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與歷史教學的整合就是依據建構主義理論,結合信息技術以及歷史學科的特點,使教學能給學生創設良好的情境,增加學生對歷史事件的認識,提高學生對歷史事件的理解力、判斷力,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觀。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著重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
依據此理論,我設計了初中歷史第一冊第8課《封建文化高峰(二)——光耀千古的文壇》一課的教學活動。
一、教材分析
1.知識目標分析:
要求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①唐詩和杰出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②散文和著名散文家韓愈、柳宗元;③書法藝術和大書法家顏真卿、柳公權;④繪畫藝術和畫家閻立本、吳道子;⑤孰隍莫高窟。
2.能力目標分析:
通過本節的學習,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唐詩、散文的欣賞能力。啟發學生對書法和繪畫藝術的欣賞能力。擴大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對石窟藝術的欣賞能力。
二、整體設計
依據教學目標我對教材進行了分析,把本課的教學目標按類別細分成了五部分:詩歌、散文、書法、繪畫、石窟藝術。依據這五個學習目標,我用網頁設計了一個依托于互聯網的、開放式的多媒體資源庫,這個資源庫是一個集聲音、圖像、動畫等多種信息形態于一體的超文本系統。依據這五個學習目標,在網頁中我為學生設計了引言、學習任務、教學過程及要求、學習參考建議、總結評價方式、留言板、資源庫、友情鏈接等模塊。在具體的實施中,我采用的方法是,先簡單介紹教學網的使用方法,再引領學生進入到所學的課程之中,然后學生根據網頁中的任務進行自主學習,由內在的需要促使學生去主動探索、學習相應的知識,并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教師利用屏幕監控或走到學生中來查看學生的學習過程,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進度,以指導者的身份對個別學生的問題進行單獨交流、指導。教師在留言板中預先針對本節課提出了幾個問題,制作完的學生可通過留言板來檢驗自己的自學效果,留言板同時也為學生間相互交流提供了場所。我們還建立了聊天室,供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進行適時的交流。最后由同學展示成果并由學生進行評價,教師總結。
三、教學片段
1.激情引趣。
①打開本節課的網站主頁,播放誦讀(資源庫中的flash動畫并提問):“同學們,請仔細聽下面這段誦讀,它采用了何種文學體裁?它的作者是叨階朝代的?”(學生回答略。)
②你還知道唐朝有哪些大詩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導入新課。
唐朝是我國詩歌空前繁榮的時代,詩人輩出,佳作累累,其中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詩歌創作,不僅是唐朝詩歌的高峰,也是我國古典詩歌的高峰。除此之外唐朝還給我們留下了剛勁有力的書法作品、氣勢磅礴的石窟藝術,本節課讓我們共同走進唐朝,進一步領略唐朝的文學與藝術魅力。(書寫課題。)
3.請同學們打開自學網站(資源庫),找一位同學念本節的知識目標。(明確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4.教師布置同學們依據網站上提出的要求,分組研究本課的知識目標,提出完成任務的過程及要求:本節共五個知識點,因此將全班分成五個小組,每組研究一個課題,根據教師所給課題的提綱,小組成員分工合作,探究與課題相關的信息與Web頁,在規定的時間內(10分鐘)認真地收集資料,以主題匯報的方式,向全班同學做講解、演示,每組給5分鐘的講解時間。
5.小組協作性學習(在網絡中)。
同學在學習的過程中,基本能夠完成預期的任務。針對程度稍差的同學,我們采用“一幫一”的辦法,微機室的坐位不按班級來安排,而是將程度好的和稍差的同學間隔安排,這樣,在任務的實施過程中,程度好的同學可以隨時幫助程度稍差的同學,進而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同時,在教學中采用分組合作的方式,小組成員共同探究、協商解決難題。
6.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在各組交流結束后,教師請在本節課學習中,自我感覺有獨特收獲的同學,講一講他在本節課學習中的感觸與體會,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積極性。對于在教學中少數自學意識不強,習慣從老師那里獲取定論式知識,缺少自己鉆研、實踐精神的學生,在今后的教學中,還要重點加以引導,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
7.課程內容的延伸(留言板)。
請同學們課后到留言板中繼續我們相關課題的討論,讓學生在互相交流中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四、教學資源庫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應用的優勢
1.自學網站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的優勢。
通過對這種依托于互聯網的、開放式的多媒體資源庫的使用,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接受的信息,不再是單一的、隔離的語言和書面符號。為學生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這將更有利于學生進行“自主發現、自主探索”式的學習,同時信息技術教學環境與傳統教學的一個顯著區別,就是可以向學生提供近乎無限的學習資源,學生可以立足于校園局域網,登錄到Internet上,盡量地查找所有有用的歷史資源,互聯網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自主的學習空間。
2.網頁呈現教學任務的好處。
由于所有的教學任務,我都以網頁的形式呈現給了學生,學生在協作性學習(在網絡中)過程中,可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學習水平等方面的差異,選擇不同的學習目標、不同的學習資源進行研究。程度低的,可根據教師提供的多媒體資源庫,完成教師所給的課題提綱列表;中等的學生要在列表的基礎上,閱讀網站中給出的其他基于Internet上的輔助材料;程度高的同學要在閱讀后,在思想認識上對本課的知識目標有進一步的理解與升華。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只起一個啟發、引導的作用,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隨時與小組內的同學交換意見,也可以到班級的“留言板”中,進行“網上討論”,與其他組的同學交流心得體會。這種網絡式教學模式,可以充分培養學生對在Internet上所獲取的大量信息,進行正確的分析、評價、優選和進一步加工、再創新的能力。
3.留言板的優勢。
由于時間的關系,學生對本節課的內涵與外延,從深度和廣度的理解與挖掘上,肯定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同時,在搜索信息的過程中,學生肯定也會遇到很多技術上的問題,需要互相交流,教師提醒、點撥學生,讓學生課后到我們班級的留言板中,把它發布上去,繼續我們相關課題的討論。
針對本課,同學們課后在留言板上進行了熱烈的討論,以下是我下載的一部分學生的留言片段:
X X:我個人認為,還是在微機室里比較好。因為我們可以利用互聯網來查尋資料,彌補書上的不足。而且,老師為我們做了網頁,使我們不用費太多時間去查找資料。
X X:1.課堂氣氛不夠熱烈;2.有的同學回答問題表情不好,語言組織不好。3.唐朝時的舞蹈真好看!沒想到那時人們的想像竟然這么豐富!能把好多人排成成蜘蛛的形狀!佩服!
X X:我研究的是畫圣吳道予。他的畫注重線條變化,立體感強,風格奔放,開后世寫意先河。這堂課使我對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通過對留言板的使用,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本節課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另一方面,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舉對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意義都相當重大。它可以使網絡真正成為幫助學生探討問題、解決問題的工具。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第64中學)
責任編輯/張燁
E-mail:hit79020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