察也部署于被稱作 “B地區”(即由以色列進行軍事統治,而由巴勒斯坦行使民事權利)的加沙地帶的25個城鎮。
每個城市的國民警察均轄有裝備特種武器的戰術實體,稱“特種部隊”,其中,伯利恒市警察局特種部隊被認為是所有巴勒斯坦同行中的精英。
和平表象下的危險
對于許多旅游者,尤其是基督教徒來說,也許不會去加沙或杰里科,也不一定要到杰寧、奇爾奇利亞、納布盧斯,甚至拉馬拉,但伯利恒的馬槽廣場和圣誕教堂是他們的必游之地。由于伯利恒市對巴勒斯坦的經濟至關重要,因此該遍布全市,在馬槽廣場巡邏的警官們都不佩帶手槍,以免破壞古跡的氛圍。在旅游景點的警察均精通英語,有的還能講熟練的法語、德語或西班牙語,他們在市中心不斷地巡邏,任何旅游者需要幫助時他們都會及時趕到伸出援手。此外,如餐廳的衛生管理、交通安全與事故處理等都屬于他們的執勤范圍。遍布旅游紀念品商店的小巷也是警察嚴密巡視的地方,以免有小偷和扒手。當地家族間的仇恨原來均是由仇殺、暴力的形式解決的,而現在這種事件由警察局出面解決。
然而在伯利恒平和寧靜的表象之下卻隱藏著暴發沖突的危機。在該市附近的迪海希難民營,10000余人生活在貧困之中,他們成為哈馬斯和圣戰穆斯林組織招幕的對象,密布于該地區的其他難民營也有哈馬斯的追隨者,甚至在伯利恒市內通往耶穌誕生教堂的大道兩側的建筑物上也可見到哈馬斯組織涂鴨的標語和張貼的傳單。加之,伯利恒非常靠近耶路撒冷和以色列邊境線,因此城內武器走私猖獗。這些都成為伯利恒的安全隱患。

練就出色的特種部隊警察
當伯利恒市警察局長阿布·扎義德· 哈迪卜上校(他一直是阿拉法特的副手)回顧他手下特種部隊的組建歷程時,他認為伯利恒市不同于巴勒斯坦的其他任何地區,因此他的部隊必須要能夠應對任何緊急事件的發生。伯利恒發生的事件,不論是逮捕一名被通緝的哈馬斯恐怖分子,還是槍手劫持人質,都會上各國的國際新聞。因此在部隊的快速反應上不能有任何失誤,戰術行動上也不能出現謬誤,因為任何失敗都會引起政治上的深遠影響。
根據巴以最初簽訂的協議,巴勒斯坦警察部隊的規模是受到控制的,每個警局所分配到的槍支彈藥數量也是有限的。然而,巴警方高層人員意識到未來巴勒斯坦的興衰將取決于能否制服企圖破壞和平進程的恐怖分子。因此訓練出一批裝備先進武器的警員是刻不容緩的。
最優秀應募者被送至阿曼和開羅的警校進行高級警察戰術訓練,以適應特種部隊作戰的需要。攀爬繩索和人質營救代替了原來指揮交通和發布訊令的課程。訓練著重于武器使用技巧、駕駛技巧和近距離搏斗。當然還有武術以及非致命性武器的運用和戰術等,因為特種部隊的任務之一就是驅散民間暴亂。
一個烈日當頭的夏日正午,在巴勒斯坦本土的訓練場,警察局特種部隊正在進行一場12小時的實戰演練。特種部隊的一半警察全副武裝,手持盾牌組成一道人墻,面對由另一半警察扮演的暴徒。這些“騷亂者”向全副武裝的警察投擲石塊和鐵罐,然而那道人墻卻巍然不倒,并一點點向前推進,將“暴徒”包圍起來,然后警官們才掏出木制警棍,將“暴徒”制服。實際上,經過在約旦的訓練以及一些海外軍隊同行的指導,警察局特種部隊所掌握的一些戰術已證明他們有了長足的進步。由于任何小規模游行或暴動都有可能發展為一場能上CNN新聞的巷戰,當地警察十分重視反暴亂的訓練。
伯利恒市警察局特種部隊突襲恐怖分子據點時,一般乘坐高速蘭德·路華越野車,以便在最短時間內趕到目的地。當車還沒有完全停穩,每輛車上便跳下6名全副武裝的特種部隊警察包圍住可能藏有“恐怖分子”的建筑物。負責強行進入建筑物的警察從車上拖下一個木頭梯子,在隊友的掩護下,攀上建筑物的屋頂。其他警察將AK47步槍上膛,犀利的目光盯著每扇門和每個窗戶。行動的總指揮—— 一位上校發布了開始攻擊的命令,當地面隊伍率先自一樓破門而入時,垂降的隊員則從二樓的窗戶突入,整個過程在100秒內完成。

挑戰與考驗
相比于西方甚至以色列的警察戰術部隊,伯利恒市警察特種部隊的裝備只能用“簡陋”兩字形容。該部隊最常用的則是一些簡陋的裝備,如防護性承載設備以及梯子等原始的工具,只有極少數警察配備震暈彈、防彈衣和防護盾牌。但這支特種部隊所執行的任務之艱巨、所巡邏的區域之危險,則毫不亞于其他同類部隊,正是他們英勇獻身的精神彌補了裝備上的不足。
伯利恒市警察局特種部隊在維護城市安全方面表現出色。每年伯利恒要舉行3次大規模圣誕慶典;12月25日是多數西方基督教徒舉行的圣誕紀念日;而按照希臘和俄羅斯東正教傳統,圣誕活動在1月6日舉行(根據舊羅馬儒略歷);另外,亞美尼亞的朝圣者則是在1月19日進行慶典。每年,數十萬名朝圣者來參加圣誕慶典,從早上起,來自全球的旅游者、朝圣者就蜂擁至廣場觀看唱詩班演唱,午夜的彌撒則會有當地重要的當權人物及外交官參加,因此伯利恒市警察必須保障絕對安全。
每年在舉行慶典之前,國民警察在特種部隊的帶領下對將要舉行慶典的地區進行檢查以確保安全。基督教堂內外都布置有武裝警察以及便衣警察,任何紛亂都會立即被制止。為防止恐怖襲擊,伯利恒市警察特種部隊全副武裝準備就緒。
保護教皇駕臨無疑是這一地區最重要的安全保障任務,不論對以色列人來說,還是對巴勒斯坦人來說都是一樣的。2000年3月22日,教皇約翰·保羅二世駕臨伯利恒市。以色列特種部隊同伯利恒市的巴勒斯坦特種部隊合作十分成功。在馬槽廣場,伯利恒市警察局特種部隊負責值勤,巴勒斯坦安全部門的其他人員也前來支援。在伯利恒市中心,伯利恒市警察局特種部隊根據情報部門的信息對有可能隱藏恐怖分子的房屋進行了突擊,并在街上設置路障。當伯利恒的市民們忙著在街上布置棕櫚枝、鮮花、懸掛巴勒斯坦和梵蒂岡國旗時,特種部隊隊員在一家一戶地巡查恐怖主義嫌疑分子。巴勒斯坦警方還為教皇訪問迪海希難民營制定了周密的安全計劃。“我們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讓教皇安全到來,安全離開”,一名特種部隊警官回憶道,“我們的任務是防止任何可能導致沖突的事件發生”。
然而,令人感嘆的是,在和平真正降臨之前,今天的伯利恒正處于不可預料的危機當中。在這個混亂與暴力的關頭,自治區內是否能夠維護法律與秩序,并進而邁向某種程度的獨立,將是巴勒斯坦政府與其精銳特種部隊面對的終極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