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以忠
“你們把干部花名冊拿給我。”
1949年11月8日下午,周恩來乘坐的轎車在東單外交部街31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門前停了下來。這是周恩來自擔任共和國總理兼外交部部長以來第一次來到外交部。
周恩來身著黃色咔嘰布中山裝,在李克農等人的陪同下,精神抖擻地走進外交部長辦公室。這間辦公室有30余平方米,地上鋪著地毯。臨近南窗,安放著一張紅木雕花的大辦公桌,一套沙發,4把紅木太師椅,4個紅木雕花的書櫥;書櫥里放滿了線裝的古書和中外有關外交學、外交史以及國際問題的著作。辦公室西側外間為一大型會客室,用來接待各國使節和重要外賓。
周恩來看過以后,坐在辦公桌邊的椅子上說:“這個辦公室雖沒有我的政務院的辦公室大,卻比那個闊氣。我不是說過嘛,一切因陋就簡,為什么要搞得這樣豪華呢?”
李克農笑笑說:“總理,這些東西,原來都是北洋政府外交部的,已存放在這房子里30多年了。”王炳南說:“總理你看,這些太師椅上都刻有龍的圖案,不是宣統皇帝就是袁世凱登基做皇帝時添置的。”
周恩來看了看說:“這都是勞動人民的創造。以前供皇帝和官僚們享用,現在又回到了人民手中。舊物利用,再為人民服務,這很好。”停頓了一會兒,他眼睛掃視一下在座的人,鄭重而又嚴肅地說:“我今天告訴你們,在我當外交部長的時候,不得建造新的外交大樓,也不許增添更多的房子和辦公用具。這些就很好了。一定要勤儉搞外交。”
新任命的副部長李克農、章漢夫和辦公廳主任王炳南連連點頭:“一定遵照您的指示辦。”
周恩來對李克農、章漢文、王炳南說:“你們把干部花名冊拿給我。”王炳南一聽,把早已準備好的干部花名冊送到了周恩來面前。他們知道周恩來有一個習慣,到一個機關或開一個重要的會議,都要對在場的人逐個點名。用周恩來自己的話說,通過點名既可認識人,又可直接交談,了解情況,增進感情。今天是周恩來第一次到新中國的外交部參加成立大會,對出席會議的人無疑都要點名。所以王炳南早就準備好了一份外交部干部的花名冊。
周恩來接過花名冊,一頁一頁地仔細翻閱。每個干部的姓名、籍貫、年齡、學歷、特長,他都一一看過,有的還默記在心。周恩來看完花名冊說:“人不多啊。總共才200多,要面對世界200多個國家是很不夠用的。”李克農回答說:“是的。我們正在物色和抽調一些干部來充實外交部,不過人很難選,懂外交、會外文的人不多。”
“你這樣說就不對了。幾億人口的大國,還沒有人才?”周恩來話鋒一轉,;‘當然了,外交干部是代表國家和人民利益的,必須挑選那些絕對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任何時候都能夠站穩階級立場的人,決不能有牛點兒馬虎。世界上每個國家的統治階級都要挑選本階級中最忠誠、最可靠、有才干的分子來從事外交工作。”
“我們的外交干部無非三個來源:一是從軍隊中選調,軍隊干部經過戰爭的考驗,是最靠得住的;二是從地方干部中選調,他們有領導工作的經驗,也是很靠得住的;三是從地下黨中選調,他們的文化水平比較高,從敵人白色恐怖中度過來的,也是可靠的。”周恩來明確指出解決外交干部缺乏問題的途徑。
李克農說:“我們將遵照總理的指示,馬上著手選調。現在我們已從軍隊中物色了幾位將軍,準備派出去當大使,還要調些中級軍官和參贊,也要從地方上調一部分干部。”周恩來臉上露出微笑,滿意地說:“這很好。不過要訓練一下,請一些專家講點起碼的外交知識,比如一般外交禮儀,見人如何打招呼、握手,如何用刀叉吃西餐,如何穿西服打領帶等等。如能學點外文更好。”“我是外交部長,今天到外交部來,你們應稱我周外長。”
當周恩來健步走進外交部東樓大廳時,人們不約而同地站了起來,熱烈鼓掌。
周恩來經歷這種場面已不止一次了。他非常謙虛地說:“同志們,請坐下。我周恩來和大家一樣,也是個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人,我也犯過錯誤,現在還有許多缺點和不足,并不像外界說的那樣完美無缺。以后,我們要長期共事,你們會看到我的優點,也會發現我的缺點的。所以我們要互相幫助,互相提醒。外交工作與其他工作不同,不允許有半點兒差錯。”
李克農站起來宣布:“同志們,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成立大會,現在開始!首先,請我們敬愛的周總理講話。”
周恩來站起來說:“首先我要糾正李克農副部長一個錯誤……”
會場上的氣氛頓時緊張起來:怎么李克農剛到外交部當副部長就犯錯誤了?李克農自己也覺得莫名其妙,臉上顯出尷尬的表情。
“我是外交部長,今天到外交部來,你們應稱我周外長,不要稱我周總理嘛!”
周恩來緩緩坐下,和藹地說:“今天在座的有的第一次見面,我們先認識認識,好嗎?”他從頭點名道:“外交部副部長王稼祥,他現在是我國駐蘇聯大使,也是我們派出的第一位大使,不在國內,但他還是兼著外交部副部長。他是位老同志,當過紅軍政治部主任、軍委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員。他在蘇聯留過學,很受斯大林和蘇聯同志的信任。”周恩來又點到李克農:“李克農副部長現在主持外交部日常工作。他是個老黨員、老紅軍,長期做情報和統戰工作,是代表黨中央第一個同張學良將軍接觸的人。”他側過身來,對坐在旁邊的李克農說:“你是安徽蕪湖人,陶行知也是你們安徽蕪湖人嘛。你們蕪湖是魚米之鄉,也是人才輩出的地方。”
周恩來又對坐在他左邊的章漢夫說:“你是江蘇武進人,同瞿秋白、張太雷是同鄉。這兩位都是才華橫溢的革命家,可惜他們死得太早,只有30多歲。”
“這兩位我都認識,也曾領導過我。”章漢夫答道。
“克農沒有上過大學,漢夫是留美、留蘇的學生,你的英文很好,俄文怎樣?”
章漢夫回答說:“俄文忘掉很多,但還能聽懂一些。”
“做外交工作的一定要學習外語,已經會外語的要提高,不會的要從頭學。我們不行了,歲數大了,你們還年輕,來日方長。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周恩來一邊說一邊翻著花名冊,“辦公廳主任王炳南,你們都知道,他是德國留學生,好像還在日本留過學。”
“蘇聯東歐司司長伍修權,沒有到任。他是莫斯科中山大學的學生,當過共產國際代表李德的翻譯,八路軍駐蘭州辦事處主任,后來一直在軍隊工作,現任東北軍區參謀長。由他來同蘇聯、東歐國家打交道是合適的。”周恩來翻開花名冊下一頁接著說,“亞洲司司長沈端先(即夏衍),杭州人氏,日本留學生,我國有名的文學家、戲劇家、翻譯家,中國電影事業的開拓者之一。他也沒有到任,暫由喬冠華兼代理司長。”
喬冠華立即恭恭敬敬地站起來,向大家點頭示意。
周恩來對喬冠華說:“你坐下吧!”他接著介紹:“喬冠華是清華大學哲學系畢業,然后又到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德國杜賓根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我們這里的外國大學博士學位的不多吧?”
“有,總理。”龔澎站起來說:“我們司的副科長浦三同志,就是美國哈佛大學的哲學博士。”
,
“噢!”周恩來略帶驚訝地說,“我們外交部還有人才呀。浦三同志你今年多大了,是哪里人?”
浦三站起來說:“總理,我是江蘇無錫人,1923年11月出生。”
“江浙才子多,可我這個江浙人就不行啦!你的英文一定很好了?”
“不行,馬馬虎虎的能用。”
“你不要謙虛嘛!英文這個工具,你將來可以大顯身手。”
周恩來停頓一下又說:“喬冠華回國后,用‘喬木的筆名寫了大量的國際時事評論文章。在延安的胡喬木同志也用筆名寫了大量的文章。他們兩人既是同鄉又是同學,故而一時有‘南喬、北喬之稱,傳為佳話。”周恩來突然問大家:龔澎同志你們不認識吧?她是喬冠華同志的夫人,是我們的情報司司長。
全場回答:“認識、認識,她是我們外交部的第一位女司長!”
“不,還有龔普生同志,龔澎同志的姐姐,章漢夫同志的夫人,是我們國際司的副司長,她們兩姐妹都出自安徽名門望族。龔澎還是‘一二·九學生運動的領袖。那時你在燕京大學讀書,”周恩來轉向龔澎問。
龔澎站起來說:“是的,總理,我同黃華同志是同學。”
“那司徒雷登是你們的老師了?”
“是的。”
“這人后來當上了美國駐華大使,毛主席寫的《別了,司徒雷登》就是指他的。這個人回國以后干什么去了?”
“聽說,回他家鄉賦閑了。”喬冠華站起來回答。
“下面我想改變一下做法,不用我來介紹,而是自我介紹。”周恩來說,“韓敘,你介紹一下你的簡歷。”
韓敘十分謙恭地站起來說:“我是江蘇江寧人,1924年生,燕京大學經濟系畢業。”
“你現在在辦公廳禮賓處當副科長?”
“是的。”
“禮賓工作很重要,這是個門面,外國人首先看你待人接物是否友好。當然,我們新中國的禮賓工作,應當有自己的風格、特色,不卑不亢。不像清朝和國民黨政府見到外國人就卑躬屈膝。我們既要有骨氣,又不要有驕氣。總之,要慢慢摸索,要總結經驗,制定出一套制度。”韓敘連連點頭。
“凌青,我們在延安時就認識。”周恩來翻著花名冊。
凌青站起來,自報家門:“我是福建人,1923年生,大學畢業,在中央外交小組工作。現在是美澳司的科長。”
“你是林則徐的后代?”
“是的,我是他的玄孫。”
“林則徐禁止鴉片,抵抗英國侵略者,是一位頗有見識和才干的民族英雄,一直受到后人的尊敬和敬仰。你要繼承、保持你們祖上的遺志和榮譽。”
“是的,總理,我一定努力工作,為新中國的外交事業做出貢獻。”
周恩來把到會的人一個個地都點到了。
“在外交上,我們要有獨立的精神,要爭取主動。”
隨后,周恩來發表了外交部成立后的第一次重要講話。他說:“關于外交工作,特別是同帝國主義斗爭,我們不能說沒有一點經驗。抗戰以來10多年,我們當然是有些對外斗爭經驗的……對帝國主義既要藐視,又要重視,這是辯證的。在戰略上要藐視,在戰術上要重視。對具體斗爭,我們必須精心組織,好好地進行。這同打仗一樣,我們稍不經意,就會打敗仗。但也不要怕它,否則就會處于被動,它就處處威脅你。舊中國在外交上一貫是神經衰弱,怕帝國主義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軍閥袁世凱,國民黨的蔣介石,哪一個不是跪在地上辦外交的呢?中國100多年來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們不學他們,我們不要被動、怯懦,而要認清帝國主義的本質,要有獨立精神,要爭取主動,沒有畏懼,要有信心。”
會場上鴉雀無聲,人們都在聚精會神地聽他講話。每個人都用筆在記。
他略微提高聲調說:“我們要求每一個同志,一切從學習出發,不要驕傲,不要急躁,不要氣餒。同時,還要有紀律。外交同軍事一樣,外交不過是‘文打而已。我們說一句話,做一件事,都可能影響戰斗,必須有嚴格的紀律。一切都要事先請示、商討,批準后再做,做完后要報告,這一點很重要。”
周恩來的話音一落,全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有不少人還站起來鼓掌,足足有五六分鐘之久。
周恩來講完話以后,已是吃晚飯的時候。他在王炳南陪同下來到樓下食堂,同外交部工作人員一道排隊,買了一盤豆腐清湯、一碗米飯,隨便找了一個座位坐下就餐。
晚飯以后,舉行外交部成立晚會。鄧穎超也趕來參加了。晚會上,周恩來翩翩起舞,舞姿優美動人,外交部的女同志都爭先恐后地陪他跳舞。他同舞伴們一邊跳舞一邊聊天,了解每個人的情況、思想和工作,在舞間休息時還同大伙談心,沒有一點兒領袖架子,大家都愿將自己的心里話告訴他。
周恩來憑他的品格、智慧、才能,贏得了人心。他依靠大家,大家也全力擁戴他、支持他,都愿在他領導下工作。這樣上下一條心,緊緊地團結在一起。顯然,新中國的外交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取得了一個又一個重大勝利,這是與周恩來的貢獻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