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勞德 王治河 楊富斌
摘要:文章通過分析馬克思與懷特海的理論契合,揭示了以強調動態的變化、和諧的關系、整體思維和對人類社會的前進性發展抱有深刻的樂觀態度為特征的馬克思的社會哲學和懷特海的過程哲學對創造性地解決當代世界特別是中國社會和經濟發展所面臨的許多難題所具有的理論指導意義,提出中國應走一條整合式的發展道路。關鍵詞:馬克思;懷特海;過程哲學
作者簡介:費勞德(RonaldP.Phipps),男,美中友好協會西雅圖分會前主席,美國過程研究中心中國部顧問,美國中國物品公司總裁。2001年應《求是學刊》之邀訪問黑龍江大學,論文《懷特海過程哲學及其當代意義》發表在《求是學刊》2002年第1期,主要從事懷特海哲學和過程哲學研究。
譯者簡介:王治河(1960—),男,美國過程研究中心中國部主任,《中國過程研究》雜志主編,主要從事西方后現代主義和過程哲學研究。楊富斌(1958—),哲學博士,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法政學院教授,主要從事網絡社會與文化、現代西方哲學和法理學等研究。
中圖分類號:B712.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7504(2004)06—0012—08收稿日期:2004—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