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慈雷一年四次訪華
2004年9月1日,荷蘭皇家飛利浦公司全球CEO柯慈雷(G.J. Kleisterlee)再度造訪中國,這是他在短短12個月內的第四次訪華。
此次訪華,柯慈雷更注重拜訪飛利浦生產基地所在地的地方領導人,他希望拜會中國中央政府以及遼寧、江蘇等省的領導同志,重申飛利浦公司始終把中國作為最重要的戰略市場,并將“竭盡所能與政府及合作伙伴緊密配合”。柯慈雷一向善于從政策中管窺商機,他曾明確表示:到中國來,主要是為了確保飛利浦的計劃同中國政府的計劃吻合。飛利浦不斷加大在中國(特別是西部、東北)的投資力度。今年6月,飛利浦與東北老工業基地企業東軟建立合資企業,體現了飛利浦重視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態度”。
陪同柯慈雷訪華的還有飛利浦公司CTO Jan Hommen、CFO Ad Huijser以及消費電子CEO Cottfried Dutine。飛利浦董事會成員第二次全體出現在中國,上一次是在去年11月。當時柯慈雷宣布:希望4年內將在華營業額翻一番,達到120億美元。柯慈雷此行勢必會加速飛利浦全線業務“向中國轉移”的步伐。(胡小娟)
施振榮任命外籍接班人
9月1日,中國臺灣計算機廠商宏任命意大利人吉安弗蘭克·蘭奇(Gianfranco Lanci)為公司新任總裁,現任總裁王振堂出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這兩項任命將從2005年1月1日起生效,屆時宏的創始人、現任董事長施振榮將正式退休。現任宏國際營運總部總經理的蘭奇近幾年在拓展歐洲市場方面成績卓著,2003年歐洲地區營收達到了宏信息產品總營收的60%,2004年第二季度,宏正式超越惠普成為歐洲筆記本電腦第一品牌,這成為宏年度業績大幅提升的關鍵,也是蘭奇得以成為新總裁的主要原因。現在宏給蘭奇的任務是,2006年營收額超過100億美元。
蘭奇加入宏之前在德州儀器擔任部門主管,1997年宏收購德州儀器的便攜PC部門后他加入了宏,2000年時蘭奇被提升為歐洲運營部門的主管。施振榮稱此次任命是他“退休前最重要的決定”,而蘭奇也將成為中國臺灣IT界少有的外籍總裁,為此,宏甚至已經決定將英語作為公司內部的官方語言。施振榮對此表示,“我們要創建一個國際化的管理團隊以適應宏的國際化戰略。”(黃燕)
邁耶力挺中國3G
8月30日,剛剛從摩托羅拉剝離出來的飛思卡爾半導體公司CEO米歇爾·邁耶(MichelMayer)首次訪華。在飛思卡爾中國公司成立儀式上,邁耶表示:“我們將比摩托羅拉半導體更加注重中國市場。”在原摩托羅拉半導體的全球市場中,亞太地區占到了40%,其中絕大部分來自中國。邁耶重申了公司支持中國3G標準TD—SCDMA的立場,“我們已經和大唐移動合作,為他們提供TD-SCDMA芯片,華為、中興也將采用我們的產品。” 邁耶稱,公司將繼續推進中國市場的投資和擴建,首先是對設立在中國的設計中心增加投資。作為摩托羅拉半導體部門的后繼者,飛思卡爾繼承了北京、蘇州、天津三地的原摩托羅拉研發中心,產品方向包括前沿消費電子類IC、半導體材料技術以及深次微米IC。
2004年7月,迫于投資和虧損的壓力,摩托羅拉毅然決定剝離半導體業務,將這一部門重組為獨立上市公司飛思卡爾,擔任公司董事長兼CEO的米歇爾·邁耶此前曾在IBM任職20年,他離任前的職位是IBM微電子部總經理。(黃燕)
“經濟學家不是一個組織或者機構,而是每個人按照自己的研究獨立地作出結論。理論探討不是經濟學家來開個會,表決作出集體意見,關鍵還是要引導人們去分析!”
今夏,中國經濟學界因為“郎顧(經濟學家郎咸平和格林柯爾董事長顧雛軍)之爭”變得空前活躍。吳敬璉先生也發表講話,回應郎咸平。
“Mapquest提供給我的地圖幾乎沒什么用處,它所能告訴我的只是最近的Applebee(一家美國全球連鎖餐廳)在哪兒。如果你知道我現在在哪兒,請立即告訴我。”
美國《新聞周刊》日前報道說,一家宗教網站最近播放了本·拉登的錄音帶,在這盤錄音帶中,本·拉登說他已經有幾個月不知道自己的藏身之地。本·拉登抱怨說,國際地圖網站Mapquest.com的用處實在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