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愛東等
一、切花香石竹的摘心技術
切花香石竹進行摘心處理的目的是為了增加分枝數,提高單株產花數與調節花期,均衡適時供花。
1.摘心時期:香石竹第一次摘心,一般在定植后30天左右,當幼苗主莖有6~7對葉展開時進行。主莖上有5~6個節時摘除莖尖生長點,也可根據不同品種側枝發生的特性適當多留或少留1~2節,不易發生側枝的品種節位可留高一些。香石竹的第二次摘心,一般在第一次摘心后30天左右,側枝生長有5~6節時進行。經過兩次摘心,每株香石竹可發生6~10個開花側枝。香石竹摘心的時間最好在晴天中午前后進行,以利傷口愈合。
2.摘心方法:根據不同栽培類型、不同品種性狀及對花期的要求,香石竹摘心可采用多種方法,不同摘心方法對花的產量、質量、開花時間有不同的影響,常見的摘心方法有三種:①一次摘心法。對植株主莖只進行一次摘心,促使植株萌發3~4個側枝形成開花枝。為了爭取提早開花,摘心期可在定植后20~28天內進行,摘心過晚,會推遲開花。一次摘心的方法主要應用于大花型品種的短期栽培,特別適合早熟品種,有利于提早采收第一批花。這種摘心方法的缺點是花期比較集中,第一批花與第二批花有明顯的間隔期,并形成兩個采花高峰,這種摘心方法要做到均衡供花比較困難。②二次摘心法。主莖摘心后,當側枝生長有5節左右時,對全部側枝再進行一次摘心,使單株形成的花枝數達到6~8枝。兩次摘心可以形成較多的花枝,第一批花采收比較集中,而下一批花莖的生長勢弱,并延遲開花。二次摘心法通常適用于晚花性品種。摘心時間的早晚,同樣對花期早晚產生影響,可以采取分批摘心的方法,均衡花的采收期。③第二次半摘心法。為了解決既要提早采花又要均衡供花的矛盾,在一次摘心與二次摘心的基礎上改良為第二次半摘心的方法,即在第二次摘心時,留一半側枝不摘心,促其提早開花;另一半側枝進行摘心,使其延緩開花。這樣處理之后,進行二次摘心的側枝開花花期,正好處在第一批與第二批花高峰期的中間,基本達到均衡采花的要求,另外再通過調整摘心時期或摘心節位的高低,又可影響花期的早晚。第二次半摘心法,摘心的側枝數量一般要求限制在每株2個側枝以內,并選上部的側枝摘心,摘心量過多會使整株切花的質量受到影響。
二、切花香石竹的整枝修剪技術
香石竹整枝修剪是指切花生產期間側芽的疏留,花枝的疏芽與疏蕾,也包括對二年栽培類型的香石竹在第一年生長周期結束后進行的植株修剪。
1.切花生產期間側芽的疏留:香石竹定植后,經過1~2次摘心,側芽萌發形成大量分枝,分枝數量的增加,會相應地提高單位面積切花產量,但分枝數量超過合理的密度,切花的品質會大大下降。因此,需要根據栽培品種的特性、栽培方式、栽培季節與管理水平等因素確定每株香石竹側芽的數量。目前,國際上香石竹的產量為每平方米300枝左右,一般產花2批,當栽培密度為每平方米50株時,每株理論采花量應達到6枝,按2次采花,則每株有效側枝留量應為3枝。當栽培密度為每平方米37株左右時,每株側枝留量應達到4枝。為了保證優質切花的產量,實際留枝量應比理論數略有提高。所以,一般每株香石竹應保留側枝4~5枝。在確保疏留量之后,應將健壯、節位低、發枝能力強的側芽培養為開花花枝,其余弱枝均應疏除。采收的第一批切花最適宜的位置應在花枝的第七節左右,以后在第五節和第六節發生側芽,再留1~2枝作第二批花的花枝培養。
2.花枝的疏芽與疏蕾:香石竹側枝頂芽形成花蕾后,在頂花蕾以外的側芽很容易發育生長成側花蕾或營養枝。為保證頂蕾的正常發育,保證切花質量,一般單花的切花品種,需要及早摘除側花蕾以及第七節以上的全部側芽,第七節以下可選留1~2個作為下一批切花花枝培養,其余亦應盡早疏除。多花品種可疏除頂花芽或中心花芽,促使側花芽均衡發育。疏芽疏蕾,應在發育初期用手指掐住芽與蕾在基部左右撥動掰除,不要損傷莖葉。
3.更新植株的整枝修剪:香石竹進行2年栽培時,當第一年生產結束后,可對植株進行修剪更新,一般應在6月下旬進行。剪除前應停止灌水,待老莖萌芽后開始澆水,一般停水時間為3~4周。(山東省濟寧市師專生物系 徐愛東 郵編:27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