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曉鳳 余 曼
在我國,相當一部分人的用藥都是不必要或者錯誤的。據專家估計,這個比例在60%~70%之間。
根據我國官方統計數字,在高血壓患者中,知道自己患高血壓病的患者只有26.6%,遵醫囑服藥的只有12.2%,正確服藥使血壓能達標的僅2.9%。
用藥的目的是治愈疾病,但并不是每個患者都能如愿以償。有時,即使醫生的診斷與用藥都正確無誤,但由于患者用藥不當,藥物也可能致命。如何從藥物中獲取最大的療效并且節省開支呢?本刊編輯部經過精心策劃,遍訪專家,精選總結出了30條妙計,希望您能從中得到建議和幫助。
老王VS老張
老王和老張是親戚,但他們用藥的態度和方法卻有天壤之別。老王今年62歲,十年前他便開始自學醫學知識。他平時有點不適就及時用藥,而且都用很便宜的老藥;他盡量不用抗生素,如果必須使用就用夠療程;用藥前他都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每年自費去醫院體檢一次。雖然是多年的乙肝病毒攜帶者,還患有前列腺增生,但老王的身體狀態卻越來越好。
老張今年48歲,平時一感冒就服頭孢,還喜歡輸液,認為輸液見效快。剛吃完藥,如果沒有馬上見效,就懷疑一切,自行加大藥量,或者盲目投醫,亂吃藥。結果,又是胃糜爛,又是腎小球腎炎,都是亂吃藥吃出來的。
你是否與老王和老張有著類似的經歷?老張的用藥方法當然不可取,如果你想成為老王那樣的用藥高手,需要精通用藥五部曲:溝通→省錢→原則→常識→避免不良反應。在每一個環節中,都有入門級、熟手級和專家級的高下之分。
溝通
溝通得越好,用藥的錯誤就會越少。
入門級
及時就醫老趙因突發頭疼、胸悶,暈倒在自家門口,幸虧鄰居及時發現,馬上送到醫院搶救,才避免了悲劇的發生。老人脫離危險后,家人痛心地說,幾天前就發現他血壓有點偏高,多次勸他去看醫生,他卻固執地認為,高血壓是老毛病,吃點藥,扛得住。專家指出,有病絕不能諱疾忌醫,病情越拖可能越嚴重。尤其是患有呼吸道疾病、心腦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老人,有病千萬不能硬扛著。
病不瞞醫應盡量向醫生提供你全部的健康情況,包括急性和慢性病史、有無藥物過敏史、目前服用的所有藥物和營養品、以及用藥時出現過哪些反應。這樣有助于醫生選擇藥物,在確定治療方案時能全面考慮,揚長避短。
向藥師咨詢在藥店買藥時,多與藥師交談能讓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病情的藥物。國家規定,每個藥店都應該具備一位駐店藥師,以指導消費者選購處方藥。但要注意的是,藥店里并不是每個穿白大褂的人都是藥師,真正的駐店藥師應該取得執業藥師資格證,并且證件必須懸掛在藥店的墻上。
熟手級
老毛病復發也要看醫生老李患有慢性病,每當病情復發時,就憑著自己長期吃藥的“老經驗”,自己去藥店買藥來吃。其實,老毛病復發,其誘發因素并非相同,某些癥狀并非完全一致,還有可能因某種藥品反復使用,而產生藥源性疾病或者耐藥性。所以,在病情復發時,你最好與醫生多溝通,進行必要的檢查后,根據處方用藥。
掌握病情的細節如果你患了高血壓,僅僅知道“我的血壓高,所以服這種藥降血壓”是不夠的,你自己一定要知道你的血壓是多少,治療的目標是把血壓降到多少。只有知道了你的服藥目標,你才可能知道藥物是否有效。比如,血壓在服藥后低于140/90毫米汞柱,或在服用調節血脂的藥物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低于100毫克/分升。專家指出,在離開醫院之前,你應該清楚你的病情,以及使用藥物后將要達到的效果。
專家級
新藥10問在你將要使用一種新藥時,有必要弄清楚以下10個問題。
● 藥名(包括化學名和商品名)?
● 有比該藥更便宜的藥嗎?
● 一次服多少?一天幾次?
● 一天中什么時候服用最好?飯前還是飯后服?可以與食物同服嗎?
● 該藥可以與其他藥物或營養素同服嗎?服藥時可以喝酒嗎?
● 藥物如何儲存?需要冷藏嗎?
● 可能出現什么不良反應?如何處理?
● 如果漏服怎么辦?
● 需要服用多久?
● 需要服完醫生開的所有劑量嗎?如果病情好轉怎么辦?
進行定期檢查如果你正在服用多種藥物,應該和醫生商量定期去復診。定期檢查可以監測你的身體狀態,使你及時發現服藥中的任何問題。
省錢
現在人們普遍感覺藥價很高,其實,很多時候你花掉的錢也許是不必要的。
入門級
貨比三家藥物的價格在不同的藥店可能存在很大差別,因此你需要貨比三家,再尋求最優惠的價格。當然,不能一味追求低價,應該尋求信譽好的藥店。
超出醫保手冊的情況如果你有醫保,那么就盡量用醫保范圍內的藥物。如果藥物超出了你的醫保范圍,也可與醫生商量解決。在很多情況下,都有一些相似或同類的藥物可以替代。
熟手級
使用較便宜的老藥2002年,調血脂藥拜斯亭(西立伐他汀)由于與多種藥物合用時,易引起橫紋肌溶解、腎功能衰竭等嚴重不良反應而撤出中國市場。該藥是拜爾集團于1997年投入市場的。專家指出,像拜斯亭這樣不長命的新藥并不少,在美國FDA批準的新藥中,大約1/5的新藥安全性受到懷疑,或要求修改說明書,還有許多是在上市后不久即被撤出市場,最短者只有4個月的壽命,如治療心律失常的新藥氟司奎南。
偏偏有不少人迷信新近推出的高價藥、新藥、特效藥,似乎治病非它們不可,對一般常用藥不屑一顧。但藥物的效果不是以新舊和價格來決定的,無論新藥老藥、價格高低,對癥下藥才是好藥。新藥也并不總是更好,有大多數老藥的療效更安全更可靠。比如,用于治療呼吸道感染的新抗生素價格非常昂貴,但在疾病初期,應該從青霉素用起,后者花費很低,不良反應也較少。如果動不動就使用新藥、貴藥,病原體一旦產生耐受性或抗藥性,今后用藥將越來越難。
專家級
不必要的藥物堅決不用有的人不明病情胡亂用藥,誤以為不管是否對癥,吃藥總比不吃好。事實上,“是藥三分毒”,專家在臨床中發現,近幾年由于濫用藥物導致死亡者每年都在增加。即使是補藥,如果濫用,反而會違背中醫學陰陽平衡的原則。如血壓偏高及血粘度高的老年人長期服用人參、鹿茸之類的補品,無異于火上澆油,會導致血壓升高,甚至鼻出血不止。而且,并不是只有靠藥物才能戰勝疾病,藥物只是戰勝疾病的其中一種武器,而保持愉快的精神狀態、良好的生活方式、適當的體育鍛煉,對身體健康更為重要。
鑒別藥品廣告不少藥品廣告都有夸大宣傳的成分,如果你不經辨別就輕信廣告,肯定會為此花冤枉錢。要成為鑒別藥品廣告的高手,專家提醒,你必須在頭腦中堅持以下幾點清醒認識:①沒有包治百病的藥物。有些藥品廣告中羅列出的治療范圍非常廣,幾乎包治百病,這種藥物是不存在的。②勿輕信以專家、明星或患者形象作證明的廣告。我國廣告法第二章第十四條規定,藥品的廣告不能利用醫藥科研單位、學術機構、醫療機構或者專家、醫生、患者的名義和形象作證明。③了解疾病的治療現狀,不被廣告中的承諾所蒙蔽。比如,目前沒有一種藥物可以根治高血壓、糖尿病、牛皮癬等疾病,更不可能在幾個月內治愈,患者必須堅持治療,定期就醫。
尋求免費臨床試驗的機會有些新藥在剛上市時,會在醫院做臨床試驗,你可以咨詢醫生有沒有免費試驗的機會。不少患者對臨床試驗持懷疑態度,擔心藥物的安全性。我國規定,進行臨床試驗必須將后果清楚地告知試驗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可能導致嚴重后果的藥物是不會進行臨床試驗的。
原則
一定要嚴格按醫生的要求用藥。
入門級
按時按量用藥身受病痛折磨的人常常操之過急,“恨病吃藥”,誤以為增加用藥劑量或次數會增強藥效。其實,當藥物的血藥濃度已到達最大效應,就無必要增加藥量。否則,不僅療效不會增加,反而會產生不良反應。此外,如果服藥時間不固定,兩次用藥間隔時間過長或過短,會造成血藥濃度忽高忽低。濃度過低,無法達到藥效;過高則易產生不良反應。
處方藥劑量的大小、服藥的次數、療效的高低都是根據大量的研究或循證醫學的資料得出的。你一定要按照藥品說明書服用。如果服藥過程中,你覺得藥物沒有效果或有不良反應,你應當向醫生咨詢,千萬不要自行改變藥物劑量。
堅持療程人們用藥常沿用一種錯誤的“自愈標準”,病情稍有好轉時,就不想再用藥。抗生素使用中這種現象尤其普遍。專家指出,在抗生素治療的最初幾天,存活下來的是毒力非常強的細菌,如果你在此時停藥,這些存活下來的細菌將會迅速繁殖,不僅如此,還會導致耐藥菌株的產生。還有的患者剛服藥一天好轉未見,便懷疑藥效,急于另找醫生更換藥物,甚至想方設法尋覓偏方驗方,期望瞬間帶來神奇療效。這樣頻繁更換藥物,既耗精力,又費金錢,而最終并不能獲得預期療效。
熟手級
選擇最佳時間服藥專家指出,藥物服用的時間會極大地影響其療效。研究發現,上午10點是心臟病和中風的高發時間,其發生率較其他時間分別高40%和49%,因此,為了讓心血管藥物充分發揮作用,并在上午時藥效達到高峰,應該選擇在清晨6~8點鐘服藥。此外,膽固醇在肝臟內的合成主要是在夜間進行,因此,他汀類調血脂藥應在睡前服藥療效最佳;抑制胃酸的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可以選擇每晚睡前服用,因為胃酸的分泌有晝少夜多的規律。這種優選法給藥就好比好鋼用在了刀刃上。不論你服用何種藥物,你應該詢問醫生最佳的服藥時間。
老年人對一些藥物說“不”專家指出,有些藥物對老年人的效果還不可預料,因此最好不要使用,或者使用時注意觀察。這些藥物包括止痛藥右丙氧芬、抗炎藥吲哚美辛、抗抑郁藥阿米替林和一些含有苯海拉明、氯苯那明的非處方藥以及大多數非處方的抗組胺藥。告訴醫生和藥師你的年齡,問問他們是否可以從較小的劑量開始服用。
老年人腎功能的減退對藥物代謝影響較大,特別是那些主要靠腎臟排除的藥物,如地高辛、氨基糖甙類抗生素等,使用時尤應謹慎,老年人如按常規劑量服用可能會引起不良反應。對于同樣的疾病,醫生在你70歲開的藥可能會少于你27歲時的用量,一些對年齡敏感的藥物有:抗抑郁藥:西酞普蘭、安非它酮、舍曲林;抗炎藥:萘普生、賽來昔步、布洛芬;抗高血壓藥:地爾硫卓、普奈洛爾、莫昔普利;降低膽固醇藥:阿托伐他汀、洛伐他汀;潰瘍和胃炎藥:奧美拉唑。
兒童慎用成人藥兒童與成人不僅是體重不一樣,更有諸多生理、病理上的差別,尤其是小兒肝、腎等臟器發育不完善,服用某些成人藥物可能產生不良反應,重者可致殘甚至喪命。如解熱止痛藥含有非那西丁,易使小兒血紅蛋白變為高鐵血紅蛋白,降低攜氧能力,造成全身組織器官缺氧;感冒通含有雙氯滅痛,既抑制血小板凝集,又可損害肝功能,也在禁用之列。
專家級
一加一并不總是等于二 有人認為,治病就像戰場對付敵人一樣,“兵多易勝”。殊不知藥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當某些藥一起使用時,有的能產生協同作用,提高藥物的療效、減少不良反應;有的卻出現拮抗,不僅影響療效,甚至會帶來危害。
藥物-中藥間的不良反應:如白果可能會使機體對抗凝劑或抗血小板藥物的反應增強;人參可以減弱抗凝劑華法林的作用;
藥物-西藥間的不良反應:如維拉帕米(抗高血壓藥)可以增強正在服用抗高膽固醇藥物他汀類的肌肉酸痛癥狀;鎮靜劑(如安定、舒樂安定)和抗組胺藥(如撲爾敏)合用可以嚴重地減慢反應,增加駕車和操作機器時的危險;
藥物-軀體狀態間的不良反應:如安眠藥可以加重呼吸道的問題,例如肺氣腫、呼吸暫停;有心臟疾病、高血壓、甲狀腺疾病和糖尿病者服用解除鼻塞和氣管擴張藥非常危險;
藥物-食物間的不良反應:如蘆筍、菠菜和甘藍等食物可以減弱抗凝劑的作用,因為這些蔬菜中富含維生素K,維生素K具有促凝作用;葡萄、柚汁與大多數的降膽固醇藥物(如他汀類)并用,可增加其不良反應。
常識
在用藥中有許多注意事項和小竅門。
入門級
用白開水送服藥物除非有特殊要求,否則你應該用白開水送服藥物。如果干吞強咽,易使藥物滯留食道中,造成食道粘膜損傷、出血等嚴重后果。用茶水、果汁送服藥會影響藥效。茶葉中的咖啡因、茶堿、鞣酸等可與藥中成分發生反應,使藥物失效或產生不良后果。果汁中含有酸性物質,可使許多藥物提前分解,或使糖衣提前溶化,不利于胃腸吸收。某些堿性藥物更不能與果汁同時服用,因為酸堿中和會使藥效大減。
膠囊不能拆開服用藥物制成膠囊劑服用的主要目的有二:①消除或掩蓋某些藥物的苦味和難聞的氣味。②避免有些藥物對口腔粘膜和胃粘膜的刺激作用。如果將膠囊內的藥物倒出后服用,就可能出現惡心、嘔吐、腹痛、食欲不振等現象,或者藥物被胃酸破壞,需要腸溶的藥物,卻在胃中溶解,而不能很好地被吸收,達不到預期的治療效果。
有些藥物不能碾磨一些人把藥片碾磨后放入水里服用。專家指出,有的藥片在體內緩慢地釋放藥物有效成分,當這些藥物碾碎后將會被身體很快地吸收,就不能達到效果。不能碾磨的藥物有:緩釋藥物(如硝苯地平緩釋膠囊),控釋藥物(硝苯地平控釋片),腸衣片(如阿司匹林腸衣片),舌下含服的藥物(如硝酸甘油片)。如果是醫生告訴你需要碾后服用,你一定要在服用的當天碾磨(過早碾磨會影響藥效)。
熟手級
服中藥時不要加糖中藥味道苦澀,你也許想在其中加糖來矯正口味。殊不知,糖中有較多的鈣、鐵等礦物元素,可與中藥中的蛋白質起化學反應,致使療效大打折扣。還有些藥物恰恰是利用苦味來刺激消化液的分泌而發揮療效的,若在藥中加糖,效果不佳。
使用合適的瓶子裝藥有時候你可能把藥片移放到與原先藥瓶不同的瓶子里,這樣你很容易忘記這到底是什么藥。所以在換藥瓶時,要把藥名、說明書貼在瓶子上。另外,有些藥物需要避光保存,要選用不透光的藥瓶,才能阻擋光線,使藥物不會分解失效。
丟棄過期藥物藥物一旦過期就應該丟棄,過期的藥物有可能已經變成毒藥。使用過期的四環素可引起范可尼(Fanconis)綜合征,這是一種能引起腎臟損害和骨軟化的嚴重疾病。因此,你需要至少每年檢查一下你的存藥,丟棄過期藥。
專家級
建立長期服藥記錄如果你需要經常服藥,最好建立一個服藥記錄,將你服用的每一種藥品的名稱、劑量、頻率、持續時間、效果等信息記錄下來,越詳細越好。這有助于醫生和藥師判斷最適合你的藥物。
避免不良反應
許多藥物都有不良反應,下面是一些防治的方法。
入門級
注意細微的癥狀如果在服藥期間你感覺有任何不適,就應當向醫生或藥師咨詢。如果你不能適用此藥,大部分藥物都有其他的替代藥,醫生會給你換藥。
熟手級
調整服藥時間有時只要簡單地注意你的服藥間隔時間,就可以減少不良反應。這通常是許多抗高血壓藥物不良反應(眩暈)的解決辦法。此外,藥物與食物同服(有禁忌除外)可以減少許多藥物引起的惡心等常見不良反應。煙酸可以與食物同服,以減少其引起的面部潮紅等常見不良反應。調整你的服藥時間前你應該征求醫生或藥師的意見。
避免突然停藥某些藥物在使用過程中不能突然停用。例如:冠心病心絞痛患者使用β-阻滯劑(阿替洛爾、美托洛爾)治療突然停用時,可發生心絞痛惡化、甚至出現心肌梗死或室性心律失常,故應在一周內逐漸減量。
專家級
一些簡單的家庭處理辦法如果改變服藥時間仍不能減輕不良反應,你可以自行采用一些簡單的處理方法。例如,抗生素常常引起腹瀉和陰道霉菌感染,喝酸奶可以幫助恢復腸道的正常菌群。某些藥物如抗生素、抗驚厥藥和利尿藥長期服用可導致機體的某些營養素的缺乏,一個解決的辦法就是補充這些缺乏的物質。如何補充你應該與你的醫生商量而不要擅自處理。
后記:上面所談到的一些問題雖未能反映合理用藥的全貌,但卻是一些較為實用的用藥知識。專家鄭重提醒,藥品不是小菜,不能隨便服用,醫學問題是專業性非常強的問題,連有些素質不高的醫生都會用錯藥,所以用藥時最好多與專業人員溝通,多閱讀權威的醫藥科普雜志,正確認識藥物,合理用藥,才能藥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