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水明
我是一個農民通訊員,1 987
年開始從事新聞寫作,兒經失敗
后,我終于在市報上發表了一些
“豆腐塊”、“火柴盒”。時間久了,
我朝思暮想拜一位高師。可轉念
一想,我犯愁了:居住窮鄉僻壤,
以種地、賣油維持生計,自感矮
人三分,我到哪里求師學藝呢?
1990年的秋天,我在一位朋
友家里看到份《新聞愛好者》雜
志(1990年第8期),便急忙捧起
來瀏覽。一篇題為《峴山的兒子》的
人物通訊深深地吸引著我。幾經
打聽,得知作者楚揚就在平頂山市
教委宣傳科上班。于是,我乘長途
客車來到平頂山市,找到教委,見
到了楚老師,向他表白了想拜他為
師的心愿。楚老師微笑著說:“我倆
做朋友、筆友吧。你長期生活在基
層,奔波于鄉間。農村天高地闊,新
聞、趣事多得很!只要肯吃苦動腦
筋,你一定能夠寫出許多好稿件。”
從此,我倆經常電話、書信聯系,他
沒少為我修改稿件。更令人感動
的足,楚老師自費為我訂閱了一份
《新聞愛好者》。他告訴我,這份雜
志足通訊員的良師益友,一定會傳
授給我很多寫作技巧。十幾年來,
我每川都會收到楚老師給我訂的
《新聞愛好者》雜志,供我潛心研
讀。雜志中的《通訊員園地》、《新聞
大學》、《小記者》等欄目對我啟發
很大,慢慢地,我的稿件質量逐步
提高,有的還在市里獲了獎。
我也因上稿率高,曾被平頂
山市石龍區委宣傳部聘為々職
新聞報道員,并且年年被區里評
為優秀通訊員。回想起這些收獲
和榮譽,我打心眼里感謝楚揚老
師,更感謝《新聞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