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濟將成就什么樣的素質和企業?遠見塑造了眼光、變革代表了力量、管理搭建了基石、影響力改變了產業—這四種素質在新經濟企業家身上格外鮮活和閃亮
陳天橋西服革履,一臉嚴肅。30歲的年輕總裁毫不掩飾自己的通天夢想:互動娛樂媒體,未來的迪斯尼。相比柳傳志的堅毅老道,陳天橋是隔了一代的人,主流的商業社會也還沒有完全認可這個剛剛闖進沙龍的人,雖然他創造了謎一樣的40億元財富。
相比之下,62歲的侯為貴更顯得溫和、低調,但這并不遮掩他經營中興通訊過程中所展現出的遠見和變革精神。在電信業告別高速增長期之后,中興卻在不同的產品領域保持穩步增長。如何打造一個基業長青的“百年老店”本身就是一種傳奇。
然而這兩代人代表的卻是同一種角色。排除企業家所具有的共性,他們是少數派。但是這個少數派,卻是最不安分、最具創造性,同時也是對社會財富貢獻最大的一個群體。他們是對變化中的中國商業社會思考最多的人,陳天橋自己不開車,因為他時時刻刻需要思考。
他們是誰?為什么是他們?在大大小小的經濟人物榜上,不同的選擇標準像篩子一樣尋找著、發現著這個群體。媒體和公眾需要的是一種視角,透過表面龐雜細節瑣碎的事物,抓住那些被歷史重新定義和重新定義產業、商業歷史的人物,因為唯有“人”才能激發想象、創造和哲學。
他們是個性不同的人,他們率領著個性不同的公司。但是作為一個群體,他們具有同一種氣質。這個群體賺的是陽光下的財富,這個群體善于利用新經濟而創新,這個群體瞄準的是下一個時代和被全球化重新發現的中國。我們無法用簡單的詞語來描繪,但是如不描繪,就難以發現這種洞察力和這種把握世界商業的全新坐標體系。
新經濟企業家的四大素質
沒有人會認為企業家是單面人。然而傳統上我們會將企業家和老板椅、威嚴、不可侵犯之類的詞聯系起來。中國企業的商業化進程時間實在太短,企業家必須在這個極短的時間內完成不同階段的重造。從定義上講,新經濟企業家和傳統企業家并沒有什么不同,比如通常的管理所要求的素質。
但另一方面,我們發現這里的企業家具有犬的鼻子、鷹的眼睛、豹的力量、虎的雄心。他們能奇跡般的將一些概念進行組合,然后利用信息技術的變革或者全球化的背景將其表現。空空泛泛的新經濟,在他們手里忽然就有了靈氣。
“2003中國新經濟年度人物”的100個人,就是100個故事。這100個人分布在和新經濟最緊密摩擦的幾大行業,比如IT、電信、傳媒及娛樂、金融及投資、家電及制造、物流及流通、咨詢及服務,這些行業是被信息技術改變下的商業中的諸多生態,他們不播種水稻,也不修蓋房子,傳統意義下的企業家所需要的稀缺資源和“潛規則”,對他們來說,并不完全適用。
于是我們認可他們財富產生的意義,效仿他們財富成功的秘訣,直到最后,探尋那些創造財富的人和背后共同的氣質。
無可名之,強為之名。在這里,遠見塑造了眼光、變革代表了力量、管理搭建了基石、影響力改變了產業。這4種素質在新經濟企業家身上格外鮮活和閃亮。
遠見
毫無疑問,遠見是企業家最被仰慕的素質。從丁磊的發現短信和游戲、王長田最早的將娛樂數字化、陳東升發現保險業的潛力,商業神話中最令人困惑不解的就是為什么他們比別人看得更遠。
最先看到潮流的,已經成功了一半。但是他們的故事中除了刻苦之外,好像并沒有別的神秘之處。丁磊就是一個無線電玩家,初一組裝了自己的第一臺六管收音機。這和他發現短信,發現互聯網與通訊結合起來的商業秘密似乎不無聯系。后來中國移動開放手機短信業務的機會,只是給這種素質借了周瑜的東風。
王長田做了7年記者。這位以10萬元注冊資金起家的老總比別人先一步看到了娛樂產業的力量,并通過傳媒將這種力量發揮到了極致。早在光線成立之初他就曾斷言,“中國電視界的一個潮流是其主體功能從宣教向娛樂轉變。”這個遠見造就了現在中國最大的民營傳媒娛樂集團。
陳東升對于“保險正成為又一個熱門消費”的判斷也得到了驗證。他從《管理世界》的常務副總編、到創辦嘉德國際拍賣,直至七年高速擴張的泰康,一個又一個的“如履薄冰”的判斷支撐著一個學者到商人的角色轉換。
遠見是事后最容易被解釋的東西,因為事實印證了先前的判斷。但是在開始之初,遠見的另一面卻是熟視無睹、無跡可尋。
比如互聯網之初,大家都做接入,那不叫遠見。直到李小龍發現了“主叫計費”的新接入模式,這個看似簡單的手段解決了大問題時,遠見才成為一種創造財富的利器。在技術革命沒有成為商業背景的時候,遠見可能意味著要像哥倫布一樣去航海,發現新大陸。
正是網絡時代和全球化技術革命的到來,給遠見加重了砝碼。今天的概念,就是明天的黃金。這個概念不是生造,而是洞察生活、體味潮流、改變世界的眼光。由于遠見,我們發現了IT和電信、產業間開始融合的趨勢;由于遠見,我們發現互聯網改變生活的歷史進程才剛剛開始,而不是曇花一現。
遠見使得新經濟的聚光燈目不暇接,新舊交替,才人輩出。正當我們要書寫遠見者們的故事,他們又在開始新的步伐。而我們也發現,沒有遠見的新經濟,是乏味的經濟。
變革
然而也有比遠見更緊扣人心的,那就是變革。變革有時候不需要遠見,比如中國郵政、電信們。壟斷行業企業的每一次轉型,都是促進經濟的巨大力量。在這里,遠見是可遇不可求,而變革是可求又可遇。
變革象征著企業家創新的行動能力、對舊的顛覆、對新的改造。有時候喪失遠見并不會出什么風險,而缺少變革精神則意味著自殺。
網通就是一個具有變革精神的新經濟典型。田溯寧曾經表示,當有一天,當使用互聯網寬帶成為人們呼吸一樣自然的行為時,他們會把田溯寧徹底遺忘,這可能正是他所期待的。這種對待變革的態度或者正是網通一次次整合而越加健壯的一個注腳。
變革者們此刻想到的不是自己。他們是一種企業行動能力的表征,只有將愿望變為能力,將潮流變為事實,商業才會開花結果。
同樣是網站,21CN的名字幾乎無人不曉,但是陸德這個名字卻不為人所熟知。實際上,陸德做寬帶娛樂的事已經重塑了21CN所具有的功能。把娛樂和寬帶結合起來,陸德并不是第一個。但是看到這種趨勢,并且果斷下手收費的寬帶網絡、整合電信的寬帶資源,已形成了目前21CN的一個制勝的法寶。不是別人沒想到,而是別人不敢先做。而先行者已經搶占了頭籌。陸德說,“我的夢想是做在線索尼。”
變革是對舊的框框的突破。在轉型社會的商業實踐中,變革是勇敢者的游戲,更是成功者的游戲。變革和改革的大潮源出一脈,變革者更看到了時機、緊迫、危險和難度。如果不迎難而上,新經濟不可能成功;如果按照常規模式,企業家也不可能成功。變革實際上證實了在高速發展和變化的經濟體系中的一種應變能力,也成為一個新經濟企業家所必備的素質和手段。
管理
難道新經濟時代真的那么玄妙嗎?難道新經濟時代的企業家真的是高原上稀有的動物嗎?對于職業經理人和企業家這兩種不同的稱謂,經常會為之爭論不休。判斷的準則是企業真正需要什么。
一個健康的企業,需要的是保障和執行的能力。就像一個聰明和勇敢的孩子,成長中需要步步為營。否則我們就只能一聲嘆息,為什么好的東西命卻不長?
從某種意義上說,管理就是一切。當王文京用500萬“天價”請來何經華時,也證明了何在王文京心中的價值。何經華的細致高效使得用友有可能完成5年為期的轉變,成為軟件業國際化的企業。
放眼2003新經濟年度人物榜上的100個人,發現管理者占據了大片的位置。做為創始人的企業家也正在向管理者的道路上蛻變。而各種“空降”來的管理者更成為了2003年的一大看點。在一片驚異聲中,“幾乎與所有地方省、市領導喝過酒、吃過飯”的摩托羅拉(中國)公司董事長兼總裁陳永正被挖到了微軟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的位子上。陳永正在管理上的成就甚至使許多人忘記了他技術人員出身的背景。
黃光裕,則更像是一個家族企業的管理者。1988、1990、1993、1999年,他對國美做了四次擴張手術,從當初北京珠市口不足100平方米的小店,到現在以85.18億元的銷售額和130家的門店數量領跑家電連鎖,這種管理的天賦造就了這個將來要“用做家電的模式做房地產”的人。
善于變革的侯為貴實際上也是一個“敢吃螃蟹”的管理者。中興高效的管理模式為企業提供了穩定高增長和持續改善的動力,也帶來了2億元的成本節約。
企業信息化更是一種創新的管理手段。回過頭去想想,我們一路上糾纏不清的市場化、股份制、產權等話題,也都只是在創造一個正常狀態下企業理應身處的商業環境。它們構成起跑線,但它們本身不構成持續的競爭動力。而通過信息化進行企業的管理,則越來越清晰的成為企業增強活力與競爭力的關鍵性力量。
如果說遠見、變革是新經濟中的激進分子,那么管理就是保守分子。它拋棄了商業進程中的機會主義,通過對生產要素和制度的合理組織,創造出利潤最大化的財富。特別在新經濟時代,那種粗放式的經營企業的方法已不再適用,管理實際上已經提到了生產力的高度。
影響力
企業成功了,在傳統意義上就已經達成了使命,但是新經濟不行。在新經濟的生態圈里,企業家必須有帶動行業成長的雄心。最典型的就是招行行長馬蔚華,網上銀行業的每一步,幾乎都要看招行先怎么走。
對人物的認同,形成了對整個產業的貢獻、示范、方向作用。國美的后面,是蘇寧、大中等一大批零售企業。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2003年,我們看到的各種經濟人物排行榜,實際就是用不同的標尺來度量人物的影響力。雖然影響力只能外界來評價,但是對于企業家來說,影響力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比如我們說到杜家濱,就想到了思科;說到吳鷹,就想到了UT斯達康。還有更多企業家需要我們去熟悉,每一個企業家背后,都有一個相同氣質的企業。
影響力不是做秀,它是一個企業和企業家不可言傳的那一部分。中國新經濟企業家的浮出水面,很大程序就是受到美國和世界的榜樣的激勵。互聯網行業尤其是個例子。
影響別人和被影響都是一種素質。如陳東升所言,“最好的創新就是率先模仿”。泰康的營銷體制來自東南亞等地,而信息技術、精算、管理、財務和投資等內務方面則向歐美學習,精算師和財務總監是在全球招募的,中文版壽險管理軟件則是Copy的。業界對泰康的評價是“一間會搭便車的公司”,他們則做他們認為正確的一切事。
先被影響,然后再影響別人。信息技術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能影響和被影響的商業。我們期待一大批有影響力的新經濟企業家出現,期待每一年都有不同的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人物給商業社會的生態帶來勃勃生機。
100個人,100個企業
新經濟到底成就了什么素質的人和企業?這個問題有1個答案和100個答案。企業家成了這個商業時代最稀缺的資源,他們具有遠見、變革、管理和影響力,他們是洞察并改變世界的真正的先行者。歲月交替,商業社會能給我們留下怎樣的驕子?
新經濟帶來了機會,企業家是機會的創造者。他們的神色和話語,恰似整個商業社會中最精彩的篇章和演繹。
看哪,那100個人正昂首走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