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12月26日是毛澤東誕辰120周年的紀念日。這天,我專程陪同紅旗渠建設指揮部原政委楊貴來到坐落在天安門廣場中心的毛澤東主席紀念堂,瞻仰了毛澤東的遺容。在我攙扶楊貴緬懷偉人的一剎那,我看見老人流下了兩行熱淚……
楊貴1928年5月28日出生于河南汲縣(現衛輝市)羅圈村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8歲時在本村讀私塾,14歲由于家庭貧困輟學回家和母親一同參加勞動。當時地方上國民黨反動勢力當道,不停地向農民要糧要款,不交就搶,加上地主盤剝,鬧得民不聊生。
在共產黨地下工作者的領導下,夏秋開始組織抗糧斗爭,在共產黨干部老陳和王建民的指引下,楊貴參加了游擊斗爭。
1943年春,楊貴組織農民抗日救國會,實行減租減息,被選為羅圈村農民抗日救國會副主席。同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任黨支部書記,9月中旬被選為汲縣一區農民抗日救國會副主席。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楊貴歷任區委書記、縣委宣傳部長、中共安陽地委辦公室副主任。1954年3月楊貴任中共林縣縣委書記兼縣武裝部政委。
1958年5月5日至5月23日楊貴列席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第八屆全國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
1959年10月楊貴任中共新鄉地委委員,兼林縣縣委第一書記,林縣武裝部政委。1960年任林縣紅旗渠建設總指揮部政委,從此楊貴的名字就和紅旗渠結下了不解之緣。
瞻仰完偉人的遺容,我們陪楊貴老人回到了他的家里。老人拿出了毛澤東1958年11月1日在河南視察工作時在專列上接見自己的照片,并給我們講述了一代偉人心系人民的許多故事——
1958年11月1日,楊貴在新鄉參加地委召開的縣委書記會議。那時地委的條件很差,招待所里沒有澡堂。晚飯后楊貴和其他幾個領導去附近的新華浴池洗澡。剛進入澡池一會,地區公安處的處長高雷便來到浴池的更衣室喊:“楊貴同志在里邊嗎?”“在里邊,在里邊。”楊貴一邊答應,一邊往外走。高雷說:“趕快穿衣服,有急事。”楊貴隨便擦了身上的水珠,并很快穿好了衣服,跟著高雷上了吉普車。在車上,高雷才告訴楊貴說:“毛主席的專列在新鄉火車站,主席要找地、縣的同志們座談。”來到車站,新鄉地委書記耿起昌帶領楊貴和其他同志上了專列,省委書記處書記史向生向毛澤東一一作了介紹。毛澤東和大家分別握了手后,就開始座談了。
毛澤東讓大家匯報有關人民公社、大躍進,全民辦鋼鐵的情況。當楊貴匯報了林縣、南樂縣、清豐縣聯合鋼鐵指揮部的情況后,毛澤東問:“你們一天能煉多少鋼鐵?”楊貴說:“大體有二三百噸,絕大多數是硫鐵,鐵渣也不少。”毛澤東又問:“灰生鐵有多少?”楊貴說:“不到10噸,而且大部分是回收的廢鐵和砸碎的鐵鍋。”毛澤東一邊點頭,一邊把目光投向在座的各位書記:“這個情況可能有普遍性吧!”史向生說:“據了解,各個鋼鐵基地現在煉出的鐵大致上都是一樣的。”
毛澤東接著又問楊貴:“林縣有多少人?”楊貴回答有60萬,林縣主要是山區。毛澤東又問:“林縣有林嗎?”楊貴說:“林縣的山上土薄石厚,原有一部分自然林,這次大煉鋼鐵也砍了不少。”
毛澤東問:“你們辦鋼鐵上了多少人?”
楊貴答:“地委讓上15萬,我們才上了五六萬。”
毛澤東問:“五六萬人怎么住?”
楊貴答:“住在野地里。今年莊稼長勢好,是個大增產的年份,可惜不能全部收回來。”
毛澤東問:“怎么回事?”
楊貴答:“精壯勞力出來辦鋼鐵,莊稼顧不上收,棉花顧不上摘。”
毛澤東問:“五六萬人住在野地里,生病的多不多?”
楊貴答:“目前還不多,但已有了苗頭了。”
這時毛澤東臉上現出了憂容,不停的搖著手說:“天慢慢冷了,那么多的人睡在野地里,凍病了怎么辦?不要再上人了,已經上去的,留下少數人建設小高爐,其他人盡快撤下來!”這幾句話毛澤東反復講了好幾遍。
其實地委、縣委的領導都在為此事犯愁呢,只是迫于“反右傾”運動的壓力,多數人不敢講真話,怕被扣上“反對大辦鋼鐵”的帽子。毛澤東在這次座談會上的講話,為大家解除了顧慮,除留下一部分勞力建設小高爐外,其他群眾都愉快地回家了。
毛澤東還問:“公社會不會垮臺?食堂會不會垮臺?群眾能不能吃飽飯?勞逸結合怎么樣?”
毛澤東最后又再三囑咐:“要讓群眾休息好,吃飽飯!”在場的書記們感到,毛澤東的心里時刻掛念著群眾的冷暖。
在離開專列時,到會的書記們都依依不舍。
1959年2月下旬到3月初,中共中央在鄭州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二次鄭州會議)。同時河南省委也在鄭州召開了四級干部會議。
楊貴參加了這次會議,住在河南飯店。
3月1日下午4點鐘,楊貴被通知去交際處參加一個座談會。當楊貴來到二樓會議室時,才知道這次座談會是毛澤東召集的。
省委書記處書記史向生把楊貴和其他兩位同志介紹給毛澤東后,會議就開始了。
毛澤東說:“今天請你們來談談農村人民公社問題。人民公社發展很快,生產關系的變化、公社內部出現了不少矛盾,怎么解決呢?想聽聽你們的意見。”
參加會議的人分別談了看法,爾后隨意發言。毛澤東不斷插話提問,氣氛相當活躍。毛澤東指出:“生產關系要改進,權力不可過分集中,公社的體制要下放,實行公社、生產大隊、生產隊三級管理和三級核算,以隊為基礎。這個以隊為基礎,有的主張以原來的高級社,有的主張以生產大隊,有的主張以生產隊。看來,以生產隊為基礎比較適宜。”
聽了毛澤東的指示以后,楊貴向毛澤東作了匯報:“公社化以后,有些地方搞平均主義,林縣有的公社干部無償把農民的豬趕去辦大豬場。”
毛澤東聽后說:“我們現在生產力水平還很低,物資還不豐富,對于社會產品只能實行等價交換,不允許無償占有別人的勞動成果,要糾正平均主義的傾向。”
毛澤東這時還用手里的鉛筆打了個比方:“如果我有兩支鉛筆,你要我一支,我不會同意;我有三支、四支鉛筆,你要我一支,我也不會那么痛快地給你;如果我有五支、六支甚至更多一些,你要我一支、兩支,我才會同意給你。現在是社會主義階段,還是要按勞分配,要清理‘共產風’平調來農民的東西,能退還的還是要退還給農民。”
大家聽了毛澤東的風趣談話,就好像服了清醒劑,腦子里亮堂多了。在后來解決類似問題時,自覺性當然也就強了。
1962年元月中旬至2月初,楊貴參加了在北京召開的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即七千人大會。毛澤東于元月30日作了重要講話,著重講了健全民主集中制問題。
毛澤東博覽群書,講話引經據典,扣人心弦。他以劉邦“豁達大度,從諫如流”而奪取天下,項羽拒諫飾非而“霸王別姬”的史證,教育大家多聽反面意見。
毛澤東說:“我們現在有些第一書記,連封建時代的劉邦都不如,倒有點像項羽。如果總是不改的話,難免有一天要‘別姬’了。”在講到自我批評時,毛澤東說:“去年6月12日,在中央北京會議的最后一天,我講了自己的缺點和錯誤。我就請同志們傳達到各省各地方去。事后知道,許多地方沒有傳達。似乎我的錯誤就可以隱瞞,而且應當隱瞞。同志們,不能隱瞞,直接的歸我負責,間接的我也有份,因為我是中央主席。”
在討論會上,楊貴和其他代表深深感到,黨的最高領導人都敢于公開檢查自己的錯誤,我們還有什么可以保留的呢?
這次會議原計劃春節(2月5日)前結束,家在外地的人大部分都買好了年貨,可是毛澤東認為有些問題尚未解決好,便婉轉地在會議上與大家商量:“你們非得回去過春節嗎?咱們一起過個春節不行嗎?”這時會場上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毛澤東接著說:“那好!大家就不要回去了,咱們一起過春節。”
談到這里,我擔心楊貴老人太累了,畢竟他已經是76歲高齡,所以我建議結束這次專訪。結束專訪時,我看到楊貴老人還很興奮,也許那是因為在他多次與毛澤東接觸中,毛澤東給他留下的密切聯系群眾的印象太深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