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養了許多花,菊花、茉莉(mò lì)、月季、龍骨、燈籠花……我最喜歡那盆燈籠花。
一天,我正在寫作業,忽然聽見“啪”的一聲。我嚇了一跳,回頭一看,原來是窗臺上的燈籠花開了。
我悄悄地走了過去,蹲(dūn)下身欣賞起來。原來燈籠花長在葉與莖(jīng)的交叉處,每一交叉處都有許多小花骨朵。有的含苞(bāo)欲放,好像還沒睡醒的嬰兒;有的剛剛綻(zhàn)開,好像小娃娃在咧(liě)著嘴笑;那些已經開放的燈籠花,模樣真的和“燈籠”差不多,難怪人們管它叫“燈籠花”呢!
剛開的燈籠花是粉紅色的,然后逐漸(zhú jiàn)變成紅色,最后就變成黑色的了。燈籠花有四片花瓣(bàn),呈(chéng)十字形對稱。花瓣的周圍有一圈像裙子一樣的東西,那是花托(tuō),好像一頂“小草帽”扣在“小燈籠”上,真是太好看了。花朵的里面有五根小花蕊(ruǐ),五根小花蕊圍繞著一根大花蕊。花蕊是粉紅色的。過不了幾天,那些花蕊就會變成黑色的。四片花瓣上面會長出一個小綠苞(bāo),那就是果實。等果實長成紅黑色時,就可以吃了。
這就是我家的燈籠花!
(指導老師:姜廣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