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傷寒論》;附子;運用特色;現代新用
中圖分類號:R2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 1007-2349(2004)02-0059-02
附子,大辛、大熱、有毒,人心、脾、腎,而善通十二經。始見于《神農本草經》,漢代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主要用于回陽救逆,蠲痹止痛,溫通心陽,扶陽解表,溫陽利水,且用法獨特。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附子主要化學成份是多種生物堿,其中以烏頭堿,次烏頭堿,中烏頭堿為主。川、滇產為佳,主含烏頭堿,內脂生物堿,有強烈毒性,不易溶于水,受熱可分解,加熱水解后可變為烏頭原堿,毒性只有原來的千分之一,故加熱可水解解毒,現就《傷寒論》附子運用特點淺析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