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總理首次歐洲之行
5月2日至12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對德國、比利時、意大利、英國、愛爾蘭及歐盟總部進行正式訪問。這是中國新一屆政府總理首次出訪歐洲,對推動中國與歐盟及有關成員國關系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博鰲論壇2004年年會舉行
4月24日至25日,博鰲亞洲論壇2004年年會在海南博鰲舉行。本次年會主題為“亞洲尋求共贏——一個向世界開放的亞洲”。來自35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名政界、工商界人士和專家學者,圍繞坎昆會議后的多邊貿易體制談判和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中國和平崛起和經濟全球化、能源挑戰與合作、亞洲金融合作、亞洲文化交流與合作等議題充分交換了意見。胡錦濤主席在開幕式上發表了“中國的發展亞洲的機遇”的主旨演講。他強調,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亞洲,亞洲的繁榮也需要中國。中國將堅持和平發展的道路,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同亞洲各國共創亞洲振興的新局面,努力為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我三同胞在巴基斯坦汽車炸彈事件中遇難
5月3日上午,中國交通部第一航務規劃工程勘察設計院的12名監理工程師乘坐的車輛在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口工地行駛時,路旁一輛無人車輛發生爆炸,造成三名中國工程人員死亡,四人重傷,其他人員輕傷。據巴交通部長巴巴爾·戈理介紹,這是一起由遙控炸彈引發的恐怖事件。胡錦濤主席和溫家寶總理立即指示我國外交部和駐巴使領館,采取一切措施,盡最大努力,協助巴方搶救傷員,妥善處理遇害身亡人員的善后事宜,并保證我在巴人員的人身安全。穆沙拉夫總統也親自致電我駐巴大使張春祥表示歉意,并表示巴方將盡一切努力救治傷員,調查真相。5月4日,巴警方宣布,他們已經逮捕參與此事件的17名嫌犯。巴近來很不平靜。7日上午10時30分,巴西南部的俾路支省首府奎達發生一起炸彈爆炸事件,造成兩人受傷。當天下午一點左右,南部城市卡拉奇一清真寺發生爆炸,至少造成10人死亡。截至8日,尚無任何組織或個人宣稱對這兩起事件負責。
日本右翼沖撞我駐大阪總領館
4月23日凌晨,日本右翼團體日本皇民黨的一輛大型宣傳車沖撞我駐日本大阪總領事館大門,造成大門嚴重受損,館舍建筑部分遭到損壞。這是1972年中日恢復邦交以來,日本右翼分子蓄意破壞中國駐日外交館舍最為嚴重的事件。我大阪總領事館隨即就此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要求日方立即查明事件真相,嚴懲肇事者,賠償損失,杜絕類似事件再次發生。日本內閣官房長官福田康夫當天就此事向我駐日大使武大偉表示道歉。據悉,日本警方已經逮捕肇事者。肇事者稱采取此次行動是對“釣魚島問題”表示抗議。
朝鮮龍川郡車站爆炸
4月22日下午2點左右,兩列分別載有天然氣和石油的火車在朝鮮西北部的龍川火車站附近相撞,造成劇烈爆炸并引起大火。根據朝鮮官方統計,至少有161人死亡,其中包括76名小學生,另有1300多人受傷。朝鮮中央通訊社27日稱,此次事件給朝鮮帶來大約3.56億美元損失。朝鮮政府宣布出事地區進入緊急狀態,并通過其駐聯合國大使、各國駐平壤外交官以及國際機構代表向全世界公開受災情況,要求各國提供援助。事發前9個小時,剛剛結束訪華的朝鮮領導人金正日乘坐的火車途經該站回國。
事故發生后,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立即致電金正日,轉達了中國黨、政府和人民的深切慰問,并向朝鮮無償提供價值1000萬元人民幣緊急救援物資。韓國向朝鮮提供價值100萬美元的醫藥品和救助用品等物資,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鮑徹也立即表示同情,并愿意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和一切可能的幫助。美國駐韓國大使館5月2日表示,美國政府已同朝鮮政府進行了直接聯絡,表示愿意向朝方提供醫療物資和設備,幫助其度過難關。
格魯吉亞:阿扎爾危機“和平”落幕
5月6日凌晨,格魯吉亞阿扎爾自治共和國領導人阿巴希澤突然宣布辭職,并乘飛機前往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格魯吉亞總統薩卡什維利當天開始在阿扎爾臨時實行總統直接管理。阿巴希澤辭職標志著阿扎爾危機得以和平解決。今年4月30日至5月2日,格魯吉亞軍隊在阿扎爾行政邊界附近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阿巴希澤以防止格軍隊進攻為由下令炸毀三座連接阿扎爾和格其它地區的公路橋,薩卡什維利5月2日向阿巴希澤發出最后通牒,要求他10天內解除地方武裝,但遭到拒絕,雙方緊張關系驟然升級。在這場劍拔弩張的對抗中,俄羅斯的斡旋起到決定性作用。分析人士指出,在這場危機化解之后,薩卡什維利政府的權威得到鞏固,而俄格冷淡關系也有望改善。
西班牙:駐伊士兵“回家”
當美軍在納杰夫展開大規模軍事行動的同時,西班牙軍隊則撤離了這個是非之地,踏上“歸途”。4月28日,248名西班牙最后一批駐伊作戰士兵乘飛機從科威特回國。西班牙首相薩帕特羅宣布,西班牙駐伊拉克的作戰部隊已經全部撤出,余下的協助運輸軍用設備的后勤人員也將在5月27日前回國。他重申:伊戰未經聯合國授權應視為非法。
布什、切尼接受9.11質詢
4月29日,美國總統布什和副總統切尼在白宮接受了9.11恐怖襲擊獨立調查委員會長達三個小時的閉門質詢。問詢結束后,調查委員會發表了一份感謝布什和切尼提供信息的聲明。有關問詢的具體問題,調查委員會將會出臺一份最終報告,并將于美國11月總統大選前的三個月對外公布。
歐盟“接納”十國
都柏林時間5月1日下午,藍色的歐盟盟旗和25個新老成員國國旗伴隨著歐盟盟歌《歡樂頌》的曲調在愛爾蘭總統府前冉冉升起。這正式宣告馬耳他、塞浦路斯、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十國加入歐盟。“新歐洲”為走向統一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這是歐盟自成立以來的第五次擴大,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擴大,從而使歐盟形成橫跨東西歐25國、面積400萬平方公里、人口4.5億、國內生產總值和貿易額分別占世界的20%的新聯盟。

卡扎菲15年來首次訪歐
4月27日至28日,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對位于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歐盟總部進行為期兩天的訪問。這是卡扎菲15年來首次出訪非洲和中東以外的地區。國際輿論普遍認為,卡扎菲訪問歐盟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這是利比亞為打破多年國際封鎖造成的孤立局面、加快重返國際社會所邁出的重要一步。卡扎菲迫切希望加強同歐盟國家的關系,特別是加強雙方在能源領域的合作。據悉,卡扎菲已就歐盟國家投資利比亞石油項目簽下大筆訂單。就在卡扎菲出訪之前的26日,美國務卿鮑威爾表示,美國已看不出利比亞與激進分子有牽連的跡象,打算盡快把利比亞從“支持恐怖主義國家”的名單中除名。
美英在伊遭遇“虐囚門”
去年5月1日是美國總統布什宣布伊拉克主要戰事結束的日子。然而,一年過去了,伊拉克的問題并沒有結束,伊拉克民眾反抗日益激烈,聯軍不斷傷亡,布什表示“反恐戰爭仍在繼續”。他承認,在6月30日向伊拉克人移交主權之前,還可能發生更多的暴力事件。美防長拉姆斯菲爾德4日表示,將把駐伊美軍的人數維持在13.8萬人,取消了原定11.5萬人的計劃。此外,還出現了令國際社會也令布什震驚的“虐囚門”事件。4月28日,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首次曝光駐伊美軍虐待伊戰俘的照片后,世界輿論嘩然。聯合國伊拉克問題特使普拉希米表示:“這是完全不可接受的。”5月1日,阿盟秘書長發言人說,戰俘受虐照片“令人作嘔和震驚”。負責伊監獄系統的美軍準將卡爾平斯基“虐待伊戰俘可能受到美情報部門的指示”被《紐約時報》援引后,輿論更是強烈,以至于美國總統布什和英國首相布萊爾不得不出面表態。布什稱,這種做法“令人厭惡”,并表示抱歉。布萊爾說,聯軍占伊“是為了讓這種事情不再發生,而不是干這種事”。6日,《華盛頓郵報》公布一些伊戰俘被虐待和羞辱的新照片。7日,美防長拉姆斯菲爾德宣稱對虐囚事件全面負責。盡管輿論強烈要求拉氏辭職或解職,但布什卻力保拉氏過關。分析人士指出,這一嚴重違反國際法和侵犯人權的做法使得美英“解放者”形象徹底崩潰。也許是有自知之明,“虐囚門”曝光后,美國務院已決定推遲原定于5日發表的一份旨在全球“推進自由和民主”、題為“美國的紀錄2003——2004”的人權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