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許多小朋友為了能寫出感人淚下的寫人的好文章,常常不惜“犧牲”自己的親人來牽動讀者的心。其實,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特點和性格特征,在對待同一事物的看法上也不盡相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對自己的親人、朋友應該是最熟悉的了。你看到某些事物,會突然想起一個人,或是看到一個人,會聯想到某些曾經發生的事,再結合他平日的生活習慣去寫,那么,你筆下的人物就寫活了,文章自然就有了吸引力。
在《奶奶,我想您》這篇文章中,作者一開頭就給我們介紹了奶奶是全家的“總管”,大小雜事全部包攬。當奶奶生病住院后,家里的瑣事就擱淺了。小作者看到廚房里安靜的水壺和鐵鍋,看到在陽臺上搖曳的衣服,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奶奶,那往日熟悉的場景不見了,在孤單的日子里更加深了對奶奶深切的思念。
寫人的文章應抓住人物的特點,抓住最能表現所寫人物性格特點的兩三件事。如《我的奶奶》一文中,寫了奶奶很勤勞,奶奶不識字卻很關心“我”的學習,奶奶管教“我”很嚴這三件平常的小事,歌頌了奶奶對“我”的愛。全文沒有激昂的文字,沒寫什么驚天動地的壯舉,只是寫了很平淡的小事,卻那么真實而感人。
通過對話、神態描寫也能突出人物的特點。《我的外公》一文中,小作者在描寫外公“補舊褲”和“撿廢塑料瓶”兩件事中,抓住了外公的神態、動作、語言等特征,表現出一個農村老人的質樸與節儉。淳樸的對白,更是體現了人物的優良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