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詩
老王家峪是全縣掛號的窮村。
從老輩子起,這里的百姓就靠山吃飯,靠打柴和放牧生活。生產隊時期,這里搞了一個階段的大寨田,費力不少,收效了了。一落實土地承包政策,村里又恢復了老傳統,家家戶戶放牧牛羊,率先成了全縣聞名的“畜牧生產先進村”。那年,狗剩書記剛剛上任,從縣召開的大會上捧回了紅彤彤金燦燦的錦旗,體面得牙都掉了兩顆。
狗剩書記帶著一臉的燦爛把錦旗端端正正地掛在村委辦公室的墻上,讓其他村的參觀者好不羨慕,也讓村里人很自豪了一陣子。狗剩支書在大喇叭上發表熱情洋溢的講話,用一連串的“是吧”告訴村民,一定要繼續發展畜牧業,保住這個先進稱號。
就在狗剩書記領著全村大干快上的時候,縣林業局的領導在鄉里領導同志的陪同下來到老王家峪,嚴肅地說,國家有政策,要封山造林。老王家峪山高林密,應該起帶頭作用。
狗剩支書最聽上級領導的,領導的話就代表國家。狗剩最遠就去過縣城,他不知道全國有多大,只覺得聽國家的沒錯。于是就把山封了,派幾個能干的小伙子做護林員,不準村里的人再到山上放牧。村里人問他,不讓到山上放牧,我們的牛羊咋辦?難道餓死他們不成?狗剩說,餓死不餓死的我不管,咱就得按上級說的辦。于是,村里的牛羊日趨減少,老百姓的日子也不好過了。不過,有失就有得,轉過年來,縣里開三級干部會,狗剩書記又捧回來一面錦旗,上面寫著“封山護林先進單位”,又讓狗剩在鄉親們和外村人面前好好地露了一回臉。
村里的日子過得不大盡人意,村里人護林的自覺性不強,積極性不高,那年春上,不知誰上墳留下了火種,林子里失了火,火勢極大。狗剩領著村里人拼死相救,終于把火撲滅了。縣里為了表彰他們的事跡,頒發給他們“救火抗災先進集體”的光榮稱號,紅彤彤的錦旗又讓狗剩書記很得意了一段時間。
林子燒了以后,村里人找狗剩書記,說燒了還不如把樹砍了,還能賣倆錢花。正巧那陣大抓發展經濟,老王家峪沒什么發展頭,狗剩書記正愁得沒頭沒緒,聽鄉親們這一說,覺得這也是個辦法,就同意了。村里組織人把山上成材的林子伐了,運到山外,一下掙了不少。結果,那年老王家峪又在縣里火了一把,獲得全縣“發展經濟先進集體”稱號,不用說,老王家峪村辦公室的土墻上又多了一面大紅的錦旗。
看著大紅的錦旗,狗剩書記的心里卻高興不起來,他站在光禿禿的山上,像罪人一樣低下了頭,覺得愧對前人和后人。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發動全村人栽樹,來彌補自己的過失。
這年春上,老王家峪全村出動,分片包干,掀起了植樹造林的熱潮,那干勁、那氣勢,讓過路的人都頗受感染。鄉里立即作為典型上報縣里,縣里又報到市里、省里,市里省里組織人來參觀,各新聞單位也紛紛來采訪報道,一時間,老王家峪熱鬧起來,報紙上有名,電視里有影,又成了市里縣里的典型,被評為“植樹造林先進單位”。當狗剩書記接過縣長親手發給他的錦旗的時候,狗剩哭了,大顆的眼淚砸得腳面生疼。
老王家峪植樹造林出了名,縣長在大會上表揚他們是自發地保護環境的榜樣,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踐者,是落實“三個代表”的先進典型。于是,在全縣的各種會議上,老王家峪便獲得精神文明、保護環境等多種榮譽稱號,狗剩書記又把一面面的錦旗捧回來,掛到那面土墻上。
狗剩書記時常盯著滿墻的錦旗發呆,心里老是像堵了一團草似的發慌,耳朵里老響著鄉親們背著他說的話———光掙些破錦旗有個屁用,咱村咋還那么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