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是流傳全國、影響最大的劇種。它有一大特色:主要人物登場必先來個性格鮮明的亮相,而且必定要擺個極富人格魅力的造型,從而贏得滿堂喝彩。好的作文也是如此,開頭擺個好造型,讓人品讀,引人入勝,耐人尋味。這樣,整篇作品相應地就抬高了一等。作文開頭可以擺出很多造型,下面聊舉常見易學的幾種:
懸念倒敘式:把后發生的情節提前敘述,回頭再敘述發生在前的情節,按事件原來的順序寫。比較經典的例子是《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弟兄》,這篇文章起筆就寫藥店響起告急求援的電話鈴聲,山西平陸六十一位民工中毒,急需解毒劑,他們怎么啦?能否轉危為安?這個開頭的懸念效果極其強烈。再比如一位同學在習作《童年》中寫道:“在小河邊垂釣,多么希望能回到我無憂的童年,我在依稀的水影里尋覓著,但見水波動蕩,只有我的影子在跳躍。我是多么希望時間能倒流,回到我多姿的童年。”這種倒敘盡管懸念效果不強,但為童年趣事的回憶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增添了美感。
情景交融式:開頭著力描繪景物與環境,或觸景生情,或寓情于景,或寫景抒情,從而達到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的審美高度。孫犁寫的《荷花淀》中:“月亮升起來,院子里涼爽得很……”開篇即是一段清新、雅致、簡潔的景物描寫,富有詩情畫意,情寓于景中,凸顯出生動形象的藝術感染力,引發了讀者“愛家鄉、愛祖國”的強烈的感情共鳴,確實“未讀全文,先感其情”。
形象比喻式:《詩經》中最廣為運用的藝術手法是比興,也就是開頭講個故事或作個比喻,以引出正文。這種手法也可為我們現在的寫作所借鑒,這就是形象比喻式開頭。比如,寫一篇關于“友誼”的文章,有一位同學是這樣開頭的:“友誼其實很平淡,平淡得如同白開水;然而生活中不能沒有友誼,就像生命中不能沒有水。”在這里把“友誼”比作“水”,把“水”和“生活”的關系與“友誼”和“生命”形成類比,更強調了“友誼”的重要性,也使文章的開頭頓時有了生氣。
設問自答式:設疑,是最利于提出話題,也最容易引起讀者注意的方式。作者既可直接答問,也可于下文展開時解疑,這樣讀者為尋求答案而讀,對文章自然有深刻印象。例如,一篇題目為《開啟自己的門》的作文是這樣開頭的:“人生有許多門,雖然不是都能打開,可為什么不試試別的門?為什么不開啟自己的門?”中心論點在問句中一下子就推了出來。再比如一篇以“幸福”為話題的作文,開頭也是以問句的形式推出的:“幸福是什么?幸福是母親默默地為你置于書桌上的一杯牛奶,幸福是外婆緩緩地為你搖動的蒲扇,幸福是朋友對你無言的幫助,幸福是老師在你本子上的圈圈點點……幸福就是這樣一種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動。”
引用領入式:當你覺得自己的語言太貧乏的時候,我們可以借名言、警句作為開頭。比如寫《缺憾》,我們可以這樣寫:“‘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生活中任何人或事都很難十全十美,所以我們要學會微笑著面對缺憾。”也可以這樣寫:“‘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生,難免會遇到缺憾。有的人因此消沉,有的人輕言放棄。如何正確面對缺憾,是獲得成功的因素之一。”引用名言、警句作為開頭,既可增強文章的可信度,也可增添文章的文采。
當代小說家陸濤在新作《我們都是傘下人》中寫道:“一切創作都涵蓋著這樣一條規律:從共性中尋找個性,從個性中尋找味道。”作文的開頭更不例外,一定要注意兩個原則:第一,要緊扣題目、表意明確,切忌繁冗拖沓;第二,就是在表意明確的基礎上,盡量使開頭的文字有美感、有新意,使擺出的造型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