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 鳴
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國的經濟、社會和人民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的經濟以平均9%以上的速度連續20多年飛速地發展。到2000年底,按銀行匯率折算,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經超過800美元,這是人民生活水平總體上達到小康的重要標志。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人的收入水平確實大大提高了,生活條件也在不斷改善。當我們談到生活質量時,不少人可能會很自然地認為,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質量當然也會隨之提高。事實上,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其實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它們之間盡管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但兩者的內涵和衡量標準卻并不相同。
“生活水平”主要是指與人們的收入水平或消費水平相關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的客觀條件或環境的變化,通常通過人們的衣、食、住、行以及健康、教育、文化、娛樂、社交等反映人們生活條件或環境的客觀指標來進行測量與評估。衡量和比較生活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恩格爾系數。所謂恩格爾系數,即食品消費的支出占家庭總支出或總收入的比例。19世紀末,德國統計學家恩格爾發現:收入越低的家庭,購買生活必需品支出的比重越大;收入越高的家庭,購買生活必需品支出的比重越小。后來,美國的奧珊斯基用“食品消費”的概念取代了“生活必需品消費”的概念,并將恩格爾系數用于測定美國的貧困線。再后來,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了一個用恩格爾系數判定生活發展階段的一般標準:60%以上為貧困;50%~60%為溫飽;40%~50%為小康;40%以下為富裕。
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城鎮居民的恩格爾系數為56.7%(1981年),農村居民的恩格爾系數為61.8%(1980年),都接近或超過了以恩格爾系數來評判的貧困標準。而20年后的2000年,中國城鎮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已經下降到39.2%,開始邁入富裕水平的門檻;農村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則下降到49.1%,也已經進入小康水平。
而“生活質量”主要是指人們對生活的適應狀態和主觀感受,通常通過人們對工作、生活、婚姻家庭等領域的態度和滿意度等主觀指標來測量與評估。我們來看一看,高收入人群的生活質量是否令人滿意。
在現階段,中高收入的人群主要集中于個體工商戶、公司里的白領、企業的管理者和專業技術人員,著名學者或文藝工作者,一些從國有企業分化出來的老板,或者私營企業主,等等。這些人所從事的職業,不是涉及商業活動,就是要求具有高度專業化和技術化的能力。因此,工作時間長、復雜程度高、挑戰性強,生活不規律,人際關系壓力大,這些都是他們不得不面對的苦惱問題。盡管有著不菲的收入和令人羨慕的職業,要想從心底里輕松快樂起來,還真是不容易。
馬女士曾在外企做過多年的人力資源部經理,兩年前和朋友一起,注冊了一家咨詢公司。憑借多年工作中積累的行業經驗和社會關系,公司的業務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總算做得還不錯。不過,自己當老板可不比從前當職員,朝九晚五的作息時間早已是遙遠的回憶,即使離開公司,躺在自家舒適的床上,腦子里依然想著工作上的問題。馬女士說:“自己當家作主,就不能只顧眼前。今天的飯是有了,那明天的、后天的飯碗呢?總不能到時候才找。只能不斷強壯自己,拼命往前發展,才可以面對越來越多的競爭對手。你問我累不累?那還用說,當然累了!但是我不能停下來。”因為工作忙,馬女士一直猶豫要不要生小孩。她都快30歲了,丈夫也早已過了而立之年,這個問題不解決,家庭關系總是有點緊張。馬女士每天忙于公司業務,以前的朋友都有些疏遠了,有時想找個人說說話,卻忽然發現彼此之間已經有了距離。更讓馬女士沮喪的是,前幾天在街上遇見許久沒見面的好朋友,她叫對方的名字,女友竟半天沒認出她來,而后,女友大驚小怪地喊道:“哎呀,你干什么去了?怎么顯得這么憔悴呢!你一定好久沒有去美容院了。你看你的眉毛,亂七八糟的,還有皮膚,干得像紙一樣。走,我向你推薦一個好地方,專門是給你這樣的職業女強人服務的……”馬女士只有苦笑。
王教授在國內一所知名高校任教,是一位小有名氣的教育專家。由于王教授聰明勤奮,又非常善于處理各種人際關系,因此在系里頗受重視,還爭取到好幾項國家和國際的科研基金項目,教學科研經費根本不用發愁。王教授名聲在外,經常有人慕名請他去講課,寒暑假的時候,更是輾轉于全國各地。事業成功,生活有保障,王教授似乎沒有什么可憂慮的。其實不然。作為學科帶頭人,要想保持領先地位,必須加倍努力,才能不斷有成果。王教授一心只顧事業,家中的老母和小兒卻逐漸成為他的心病。由于經常出差,家里的事情只好交給妻子去管。即使他不出差,也沒有多少時間待在家里,更別說跟家人交流了。母親身體不好,需要照顧,偏偏又跟兒媳婦合不來,一氣之下,回老家去了。臨走前,她對兒子說:“你出息了,我享不了這個福,就當白養你了!”這讓王教授難過了很長一段日子。老母親一走,妻子只需要照顧兒子一個人,更是加倍地溺愛他,要做什么都依他。等到王教授發現兒子越來越不像話時,已經晚了。兒子讀到小學五年級,不及格的次數比及格的次數多,不是不聰明,是因為他太愛玩電子游戲,成天在網上游蕩,誰說也不聽。王教授氣急之下,刪掉了電腦里的游戲軟件,兒子竟離家出走,到網吧去玩!看見家里發生的這一切,王教授不知如何形容自己的心情,總是嘆氣:“我是一個失敗的父親!”
可見,高收入并不能必然導致高質量的生活,應該合理安排生活,平衡事業與家庭的矛盾,才能擁有和諧、幸福的生活。反過來說,收入不是那么高的人群,只要能樹立適合自己的目標,并且積極努力地去改變現狀,也可以獲得好的生活質量。
范姐今年45歲,原來在商場當售貨員。幾年前,她所在的商場因為城市規劃用地而被關閉,像她這樣既無高學歷又無一技之長的中年職工,統一買斷工齡回家了,范姐就這樣成了下崗工人。一開始,她也非常想不通,覺得自己的生活沒有前途了,心情很是壓抑。后來,家人和朋友經常開導她,并積極地幫她想辦法,慢慢的,范姐也就開始考慮新的生活方式。范姐的愛人是推銷員,常年在外地跑,家里的事主要靠她。以前在商場上班,工作時間要求很嚴,經常得請親戚朋友幫忙照顧孩子。現在不用上班了,倒也不是壞事。范姐心想,愛人的收入還可以,維持一家人的生活應該沒有問題。自己再找一份不需要固定時間上班的工作,既增加了收入,又能照顧好正讀高中的女兒。她選擇了家政服務的工作,每天上、下午各干幾小時,還不耽誤回家給女兒做飯。由于范姐態度好,干活又勤快,得到客戶的好評,主動找她要求服務的人家越來越多。范姐做得開心,逐漸恢復了以前的自信和開朗,連女兒也受她影響,學習越發刻苦努力。年底的時候,范姐的愛人因銷售業績突出得到一筆獎勵,全家人高高興興地買回了一臺大彩電。范姐對自己的生活挺滿意,她計劃著,等女兒考上大學,自己就去租一個店面,繼續干自己的老本行,也好給女兒攢點教育經費……
提高生活質量的關鍵,是在現有生活條件的基礎上,更真實地去生活,追求真正屬于自己的目標,追求能給自己帶來快樂和滿足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