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網絡的周邊環境逐步明朗,一邊是用戶的需求日益迫切,如何在此刻把握住電子商務經濟的脈絡,需要更大的耐心和智慧
卓越網真的要賣百貨了,當當網的百貨計劃也在緊鑼密鼓。8848、6688、My8848,最近都是動作頻頻——這讓人想起了著名的網絡檄文《豬.com》和“一小時送到家”的億國。“豬弄潮”真的卷土重來了嗎?
確定這個判斷不妨回憶一下當初那個“豬弄潮”的時代特征:對電子商務狹義的理解和對電子商務急功近利的盲目隨從。
一輪泡沫歸于沉寂之后,除了寥寥幾個網上書店能夠達到收支平衡外,大多數網站處于慘淡經營的局面,其中從事在線銷售的更沒有一家能夠逃脫虧損的命運。沒有穩定交易量的市場作為依托,許多電子商務網站蛻變成了新聞發布中心和網上廣告公司。
然而,現在B2C和C2C又重新鼓噪起來。這一次,開風氣之先的仍然是巨額投資的進入。從卓越網成功融資5200萬元,到老虎科技基金兌現承諾、將1100萬美元劃到當當賬上,國內外資本紛紛通過股市、合并、合資、私募等方式進入中國互聯網業。從2003年底開始,據不完全統計,互聯網企業的資金注入已經超過了1.5億美元。2004年2月14日,亞馬遜一行人悄然入京,目的非常明確,就是要考察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或許是為了避嫌,沒有人再提“風險投資”這個詞,盡管巨額資金投入是電子商務發展的基本條件,風險也是必然存在的。為了劃清界限,在“電子商務”前面甚至加上了“新興”的定語。
那么這個“新興電子商務”究竟新在何處呢?就說卓越網,規模倒是起來了,卻也看不到成為真正的網上圖書巨人的可能。做不成“亞馬遜”,就奔向“沃爾瑪”,于是賣百貨就成為前后電子商務潮流的分水嶺。現在人們的野心重新又開始耽于幻想:為什么要去苦苦思索什么東西適合放在網上賣,何不去想還有什么不能放在網上賣呢?
然而擺在“豬弄潮”前面的難題還是沒有解決:究竟有多少人真的需要到網上去買牙膏和浴缸呢?真要把“沃爾瑪”搬到網上去,想著挺美,效率卻不一定高。
但是那些在網上銷售機票、提供商旅服務的公司形勢大好卻是事實。不僅因為機票代理利潤高,電子客票既方便又安全,最重要的是它避開了電子商務中難以解決的信用和物流配送問題。卓越網當年的創始人之一熊長青創辦的游易網,已經開始進入這個七八百億元的航空旅行市場。敲鑼打鼓去送一個大理石豬槽,還真不如在節假日的時候便捷地訂一張機票來得方便。
如果保險公司都到網上去埋單,前途更不可估量。電子商務本來就是一種虛擬經濟形態,用得好是一種革命性的工具,并且可以通過解決傳統分銷、直銷中的盲點來創造價值和財富。這就和保險、證券一樣,巴菲特利用得好,可以憑空產生大量的現金流;但如果不了解虛擬經濟的藝術和科學,有多少資本都要盡賠到這個無底洞。
電子商務在中國已經進入一個關鍵時刻。大的電子商務網站紛紛醞釀上市,垂直性電子商務網站進入細分市場,傳統市場、行業中勃興的電子商務公司在積蓄力量,地域性的電子商務平臺形成規模,而電子商務的周邊產業,如信用、物流已開始進入產業化的探索階段,通過民間、政府、企業等各方的努力逐漸拆除圍墻、打消壁壘。
另一方面,更大的動力仍然來源于用戶。網絡的普及階段已經完成,網上購書成了家常便飯,更大的需求正在蓄勢待發。電子商務已經水到渠成,這時候要賣什么、怎么賣,需要更大的耐心和智慧。虛擬的東西在網絡上雖然好賣,但只有站在客戶的角度思考問題才難以產生泡沫。如果僅僅是基于對網上市場巨大發展空間的憧憬,或者是在商業競爭中害怕被競爭對手甩在后面,就急切地進入電子商務的圈地行列,那可能真的是下一個“豬弄潮”又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