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界迫切需要一批具有全球視野、熟悉中外社會與文化、并且具有良好英文新聞采訪寫作與編輯能力的高水平復合型專業人才,一大批國家級新聞機構對高級英語新聞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
早在1978年,鄧小平與胡耀邦就曾親自批準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創辦新聞系。同時,由中國社科院、新華社、中國日報三家聯合設置英語新聞采編專業。此后到1989年,該專業為中國培養了一大批具有國際視野的新聞優秀人才。
在國務院新聞辦的關心下,清華大學近日決定,在新聞與傳播學院增設以英語直接講授為主的“英語新聞采編專業碩士方向”(English Journalism)的課程,用以培養國家亟需的具有全球視野的復合型、高層次和高素質新聞人才,并確定每年的招生名額為15個。
在此之前,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在英語新聞學和雙語教學等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該中心目前協辦并主持國務院新聞辦的“新聞發言人培訓班”和“全球傳播高級研討班”,是中國新聞與傳播教育、培訓和研究的重要基地和智庫。英語新聞采編專業的開設將總結積累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成立五年來和新聞與傳播學院建院兩年來國際化視野、雙語和英語教學的經驗,集中清華在本專業領域的優勢,并對現有課程進行整合性的潛力開發,這對新聞學院的長期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據了解,清華大學新聞學院除了聘請了曾經擔任過國家外文局局長和《人民日報》總編輯的范敬宜教授擔任院長外,還聘請了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趙啟正同志、前國家外文局局長林戊蓀同志、《中國日報》總編輯朱英璜同志等一批在學術界、業界和政界具有影響力的知名人士擔任兼職教授。學院擁有國內一流的師資力量及生源,尤其是擁有一支曾在英語國家的大學學習和工作過或是在《華盛頓郵報》、BBC等主流媒體工作過的雙語教師隊伍。
學生畢業后的從業方向主要是國家主流媒體的雙語記者;國家有關部門的新聞發言人、新聞官員;外宣部門的專業人員和媒體從業人員。
該專業實行兩年制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重點學習以英語為教學語言的新聞實務,實行校內外雙導師共同指導。招生考試科目包括:英語編譯、新聞編輯與寫作、政治、英語;復試包括:英語新聞編譯、英語新聞寫作。
本專業除全校性必修課程以外,全部課程以英語或漢英雙語講授,形成了該專業的一大特色,其中包括:高級英文采訪與寫作、英語評論與專欄寫作、英語廣播新聞采編、新聞發言人理論與實踐、英語電視新聞采編、英語互聯網媒體采編、英語國家媒體概論、國際傳播研究、跨文化傳播研究、公共關系研究、西方經典新聞作品研究等課程。也正是由于本課程的這一大特點,清華大學新聞學院希望本專業可以成為加大招收海外留學生攻讀碩士學位課程的重點項目(每年至少可以招收5名使用英語的國家的留學生)。
目前用英語授課的主要教學師資有: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國際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希光;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范紅;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助理、講師董關鵬;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史安斌;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金兼斌等。
校外雙聘師資主要包括:國務院新聞辦主任趙啟正;前國家外文局局長、中國翻譯家協會會長、譯審林戊蓀;中國日報總編輯、高級記者朱英璜;新華網總裁、新華社高級記者周錫生;新華社高級記者、駐美國首席記者司久岳;中國新聞社圖片中心總編輯、前中國新聞社駐美國首席記者王瑤;《北京周報》(英文)社社長、譯審王剛毅等。
第一學年入學初,按照研究生院規定的互選原則進行導師學生互選,并對該批學生實行雙導師制,除新聞學院的碩士生導師作為他們的專業指導老師外,還可聘請校內外教學、科研單位及傳媒業中,已有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確具碩士生導師水平的專家擔任副導師的指導任務。
責編:傅任任