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雙雁
對于《輕兵器》的讀者來說,"輕武器"一詞再熟悉不過了。可是如果請問:什么是輕武器?恐怕大家會給出五花八門的答案。的確,"輕武器"作為一個概念,各國學術界對它的解釋也不盡相同。讓我們從基本概念入手,對"輕武器"作個了解吧--
下面列出了幾種工具書中"輕武器"條目的釋文:
英國《簡氏軍語詞典》"單兵攜行使用的輕型武器,如手槍、轉輪手槍、步槍和沖鋒槍。"
美國《武器和軍語詞典》"口徑等于或小于0.60英寸(15.24mm),包括自動武器和霰彈槍在內的所有武器。"
日本《軍事用語詞典》"輕武器包括一般單人能夠攜行、單兵或雙手操持發射的所有武器。根據軍用定義,輕武器還包括機槍。"
《美國大百科全書》"口徑不大于 20mm的火器,除少數例外,輕武器在戰斗中通常均可手持。"
美國《軍械技術術語》"一種小口徑武器。在軍械部門,輕武器目前被定義為口徑小于或等于1英寸(25.4mm)的武器,其中包括單手射擊武器和抵肩射擊武器,如手槍、卡賓槍、步槍和霰彈槍等。"
美國《現代戰爭詞典》"凡可為單兵攜帶和使用的武器謂之。泛言之,區別于火炮和裝甲武器的所有輕型步兵武器,均可包括在內。在現代軍事裝備中,輕武器包括:手槍、轉輪手槍、卡賓槍以及沖鋒槍、步槍、步槍口徑的機槍、榴彈發射器、輕型火箭筒、大多數無后坐武器等。無后坐武器和低初速武器出現前,槍炮是以口徑區分的,即20mm以下口徑的武器統稱輕武器。"
從上面看出,輕武器主要指的是槍械,而且強調了單兵攜行使用。只有《現代戰爭詞典》一家把榴彈發射器、輕型火箭筒、大多數的無后坐武器納入了輕武器范疇。
英文Small Arms的字面意思是"小武器",日本人直呼其為"小火器",德國人稱它為"手持武器"(Handwaffen),俄國人稱它為"步兵武器 "(СГРЕЛКОВОЕ ОРУЖИЕ),法國人稱它為"輕武器"(armes légères)或"便攜武器"(armes portatives)。我國定"輕武器"這一術語時可能是參考了法文名稱。另外從漢民族的習慣和心理傾向考察也不會把英文的small譯為 "小",因為"小"字往往會使人聯想到"初級"、"不重要"或"脆弱"。把步兵作戰裝備的基本武器稱作"小武器",恐怕中國人在感情上很難接受。"輕" 字則不同,因為它的基本詞義是指"重量小"(和"重"相對),"輕"字的引申義雖然也可組成諸如"輕浮"、"輕率"等貶義詞,但涉及到武器裝備時,人們想到的常是"輕裝","輕便"、"輕巧"等含義。
值得注意的是,《簡氏步兵武器年鑒》(1980~1981年版)對步兵武器裝備分類中,并沒有把"輕武器"單列一類,而使用了"點目標殺傷武器" (Point-target Weapons)這個標題,其中包括轉輪和自動裝填手槍、沖鋒槍、步槍、機槍和20~30mm的機關炮等。
《簡氏》目錄中雖然沒有為輕武器立"戶頭",可是年鑒的主編、英國步兵武器專家威克斯上校在為1980~1981年版撰寫的序言中第一個小標題 "NATO Small Arms Trials"(北約輕武器選型試驗)就包含了"輕武器" 這一通用名稱。《簡氏步兵武器年鑒》1992~1993年版前言關于輕武器的釋文:"50mm口徑以內的所有班組攜行直接瞄準武器并包括反輕裝甲和反武裝直升機等輔助武器。"
基于各民族的語言、文化、科學技術和傳統習慣等方面的差異,因此,對 "輕武器"稱呼不一,理解不盡一致。在這里沒有必要評定誰是誰非,孰優孰劣,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即"輕武器"會作為一個獨立的軍事技術術語長期存在下去。
對英文輕武器Small Arms這一術語的理解,在閱讀英文文獻時,要慎重對待,有時可能只能作"槍械",甚至 "單手槍械"解。
在我國,1992年出版的《兵器工業科學技術辭典》對輕武器下的定義幾乎和《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的完全一致。"輕武器--槍械及其他由單兵或班組攜行戰斗的武器。"
在現代戰爭中輕武器的主要戰術功用可歸納為以下8條:
(1)輕武器是現代步兵(輕步兵和裝甲步兵)手中的基本武器,是近戰中最有效的殺傷手段;
(2)輕武器在支援步兵沖擊,在壓制和摧毀敵人火力點(敵機槍掩體、榴彈發射器和反坦克武器陣地等)方面,有相當大的威懾和打擊作用;
(3)防御時,在近距離內,輕武器是遏制和粉碎敵下車步兵沖擊的主要火力源泉;
(4)在特定條件下戰斗(叢林、峽谷、城鎮等),輕武器能夠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5)在敵后游擊作戰中,襲擊敵人運輸線(特別是它的油料供應系統)、供應基地、前線機場、導彈發射基地、通信聯絡系統和指揮機關等,輕武器可能是主要的戰斗手段;
(6)警戒、巡邏、偵察和自衛,必須配裝輕武器;
(7)在反裝甲的梯次火力配系中,步槍等配裝的榴彈等輕型反裝甲手段,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8)輕武器具有一定的防低空低速空中目標(如傘降兵、直升機和低空飛機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